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南瀏陽稻浪金黃迎豐收 煙稻輪種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發布時間:2022-10-28 16:21: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瀏陽10月28日電 金秋十月,稻穀飄香,站在湖南瀏陽市淳口鎮南衝(chong) 村的田埂裏,放眼望去,一塊塊金色的稻田相互映襯,一縷縷稻香撲麵而來,匯成了一幅幅美麗(li) 的“秋收畫卷”。

  眼下,正是秋糧收獲的高峰期,田間地頭處處都是農(nong) 機進行收割的勞動場景。10月27日,在淳口鎮南衝(chong) 村,一台台收割機在金色的稻浪中來回穿梭,已經硬化的機耕道上,運糧車滿載金黃的稻穀運往烘幹區。

  近年來,淳口鎮南衝(chong) 村以促農(nong) 增產(chan) 增收為(wei) 目標,充分利用土地,廣泛推行煙稻輪作模式,在湖南省農(nong) 科院、氣象部門等專(zhuan) 家團隊的指導下,在村裏建設煙後稻科研基地,共種植30個(ge) 科研品種近1000畝(mu) 。

  湖南省農(nong) 科院、省水稻研究所研究院張世輝表示:“適合在7月下旬插種的煙後水稻品種不多,米質不是很好、產(chan) 量也不高,針對這些問題省農(nong) 科院、省氣象局以及煙草部門共同合作,開展煙後優(you) 質稻新品種研發,有效實現煙稻輪作、糧煙雙優(you) 雙豐(feng) 收。”

  當地農(nong) 民通過煙稻輪作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壤,減少煙稻病蟲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煙葉與(yu) 糧食生產(chan) 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村民們(men) 先種一季煙葉、再種一季水稻,持續穩住了“糧袋子”和“錢袋子”,用勤奮與(yu) 智慧踏出了致富之路。

  “瀏陽地區氣侯特點既適宜烤煙生產(chan) ,又適宜水稻生產(chan) ,一季煙加一季稻是最佳組合,實行煙稻輪作是一個(ge) 糧煙雙優(you) 雙豐(feng) 收的好種植製度。”農(nong) 業(ye) 氣象專(zhuan) 家、湖南省氣象局科研所正研高工陸魁東(dong) 介紹,南衝(chong) 村煙稻輪作既能提高光、溫、水、熱等自然生態資源的利用率,又能提高煙田的複種指數和土地產(chan) 出率。

  此時,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金黃飽滿的稻穀送到田邊裝運,稻穀裝車後再送往當地糧食烘幹廠區進行烘幹儲(chu) 存,由於(yu) 水稻不同於(yu) 其他糧食,對於(yu) 幹燥程度有著特殊要求,要通過檢測後的稻穀才會(hui) 進入加工環節,使用礱穀機剝去穀粒的外殼,最後才篩選出優(you) 質大米進行包裝銷售。

  中午時分,搶收完稻穀的村民陳正生從(cong) 收割機上下來,介紹起了他的“致富經”。“我今年種了100畝(mu) 煙,毛收入有近58萬(wan) 元,通過煙稻輪作還種了110畝(mu) 水稻,從(cong) 今天收割情況來看,水稻畝(mu) 產(chan) 量很不錯,應該可以賣個(ge) 好價(jia) 錢。”陳正生捧起一把稻穀笑著說道。

  陳正生是淳口鎮南衝(chong) 村出了名的“大戶”,也是南衝(chong) 村的烤煙家庭農(nong) 場主。今年是他探索煙葉種植家庭農(nong) 場模式的第七年。這些年來,陳正生和妻子兩(liang) 人一起種煙種水稻,隨著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收益也比其他鄉(xiang) 鄰要高。

  陳正生夫妻倆(lia) 不僅(jin) 肯吃苦,而且懂技術、會(hui) 管理,他們(men) 日常聘請來一支專(zhuan) 業(ye) 隊伍,起壟、施肥、蓋膜等田間維護工作都有專(zhuan) 門的人來幹,大大地提高了種植的效率,談話間陳正生的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

  為(wei) 了切實守好糧倉(cang) 、端穩飯碗,穩住農(nong) 民的“錢袋子”,瀏陽積極推動煙稻綠色協同發展,建設“煙葉+優(you) 質晚稻”產(chan) 業(ye) 綜合體(ti) ,打造稻煙良性循環、合作共贏的共生模式;依托煙農(nong)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充分發揮好煙農(nong) 農(nong) 機手助力大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煙基設施服務糧食生產(chan) 的作用,積極推動育苗大棚、烤房等煙葉基礎設施的綜合利用。(林洛頫、康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