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興化垛田:“雙遺產”名片

發布時間:2022-11-01 16:2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位於(yu) 江蘇省泰州市的“興(xing) 化垛田灌排工程體(ti) 係”入選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an) 名錄。早在2014年,“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已經被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確定為(wei)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雙遺產(chan) ”成為(wei) 當地發展的金字招牌。

  興(xing) 化垛田有著悠久的曆史

  興(xing) 化是江蘇泰州的一個(ge) 縣級市,地處江淮之間,裏下河腹地。這裏地勢低窪,湖蕩沼澤連綿。

  興(xing) 化垛田的形成演變可以溯及千年以上的曆史。唐代時修築常豐(feng) 堰以捍海,人們(men) 在沼澤和淺水地區以木樁、木架塞入水草泥土作基礎,再以河泥層層壘積成片的島狀,形成“葑田”,亦稱“架田”。這使得當地農(nong) 業(ye) 得以發展起來。到了北宋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範仲淹任興(xing) 化知縣,在常豐(feng) 堰基礎上築成“範公堤”,有效擋住了海水侵灌,使裏下河地區的農(nong) 田得到進一步開發。南宋黃河奪淮後引來了更多的泥沙,裏下河一帶尤其是興(xing) 化境內(nei) 的沼澤地大量露出水麵,當地居民在早已形成的垛岸基礎上進一步積土壘垛,從(cong) 而出現了成千上萬(wan) 塊四周環水的島嶼狀田地,垛田灌排係統初步形成。到了清代,隨著人口增長,興(xing) 化垛田漸成規模。

  農(nong) 業(ye) 豐(feng) 收離不開完備的灌溉體(ti) 係

  中國的農(nong) 業(ye) 發展與(yu) 灌溉工程技術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係。興(xing) 化垛田也不例外。

  “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和“興(xing) 化垛田灌排工程體(ti) 係”,其覆蓋範圍皆涉及興(xing) 化當地的垛田街道、千垛鎮、沙溝鎮、中堡鎮、興(xing) 東(dong) 鎮、竹泓鎮、林湖鄉(xiang) 等地。兩(liang) 處遺產(chan) 地有很大程度是疊加重合的。興(xing) 化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以垛田為(wei) 中心,計算範圍約46.8萬(wan) 畝(mu) ,其中核心區垛田約6萬(wan) 畝(mu) ;興(xing) 化灌溉工程遺產(chan) 則以灌溉麵積作為(wei) 計算範圍,覆蓋範圍約52.88平方千米。

  “興(xing) 化垛田灌排工程體(ti) 係”中列入的曆史遺存,包含了垛田及田間灌排設施、主體(ti) 灌排工程遺存、古河湖水係;此外,還有古橋等相關(guan) 建築遺址,文獻、傳(chuan) 說等相關(guan) 水利文化內(nei) 容。這些要素與(yu) 興(xing) 化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內(nei) 容存在重疊,“垛田”同屬兩(liang) 類遺產(chan) 中的核心要素。興(xing) 化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關(guan) 注的是如何在沼澤地建立起了良田,關(guan) 注垛田的堆壘方式,垛田上生產(chan) 出的龍香芋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關(guan) 注傳(chuan) 統的擱種法以及罱泥、扒苲、搌水草、戽水等傳(chuan) 統的耕作方式,這些相互關(guan) 聯的內(nei) 容構建起一整套農(nong) 事係統。而在灌溉遺產(chan) 視角下,垛田隻是灌排工程的一部分,與(yu) 圩口、水閘成為(wei) 一個(ge) 調蓄的水利體(ti) 係。比如挖河道底泥堆壘、罱泥、扒苲收集農(nong) 家肥這些“農(nong) 事”,在灌溉工程中則視為(wei) 河道清淤,戽水這種灌溉農(nong) 作物的重要方式也位於(yu) 灌排工程中最末的一個(ge) 環節。

  為(wei) 何申請了兩(liang) 項“遺產(chan) ”?

  “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和“興(xing) 化垛田灌排工程體(ti) 係”,從(cong) 不同的關(guan) 注視角,發掘、展示了興(xing) 化垛田的曆史、 科技、文化內(nei) 涵。

  從(cong) 遺產(chan) 價(jia) 值角度來看,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下的垛田作為(wei) 古代土地利用的活化石,是研究當地生態環境變遷和土地利用方式轉變的珍貴標本。而作為(wei) 灌溉工程,興(xing) 化垛田則是國內(nei) 外唯一、裏下河腹地獨有、分布在興(xing) 化湖蕩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體(ti) 係,起到了支撐農(nong) 業(ye) 發展和調蓄水資源的雙重作用。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將當地農(nong) 林漁的立體(ti) 複合經營模式、農(nong) 作物種植多采用輪作倒茬、間作套種相結合的種植製度和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等作為(wei) 農(nong) 耕技術體(ti) 係與(yu) 生計要素,描繪出棲息地上的先民如何發揮智慧將沼澤地變成了“菜籃子”和“果盤子”。灌溉工程遺產(chan) 則以圩口、堤壩、包括古河道和湖蕩的古河湖水係以及古橋、古碼頭遺址等水利設施,展現了延續至今的科技成就。

  此外,作為(wei) “農(nong) 業(ye) 係統”和“工程體(ti) 係”的組成部分,當地的生產(chan) 和生活風貌、文化與(yu) 民俗也都被納入到遺產(chan) 關(guan) 注的範圍。除了飲食、節日、服飾文化外,“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涉及了興(xing) 化的高蹺龍、刻紙與(yu) 紮裱、垛田歌會(hui) 、垛田廟會(hui) 等農(nong) 耕文明的習(xi) 俗;“興(xing) 化垛田灌排工程體(ti) 係”則聚焦當地水神崇拜、水工文化以及文獻、傳(chuan) 說內(nei) 容。

  興(xing) 化“雙遺產(chan) ”,不僅(jin) 激勵了興(xing) 化保護和延續垛田的積極性,更迅速轉化為(wei) 社會(hui) 發展的動力。

  文化遺產(chan) 成為(wei) 生產(chan) 力

  每當春日來臨(lin) ,垛田油菜花連片開放,船兒(er) 搖曳其間,盡顯江南水鄉(xiang) 氣息。到了秋天,蟹肥菊黃,龍香芋到了豐(feng) 收的季節。一年四季,年複一年,農(nong) 人們(men) 利用垛田產(chan) 出豐(feng) 富的物產(chan) ;現在,興(xing) 化水鄉(xiang) 不僅(jin) 賣農(nong) 品,也開始“生產(chan) ”遺產(chan) 景觀。

  泰州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吳存發經曆了興(xing) 化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逐步發展的全過程。2009年4月,興(xing) 化舉(ju) 辦了首屆中國“千島菜花節”,那時大家還習(xi) 慣性將垛田稱為(wei) “垛子”。那時的吳存發還在擔任興(xing) 化市農(nong) 業(ye) 局局長。他介紹說,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立足農(nong) 業(ye) 部油菜萬(wan) 畝(mu) 高產(chan) 創建示範片區,嚐試做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但隨著與(yu) 專(zhuan) 家不斷溝通,慢慢形成了“垛田”構想;同時,人們(men) 也意識到隻有在保護好垛田的基礎上,才能將垛田價(jia) 值和景觀持續保持下去。2011年,江蘇省政府將“興(xing) 化垛田”確定為(wei) 省級文保單位。2012年,“中國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開始申報,興(xing) 化市農(nong) 業(ye) 局抓住了這個(ge) “文化機遇”。到2013年,“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便入選第一批“中國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

  興(xing) 化擁有全國聞名的不鏽鋼產(chan) 業(ye) ,也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大市。有了“農(nong) 業(ye) 遺產(chan) ”後,當地以旅遊產(chan) 業(ye) 為(wei) 新抓手開始謀劃新的發展路徑,希望遺產(chan) 資源能夠融合旅遊觀光,創造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保護文化遺產(chan) 、自然遺產(chan) 日益受到全社會(hui) 的普遍認同與(yu) 擁護。擁有國際級別的遺產(chan) 認定,就獲得了一塊“金字招牌”,可對當地經濟尤其是旅遊業(ye) 發展產(chan) 生極大的推動作用。2004年,在中國江蘇蘇州舉(ju) 辦了第28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這是中國首次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最高級別的國際會(hui) 議。對於(yu) 經濟相對發達又有著崇文重禮傳(chuan) 統的江蘇來說,“申遺”始終是一件有情懷、有責任感也更有實力支撐的事——拿到“中國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之後,就有了參加申報“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的資格。這樣的機會(hui) ,興(xing) 化不想錯過。

  2013年9月,興(xing) 化投入極大的熱情,開始申報“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2014年4月,首屆東(dong) 亞(ya) 地區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學術研討會(hui) 和“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中國)工作交流會(hui) 在興(xing) 化召開。當月29日,“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被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確定為(wei) “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

  吳存發告訴記者,2015年興(xing) 化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合力實施遺產(chan) 的多功能開發,讓“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成為(wei) 遺產(chan) 地及興(xing) 化經濟發展的一大助推器。

  隨後,興(xing) 化全力發揮了遺產(chan) 品牌的優(you) 勢,提升知名度與(yu) 影響力。2016年與(yu) 墨西哥的墨西哥城政府人類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an) 地區部簽訂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合作交流備忘錄。2015年至2017年,興(xing) 化承辦了3期“南南合作”框架下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高級別培訓班和“一帶一路”國家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管理與(yu) 保護研修班。同時,該市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引進種植萬(wan) 壽菊,形成“春看菜花、夏觀荷花、秋賞菊花、冬品蘆花”的四季美景和休閑觀光農(nong) 業(ye) 。通過培育脫水蔬菜產(chan) 業(ye) ,興(xing) 化建成了萬(wan) 畝(mu) 國家級出口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成為(wei) “中國果蔬脫水加工第一縣”。現在,興(xing) 化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脫水加工基地和脫水蔬菜產(chan) 品集散地。

  怎樣解決(jue) 保護利用中的新難題?

  誕生於(yu) 農(nong) 耕文明基礎上的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和灌排工程,與(yu) 當代生產(chan) 生活方式也產(chan) 生了一定的衝(chong) 突。在世界各地遺產(chan) 地共同麵臨(lin) 的問題,在興(xing) 化也同樣存在。

  自上世紀80年代始,隨著防洪設施不斷完善,垛田傳(chuan) 統防洪功能便逐步弱化,開始出現大麵積推垛成田、放岸填溝現象;許多垛田被占用建房、辦廠,改蔬菜種植為(wei) 糧食生產(chan) ,開溝挖塘搞“精養(yang) ”;部分地方削垛填溝,新增土地指標上市交易獲利,垛田麵積急劇減少。

  與(yu) 此同時,當地年輕一代如何傳(chuan) 承垛田農(nong) 事傳(chuan) 統,也成為(wei) 新的難題。從(cong) 事垛田農(nong) 耕技術的農(nong) 戶年齡偏高,罱泥、扒苲等繁重農(nong) 活缺少青壯年勞力,這使得河道缺乏經常性疏浚,導致垛間河溝淤塞、水草叢(cong) 生,影響了垛田的生態。

  如何解決(jue) 這些問題?

  由於(yu) “興(xing) 化垛田”品牌促進了經濟增長,促使當地政府可以拿出“真金白銀”進行遺產(chan) 保護、清淤河道並進行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體(ti) 係的持續優(you) 化與(yu) 培育。這一係列成效又使得農(nong) 戶從(cong) “垛田”中受益,有了新的積極性去維護、傳(chuan) 承垛田的遺產(chan) 價(jia) 值。

  2014年,興(xing) 化市製定出台了《興(xing) 化垛田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發展規劃》,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垛田保護逐步受到人們(men) 重視。2017年6月,泰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hui) 將《泰州市垛田保護條例》列入立法規劃。2021年3月1日,《泰州市垛田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這一條例公布前後,興(xing) 化市人民政府還組建興(xing) 化垛田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暨保護與(yu) 發展研究中心,為(wei) 垛田的保護與(yu) 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興(xing) 化相關(guan) 部門組織開展垛田保護日常巡查,及時發現、處理侵占破壞垛田的違法行為(wei) ,並對垛田水域淤積和水土保持情況進行監測,對撂荒田塊進行吸泥填土,除草翻新。近兩(liang) 年,興(xing) 化千垛景區已完成500畝(mu) 垛田綜合治理,並規劃以每年200畝(mu) 的進度持續推進。

  2021年,為(wei) 精準定位垛田保護範圍,興(xing) 化市劃定國家級和省級保護邊界和矢量範圍,並實地標定界樁和公告牌,涉及垛田街道、千垛鎮、沙溝鎮、中堡鎮約21.62平方公裏,推動垛田保護範圍精細化管理,確保垛田保護範圍內(nei) 執法監督有據可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0月31日 第 11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