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牌”拖鞋成了消防站裏最暖的“爆款”
最近一個(ge) 多星期時間裏,47歲的柴菊芬每天坐在杭州塘棲消防救援站的家屬宿舍裏,隻專(zhuan) 心地做一件事——做鞋。“已經做了17雙了。”柴菊芬的兒(er) 子、消防站指導員張升權說,“我媽就是想站裏的兄弟們(men) 冬天能暖和點。”
柴菊芬做鞋純屬偶然。母子倆(lia) 是雲(yun) 南人,張升權來杭做消防員已經11年了,可這11年中,母親(qin) 從(cong) 來沒有到他工作的地方來看過他。這些年,張升權和消防站的兄弟們(men) 在備勤、出警之餘(yu) ,整理出了一塊空地。不少年輕消防員都是農(nong) 村孩子,於(yu) 是,大家買(mai) 了一些菜苗、菜籽,在地裏種起了蔬菜。國慶節前後,地裏的毛豆豐(feng) 收,張升權興(xing) 奮地拍了照片發給母親(qin) 。“你看,兒(er) 子幹農(nong) 活也是有一手的。”他頗為(wei) 得意。
在柴菊芬眼裏,兒(er) 子那點收獲就是“小打小鬧”。她關(guan) 注的是,照片中兒(er) 子的下巴還是那麽(me) 尖,應該再多吃點。10月15日,趁著老家農(nong) 閑,她坐上了來杭州的火車。臨(lin) 行前,她在背包裏塞滿了家鄉(xiang) 特產(chan) ,好讓兒(er) 子在杭州吃得久一點。當晚,張升權將母親(qin) 接到了消防站的家屬宿舍裏,母子倆(lia) 頭一次在杭州相聚。還沒等母子倆(lia) 聊上兩(liang) 句,警鈴響了,一群年輕消防員風一樣地向車庫衝(chong) 了過去。
兒(er) 子要帶隊去哪裏救火,柴菊芬不知道,她的目光全鎖定在小夥(huo) 子們(men) 的腳上。秋天的杭州白天雖還暖和,但早晚氣溫不高,小夥(huo) 子們(men) 大晚上的還穿著涼拖鞋,柴菊芬擔心他們(men) 會(hui) 凍著。第二天,人生地不熟的她獨自出了門,坐公交車到塘棲古鎮,買(mai) 回了一大袋子東(dong) 西,下午才回到消防站。一回到站裏,她紮進自己屋裏就忙開了——一把剪刀、一支毛線鉤針、幾大卷毛線、一堆鞋底,柴菊芬開始做起了“手工”。到晚飯時分,一雙“媽媽牌”毛拖鞋完工了。
這雙毛拖鞋是依著張升權的腳碼做的,尺寸正好,上腳也暖和。“讓孩子們(men) 把腳碼都告訴我,我給每個(ge) 人都做一雙。”見兒(er) 子滿意自己的手藝,柴菊芬淡淡地說了一句。很快,張升權就把這個(ge) 消息發到了微信群裏,小夥(huo) 子們(men) 激動壞了,紛紛通過接龍報上了自己的腳碼。
之後的幾天,柴菊芬沒有出去遊玩,而是買(mai) 來更多的材料,一雙接一雙地做著鞋,做完一雙就送到消防員手上。小夥(huo) 子們(men) 收到這份特殊的禮物,心裏暖洋洋的同時,也想起了自己的媽媽。“以前冬天也會(hui) 收到媽媽親(qin) 手織的厚圍巾或毛拖鞋。”一位消防員說,“看到阿姨,又收到毛拖鞋,還真有點想家了。”
10月24日下午,本來早該啟程回鄉(xiang) 的柴菊芬還在努力“趕工”。“原計劃上星期就要回家的,可媽媽為(wei) 了讓兄弟們(men) 都能穿上毛拖鞋,特意推遲了回家的時間。”張升權說,他本想請一天假,帶母親(qin) 去西湖邊逛逛,看看杭州的美景,卻被母親(qin) 拒絕了,“媽媽說不能影響我的工作,隻要我把兄弟們(men) 照顧好,平平安安的,那就夠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