江蘇基層一線黨組織“帶頭人”學報告、談體會、話擔當
“時代呼喚著我們(men) ,人民期待著我們(men) ,唯有矢誌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鏗鏘話語,從(cong) 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傳(chuan) 遍大江南北,向參會(hui) 履職的代表們(men) ,也向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發出奮進新征程的動員令。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要靠一線“帶頭人”帶領廣大群眾(zhong) 奮鬥實現。連日來,會(hui) 場內(nei) 外,來自江蘇的一線“帶頭人”爭(zheng) 相學報告、談體(ti) 會(hui) 、話擔當,深感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鬥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大家紛紛表示,將繼續紮根基層,帶領群眾(zhong) ,苦幹實幹,為(wei)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腳踏實地向著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奮勇爭(zheng) 先。
共建共治共享,讓基層治理更高效
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孫金娣代表手中的二十大報告上,一句句圍繞基層治理的闡述,一項項提升社會(hui) 治理效能的部署,被畫上了一道道著重線。
十多年來,仙林街道堅持以政治建設為(wei) 統領、網格黨(dang) 建為(wei) 抓手、下沉服務為(wei) 手段、共駐共建為(wei) 基礎、黨(dang) 群聯動為(wei) 動力,走出了黨(dang) 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子,打造新時代城市版“楓橋經驗”。
“完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提升社會(hui) 治理效能……”對照報告提出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的構想,在孫金娣腦海中愈發清晰。她說,將更好發揮街道社區黨(dang) 組織“治理樞紐”和網格黨(dang) 組織“神經末梢”作用,不斷增強統籌協調功能,進一步推動網格化服務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讓幹部紮進網格、服務嵌進網格、資源聚進網格,麵對麵、心貼心、實打實地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
暢通和規範群眾(zhong) 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是社會(hui) 治理中的重點和難點。“基層治理要緊緊圍繞老百姓的利益訴求開展。”在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鄭翔代表看來,在基層治理實踐中,社區通過一件件議事活動促進群眾(zhong) 民主協商共治共享,從(cong) “小院議事廳”到“板凳民主”,從(cong) 線下“圓桌會(hui) ”到線上“議事群”,每一個(ge) 社會(hui) 細胞都活躍起來,“微治理”更富活力、更有效率。
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ge) 新課題。鄭翔說,必須堅持黨(dang) 建引領,進一步搭建社區治理平台,規範治理程序,製定治理標準,特別是完善群眾(zhong) 參與(yu) 治理的製度化渠道,不斷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治理的動力,讓更多人在治理中找到存在感、做社區的主人翁。
擴建社區健身場地、新增小區電動車充電樁、製定廣場舞活動公約……細數這兩(liang) 年社區為(wei) 居民解決(jue) 的一件件煩心事、撓頭事,常州市鍾樓區北港街道月季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張雪惠的最大感受是,基層治理離不開依法依規辦事。她說,社區打造“鄰裏會(hui) 客廳”,培養(yang) 出13名“法律明白人”,在黨(dang) 建引領下開展規範議事、律師詢事、民主斷事、黨(dang) 員評事等“援法議事”活動,“鄰裏之間矛盾少了,笑容越來越多,信仰法治日益成為(wei) 一種社會(hui) 風尚。”
“聆聽二十大報告,我們(men) 的工作目標更加清晰了。”張雪惠深切感到,基層社會(hui) 治理任務越繁重,越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化解社會(hui) 矛盾、改善治理方式。社區將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礎上,開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努力尋求社區治理“最大公約數”。同時,充分發揮“鄰裏會(hui) 客廳”的支點作用,健全完善“黨(dang) 建引領+議事評事+釋法解紛”工作模式,調解鄰裏矛盾、糾正陳規陋習(xi) 、履行自治職能,使“陌鄰”變“睦鄰”。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共同富裕成色更足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nong) 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nong) 村。二十大報告對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的部署要求,為(wei) 進一步做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新時代的十年,在黨(dang) 的好政策下,長江村沿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不斷向前,全村人均年收入達4.8萬(wan) 元,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實現村民就業(ye) 與(yu) 社保全覆蓋。”踏上新征程,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長江潤發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鬱霞秋代表對以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信心滿滿、動力更足。“報告提到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我們(men) 將繼續圍繞婦女兒(er) 童健康事業(ye) ,做大做強中西藥聯動醫藥板塊,培育拓展婦產(chan) 、頤養(yang) 和康複結合醫療板塊,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以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民生。”
手機變身“新農(nong) 具”、直播變成“新農(nong) 活”、流量變成“新農(nong) 資”,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李敏代表立足當地產(chan) 業(ye) 特色,帶領村民推動花木電商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去年村集體(ti) 收入達84.8萬(wan) 元。作為(wei) 宿遷“返鄉(xiang) 興(xing) 村新村幹”中的一員,她深感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藍圖正在繪就,新征程上鄉(xiang) 村幹部大有可為(wei) 、大可作為(wei) 。“我將繼續紮根鄉(xiang) 村,把青春的優(you) 勢、幹勁、風貌發揮出來、展現出來,幫助更多村民開辦網店、擴大銷售渠道,促進家鄉(xiang) 花木產(chan) 業(ye) 特色化、品牌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
這幾天,鹽城市大豐(feng) 區恒北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曉霞反複學習(xi) 領會(hui) 報告精神。“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幹,我們(men) 要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固本之策。”結合報告精神,她對恒北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有了新計劃。“我們(men) 將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傳(chuan) 融入黨(dang) 員活動日,開設‘三農(nong) ’專(zhuan) 題課堂,為(wei) 村黨(dang) 員幹部、農(nong) 民經紀人、果農(nong) 等授課。同時,采取‘合作社+支部’的黨(dang) 建模式,把恒北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中的骨幹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把黨(dang) 員幹部培養(yang) 成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增進民生福祉,讓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二十大報告部署的民生新舉(ju) 措、描繪的民生新圖景,讓連雲(yun) 港市贛榆區柘汪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西棘蕩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鍾佰均代表備受鼓舞。“村民不僅(jin) 要口袋鼓起來,還要腦袋‘富’起來、生活美起來。”如何讓村民都能享受到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這是鍾佰均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men) 將大力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上下足功夫,守好生態環境,注重生態效應,讓天藍、地綠、水清、人美成為(wei) 西棘蕩村發展最亮麗(li) 的底色,讓村民享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打通“斷頭路”、整修路麵、增設停車位,讓居民的居住環境從(cong) “安居”向“優(you) 居”轉變,想到這些年社區下大力氣辦的民生實事,徐州市鼓樓區牌樓街道鼓樓花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駱婷代表很是欣慰。“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是我們(men) 不懈的追求。”她告訴記者,將圍繞群眾(zhong) 反映較多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摸索建立“互助式”幫困服務、“民主式”訴求服務、“結對式”共建服務、“上門式”居家服務等模式,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二十大報告關(guan) 於(yu) 基本養(yang) 老服務的部署要求,讓宜興(xing) 市張渚鎮善卷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李為(wei) 清信心和幹勁更足。他說,善卷村建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常年開展居家養(yang) 老服務,為(wei) 全村100餘(yu) 名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膳食供應、生活照顧、保健康複、休閑娛樂(le) 等日間托養(yang) 服務,讓農(nong) 村老人安享晚年。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村裏正在打造康養(yang) 項目,計劃為(wei) 本村及周邊老年人提供康養(yang) 服務,讓更多老年人“老有頤養(yang) ”。
解決(jue) 好“一老一小”問題,滿足群眾(zhong) 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踐行兒(er) 童友好理念,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nei) 容。“在建設社區兒(er) 童友好陣地方麵,我們(men) 通過項目式學習(xi) ,帶領青少年發現社區治理中的問題,引導他們(men) 積極思考並提出解決(jue) 方案,動手實踐改變周邊環境並進行成果展示。”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茶亭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齊紅雲(yun) 說,將進一步營造“推門可見、社區可感、家家參與(yu) ”的社區生活化家庭教育氛圍,保障兒(er) 童權利,促進兒(er) 童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