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鄖西:糧食“畫筆”繪出好“豐”景
金燦燦的稻穀壓彎了稻杆,一位老人端詳著顆粒飽滿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廣袤的田野一派豐(feng) 收的景象……與(yu) 其他的畫作不同的是,這幅題為(wei) “水稻之父”的畫是用五顏六色的糧食“畫”出來的。
“袁隆平院士用畢生心血研究水稻,不僅(jin) 讓我們(men) 吃好飯,而且讓我們(men) 種糧致富,我就以糧食為(wei) 原料創作了這幅畫,表達對他的敬意。”“柳墨畫苑”的負責人汪禮根介紹道。
在湖北省鄖西縣上津鎮明清老街的“柳墨畫苑”,一幅幅精美的糧食畫掛在牆上,糧食清香撲鼻而來。牆角一個(ge) 竹木架上透明瓶罐裏盛放著五顏六色的糧食。
田園、山川、人物皆能入畫,“口中糧”變成了“精神糧”,餐桌上的五穀變成了藝術。這些畫少則幾千粒糧食,多則上百萬(wan) 粒。五穀糧食畫,原料主要包括芝麻、小米、小麥、大米、油菜籽和各種豆子等,天然環保、寓意吉祥。
正是因為(wei) 五穀糧食畫百分百原生態、純手工製作的特點,繪製一幅糧食畫需要作者投入極大的精力。“拍照、選主題、底板製作、糧食處理,繪製一幅畫少則半月,如果畫幅大一些圖片樣式複雜一些,可能半年都做不完。”汪禮根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