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鹽城大豐等地濕地保護法治化水平持續提升

發布時間:2022-10-22 11:0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前,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ti) 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近年來,多地多部門科學開展濕地修複,持續提升濕地生態係統質量和功能,保護好“地球之腎”,發揮好濕地的生態作用。

  “再過一段時間,會(hui) 有許多珍稀鳥類從(cong) 西伯利亞(ya) 飛來我們(men) 這裏過冬。”10月19日,在位於(yu) 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境內(nei) 的西洞庭湖濕地自然保護區,西洞庭湖濕地保護協會(hui) 會(hui) 長劉克歡告訴記者。每年冬天,劉克歡和誌願者們(men) 輪流巡查,保護和營救迷路、受傷(shang) 的鳥類。2018年以來,西洞庭湖濕地恢複水生植被麵積1500公頃,累計恢複保護區內(nei) 退化濕地7500公頃。

  近日,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立足我國濕地資源現狀,規劃明確了我國濕地保護的總體(ti) 要求、空間布局和重點任務,提出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有量總體(ti) 穩定,濕地保護率達到55%,科學修複退化濕地,紅樹林規模增加、質量提升,健全濕地保護法規製度體(ti) 係,提升濕地監測監管能力水平,提高濕地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

  《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提出,到2030年,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濕地生態係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作為(wei) 長江中遊的濕地大省,近年來,湖南開展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專(zhuan) 項行動,累計修複洞庭湖濕地71.4萬(wan) 畝(mu) ,拆除圍網472處124.5萬(wan) 畝(mu) 。洞庭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內(nei) 995個(g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洞庭湖濕地生態係統功能明顯提升。

  全流域修複,濕地生態係統功能明顯提升

  “我們(men) 紮實開展退耕還林還濕試點。”湖南省林業(ye) 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胡長清介紹,2017年起,全省在湘江流域8市啟動退耕還林還濕試點,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濕麵積3.85萬(wan) 畝(mu) 。經檢測,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生活汙水通過濕地攔截、吸納、淨化後,水質由近Ⅴ類提升至Ⅳ類,甚至局部達到Ⅲ類。

  今年9月,湖南省林業(ye) 、漁政、公安部門聯合,在洞庭湖全水域啟動洞庭湖濕地生態保護聯合巡護執法行動。“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洞庭湖區野生動物數量逐年增加。來洞庭湖越冬的候鳥等,可能會(hui) 進入人類生活區,我們(men) 將依法進行生態補償(chang) 。”湖南省林業(ye) 局濕地中心主任宋自力說。

  據了解,中央財政於(yu) 2014年、2020年、2021年度下達資金,用於(yu) 洞庭湖保護區及其周邊1公裏內(nei) 鳥類、麋鹿等野生動物損害農(nong) 作物的補償(chang) 。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補償(chang) 2016年至2021年東(dong) 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濕地及周邊區域因濕地和鳥類保護而受到經濟損失的區域,包括農(nong) 作物受損的耕地以及退養(yang) 還濕的生態養(yang) 殖區域。

  截至目前,湖南共有3處國際重要濕地、5處國家重要濕地、52處省級重要濕地、70個(ge) 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濕地保護率達70.54%。

  持續管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育成效顯著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顯示,雲(yun) 南有一級地類濕地3.98萬(wan) 公頃,包括森林沼澤、灌叢(cong) 沼澤、沼澤草地等。雲(yun) 南濕地有著生態功能突出、生物種類豐(feng) 富、生態係統脆弱等鮮明特點,保育了種類豐(feng) 富的濕地植物和濕地脊椎動物,其中濕地鳥類種數占全國的70%,在全國濕地保護中具有關(guan) 鍵地位。

  濕地修複,離不開持續管護。雲(yun) 南各地展開多方努力,修複濕地生態。大理市雙廊鎮人工打撈出的水草,收集處理後被製作成有機肥,實現了資源化利用;洱源縣右所鎮引導農(nong) 民組建合作社,通過改種海菜花,在保護濕地水質的同時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

  “最初這片都是肥水養(yang) 魚,現在基本都成了清水種海菜花。”右所鎮鬆曲村村民李文全告訴記者,為(wei) 了種好海菜花,右所鎮不少群眾(zhong) 改變了過去大水大肥的種植方式,減少了洱海流域入湖汙染物排放。經過持續治理,洱海已連續兩(liang) 年水質評價(jia) 為(wei) 優(you) 。

  近年來,雲(yun) 南省高度重視濕地保護與(yu) 修複,全省認定國際重要濕地4處、省級重要濕地31處、一般濕地1246處;劃建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處、濕地公園19處、濕地保護小區177處,初步形成以重要濕地、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wei) 主體(ti) ,一般濕地和濕地保護小區為(wei) 補充的濕地分級分類體(ti) 係。

  同時,雲(yun) 南林草部門印發《雲(yun) 南省省級重要濕地認定辦法》《雲(yun) 南省省級濕地公園建設管理辦法》等一係列配套文件。“十三五”以來,雲(yun) 南累計爭(zheng) 取國家濕地保護資金7.05億(yi) 元,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6.56萬(wan) 畝(mu) ,保護修複濕地麵積40餘(yu) 萬(wan) 畝(mu) ,濕地保護率提高了18.87個(ge) 百分點,達57.77%。以水禽(尤其是越冬鳥類)為(wei) 主的動物棲息地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蓴菜、野菱、海菜花等重點保護植物和雲(yun) 南特有植物分布範圍逐年擴大,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育成效明顯。

  完善製度建設,濕地保護法治化水平持續提升

  呦呦麋鹿鳴,白鷺引伴來;嫋嫋黃海風,灘塗極目紅。10月中旬,江蘇省鹽城市大豐(feng) 區境內(nei) 的黃海濕地深處秋色絢爛。

  這裏是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有江蘇鹽城濕地珍禽、江蘇大豐(feng) 麋鹿兩(liang) 處國際重要濕地。近年來,大豐(feng) 區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快自然濕地修複,對2萬(wan) 畝(mu) 區域實施退漁還濕,在3200畝(mu) 區域開展生境提升模式探索,多措並舉(ju) 提升生態係統穩定性、持續性。

  經過持續加強自然生態保護,這裏的濕地生態係統日趨完善。濕地珍禽、麋鹿兩(liang) 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有效保護和管理,目前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達140餘(yu) 種,珍稀鳥類的棲息數量比上世紀80年代中期增加了數十倍,麋鹿總數突破7000頭。

  記者從(cong) 江蘇省林業(ye) 局獲悉:根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全省濕地保有量282萬(wan) 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麵積195萬(wan) 公頃,人工濕地麵積87萬(wan) 公頃。全省各地依法推進濕地保護管理並卓有成效,位於(yu) 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是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chan) 。全省已有國際重要濕地2處,省級重要濕地63處,已建省級以上濕地公園75處(其中國家濕地公園28處),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1.9%。

  據介紹,2017年1月,《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施行,並相繼出台濕地名錄管理、濕地征收占用、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建設、濕地生態監測、小微濕地建設等製度或行業(ye) 規範,初步建立了較為(wei) 完備的濕地保護法規製度體(ti) 係。同時,江蘇還大力推進水汙染治理,持續開展長江、太湖、洪澤湖、濱海等重要濕地修複治理,全省濕地生態質量逐步提升,濕地生態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