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生活有煙火氣 文化有新標識
杭州西湖區靈隱街道蘭(lan) 家灣25號,56歲的何芳在家門口約80平方米的院子裏,打造了一個(ge) 繽紛花園,月季、鐵線蓮等百餘(yu) 種花卉生機勃發。“我沒想到會(hui) 有這麽(me) 多人喜歡,現在這裏成了我們(men) 花友交流地。”何芳是土生土長的蘭(lan) 家灣人,在多年前搬離後從(cong) 沒想過有朝一日會(hui) 搬回來養(yang) 老。
轉機發生在2014年。此前的蘭(lan) 家灣是本地人口中的“西湖瘡疤”,道路泥濘、房屋破敗。“當我看到全麵提升改造後的蘭(lan) 家灣芳草青青,庭院別致,一下就心動了。”經過重新設計、裝修,何芳從(cong) 2017年重新入住後便一點點用花卉充實著“新居”。
包含蘭(lan) 家灣在內(nei) 的玉泉村改造持續了五年,2016年底初步成型。山東(dong) 人李慶第一次來到青芝塢,興(xing) 建了民宿“堂庭”,開啟了西湖邊的新生活。“道路、涼亭、綠化,精細化改造從(cong) 未停止,如今的青芝塢被稱作‘西湖後花園’名副其實。”李慶嚐到了這場鄉(xiang) 村巨變的甜頭。“不斷擦亮的生態底色形成了難以複製的競爭(zheng) 力,這兩(liang) 年來住的‘網紅’特別多,拍照打卡,節假日都得提前半個(ge) 月預約。”
多年生態滋養(yang) 讓青芝塢孕育出了一批批特色鮮明的餐館、咖啡店和民宿。為(wei) 了引得進遊客、留得住遊客、招得來回頭客,青芝塢管委會(hui) 不斷探索業(ye) 態融合新模式。“嚐試讓餐飲、民宿融入培訓、團建、活動體(ti) 驗等多種場景,打造一個(ge) 亦動亦靜的慢生活街區。”該管委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李晶說。
此外,青芝塢連續舉(ju) 辦了三屆“跑山節”,這裏還成了杭州跑山愛好者的一大根據地。“今年是第四屆,喜歡跑山是因為(wei) 迷戀不斷突破自我的感覺。”前三屆都參加的跑友老吳這幾年跑遍了西湖群山,“不同於(yu) 馬拉鬆,跑進自然中是一種對身心的療愈。”
“作為(wei) 主辦方之一,街道會(hui) 保障好、傳(chuan) 承好這一全民健身和專(zhuan) 業(ye) 跑山相結合的體(ti) 育賽事,讓它與(yu) 青芝塢美食節、春茶節、宋韻民謠等活動一起,成為(wei) 青芝塢的新文化標識。”靈隱街道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一到周末,李慶還喜歡開著小觀光車載著民宿的客人去音樂(le) 角,欣賞獨樹一幟的宋韻古風民謠表演——在音樂(le) 大師陳百川老師和西湖區朗誦曲藝協會(hui) 專(zhuan) 家的指導下,小朋友們(men) 通過唱古詩、讀古詩等形式讓中華古詩詞隨著韻律舞動。“生活了七年,現在的青芝塢讓一個(ge) 北方人滿足了對江南的所有想象。”李慶說。
眼下的青芝塢,提升改造持續推進,業(ye) 態布局融合煥新,文體(ti) 活動亦動亦靜,持續散發著慢生活的迷人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