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山東等地及多部門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守護多樣物種 共建美好家園
守護多樣物種 共建美好家園
核心閱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近年來,多地多部門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製度建設,以科研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山東(dong)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片片淺灘之上,一群鳥兒(er) 掠過,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在水邊嬉戲。
“我們(men) 開展了渤海攻堅海洋生態修複、藍色海灣整治等行動,推進砂質岸線修複、植被修複、底棲生物增殖等生態修複工程,恢複海洋生態功能,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山東(dong) 省海洋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張建東(dong) 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實施了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得到恢複與(yu) 增長,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紮實成效。
用最嚴(yan) 格製度織就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
山東(dong)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管言明介紹,近年來,山東(dong) 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山東(dong) 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山東(dong) 珍稀瀕危樹種種質資源名錄》等,野生動植物保護法規政策體(ti) 係日漸完善。去年,山東(dong) 進一步更新了《山東(dong) 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yu) 行動計劃》,謀劃了30個(ge) 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今年,全省開展優(you) 先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省級層麵重點選取生態功能最重要、生態係統最典型、分布麵積最廣泛的9個(ge) 區域開展調查,各市分別開展其他優(you) 先區域的調查工作。
在雲(yun) 南,針對瀕臨(lin) 滅絕動植物的保護工作也有了日益完善的製度保障。十年來,雲(yun) 南印發《雲(yun) 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yu) 行動計劃(2012—2030年)》,並先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等係列規劃計劃。目前,雲(yun) 南省已建設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362個(ge) ,全省90%的典型生態係統和80%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林草資源的局麵進一步鞏固,對重要生態係統實行提級保護,劃定並堅守生態保護紅線,開創了全麵保護天然林、草原、濕地、沙區植被和野生動植物新局麵,提高了我國在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修複方麵的引領者地位。
十年來,野生動植物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統籌推進。通過製定重要棲息地名錄、劃建自然保護區等方式,防止規劃和建設項目違法違規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將重要生態廊道和典型生態係統納入國家公園範圍,有效保護了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設立三江源等5個(ge) 國家公園,保護麵積達23萬(wan) 平方公裏,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以科研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
山間秋日,清晨已有了幾分涼意,四川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代勤龍又起了個(ge) 大早。推開窗,他一邊嗅著空氣中的竹木芳香,一邊把儀(yi) 器塞進背包,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巡護工作。
栗子坪保護區位於(yu)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大熊貓國家公園栗子坪片區地處小相嶺山係,由於(yu) 棲息地破碎化嚴(yan) 重、人為(wei) 幹擾等,這裏的大熊貓種群遺傳(chuan) 多樣性受到影響。2018年1月,大熊貓小種群保護與(yu) 複壯研究開放實驗室在這裏掛牌,成為(wei) 在自然保護區內(nei) 以大熊貓小種群保護為(wei) 目標開展科學研究的實驗室。代勤龍等4名青年人才被引入,組建了科研團隊,在石棉縣區域成功建立起大熊貓DNA數據庫。“現在我們(men) 已能實現區域內(nei) 大熊貓小種群精細化管理,及時掌握每隻大熊貓的情況。”代勤龍說。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專(zhuan) 職副局長張紹軍(jun) 表示:“我們(men) 將繼續推進科研一體(ti) 化建設,加強專(zhuan) 業(ye) 科研機構、隊伍、人才的建設與(yu) 交流合作,以科研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山東(dong)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遠處的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正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監測網絡,實時掌握人為(wei) 活動狀況,通過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現狀的實時監測,確保鳥類繁衍棲息不受人為(wei) 活動幹擾。
山東(dong) 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遙感、雷達、無人機等信息技術手段,借助“天空地一體(ti) 化”監測網絡,打造全方位監管體(ti) 係,築牢巡查管護網絡,實現重點保護區監測數據實時采集、實時傳(chuan) 輸。“下一步,山東(dong) 將持續發揮科技力量,建立更加完善的生物多樣性監測體(ti) 係,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製度建設,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活動。”山東(dong)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說。
係統治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2021年,雲(yun) 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族傳(chuan) 統養(yang) 蜂技術入選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案例。養(yang) 蜂過程中,獨龍族群眾(zhong) 巧妙使用了38種植物,極大促進了當地生態養(yang) 蜂的發展。蜜蜂又是當地特色經濟作物草果的主要傳(chuan) 粉者,養(yang) 蜂也促進了當地草果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十年來,通過實施珍稀瀕危、極小種群和特有物種的拯救、保護、恢複工程,雲(yun) 南省重點野生動植物種數保護率分別達到83%和77%,滇金絲(si) 猴增長到3300隻左右,綠孔雀、西黑冠長臂猿等旗艦物種數量穩定增長。曾經在滇池野外滅絕的滇池金線鲃,人工繁育成功,重新被引入滇池;華蓋木、毛果木蓮、漾濞槭、滇桐、巧家五針鬆等30種極小種群植物,通過就地、遷地和繁育回歸等搶救性保護措施得到有效保護……目前,雲(yun) 南省已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就地、近地、遷地、種質資源保存、人工繁育與(yu) 回歸等多元化保護體(ti) 係。
十年來,我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出台《全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總體(ti) 規劃(2021—2035年)》。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和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劃定了35個(ge) 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27日 第 13 版)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