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三山五園”的滄桑巨變
金秋時節,位於(yu) 北京西北部的頤和園、圓明園、香山是人們(men) 遊玩的好去處。這幾處景區與(yu) 玉泉山、萬(wan) 壽山、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統稱為(wei) “三山五園”,素以風景秀麗(li) 、人文薈萃而著稱。
日前,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頤和園管理處承辦的“園說Ⅳ——這片山水這片園”展覽開幕。展覽匯集頤和園、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shu) 館、首都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16家文博單位的各類展品171件/套、資料品32件/套,首次以文物為(wei) 載體(ti) ,係統講述以三山五園為(wei) 核心的曆史名園在選址、營建、造園藝術、曆史功能及保護發展等方麵的故事。
登峰造極的園林藝術
從(cong) 頤和園文昌閣東(dong) 行,循著古桂的清香,步入一座兩(liang) 進四合院,頤和園博物館就坐落於(yu) 此。頤和園博物館館長、本次展覽執行策劃秦雷介紹,展覽由“山水毓秀”“名園盛衰”“移天縮地”“園居理政”“古園新生”5個(ge) 單元構成,以豐(feng) 富的展品和多媒體(ti) 展示手段呈現三山五園的曆史變遷和文化內(nei) 涵。
北京西山拱列西北,自南向北綿延不絕,其東(dong) 麵的衝(chong) 積扇平原山岡(gang) 突起、平地湧泉、湖泊羅布,宛若江南水鄉(xiang) ,為(wei) 園林營建提供了優(you) 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這一帶的造園曆史可追溯至遼金時期,迄今已有上千年曆史。”秦雷指著遼代“頭陀遺身舍利舌塔”碑說,此碑是香山公園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文物。
明代,達官貴人紛紛在西山地區建祠立廟,一大批私家園林先後建成,其中以清華園和勺園最出名。展櫃中並排展示著兩(liang) 件文物,從(cong) 側(ce) 麵反映了皇親(qin) 貴戚營建的園林(清華園)和文人造園(勺園)不同的審美。鏨花鳥錯金銀執壺紋飾繁密細膩,出土於(yu) 清華園主人李偉(wei) 夫婦墓中;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清新雅致,是勺園主人米萬(wan) 鍾訂製的瓷器。
清代康乾年間,三山五園次第建成。作為(wei)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這一時期的皇家園林繼承了“一池三山”的傳(chuan) 統造園思想,多采用“名勝寫(xie) 仿”的造園手法。宮廷畫師錢維城曾兩(liang) 次隨乾隆南巡,奉命描繪沿途風景名勝。此次展出的《錢維城畫西湖名勝圖》詳細描繪了杭州西湖及其周邊“蘇堤春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斷橋殘雪”等12處景觀。畫作以中鋒行筆,細筆、淡墨勾勒線條,青綠、赭石設色,畫風秀逸,筆墨精工,樓閣、樹木等錯落有致,真實還原了西湖風光。頤和園有19處景點為(wei) 寫(xie) 仿各地名勝,乾隆禦製詩《萬(wan) 壽山即事》有句雲(yun) “麵水背山地,明湖仿浙西”,點明了昆明湖乃仿照杭州西湖建造。
步入核心展區,巨大的弧形屏幕上,一幅動態畫卷徐徐鋪陳開來。跟隨一名清代官員的步伐,從(cong) 北海出發,途經曆代帝王廟出阜成門,經暢春園、圓明園,最終到達香山靜宜園……
“弧幕動畫是《香山路程圖》的數字化成果,讓觀眾(zhong) 沉浸式體(ti) 驗三山五園的曆史人文環境。”秦雷介紹。《香山路程圖》是清末宮廷繪畫機構如意館專(zhuan) 門為(wei) 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出行禦覽繪製的彩繪線裝本“遊覽圖”,詳細記錄了從(cong) 北海團城至香山靜宜園42餘(yu) 裏路途中的重要景點,並以“貼黃”形式準確標注圖中各建築名稱及不同路段的裏程數,是記錄三山五園曆史風貌的珍貴史料。現今僅(jin) 存的孤本《香山路程圖》在展覽中一並展出。
此次展覽共展示了45件古代地圖,包括方位圖、地盤圖、立樣圖、水道圖、風景圖等,反映了皇家園林從(cong) 選址到設計、營建的過程。除了《皇明職方地圖·北京地圖》這種全景式地圖,有的地圖還詳細標注了建築的細節特征,台階、門窗等信息清晰可見,甚至還用貼紙的方式記錄了設計方案的修改過程。“許多極具曆史價(jia) 值的地圖首次展出,有助於(yu) 推動三山五園研究的深入開展。”秦雷說。
園居理政的多重功能
“宮館禦苑,足為(wei) 寧神怡性之所”,這是康熙楷書(shu) 《暢春園記》中的一句話,表明了興(xing) 建暢春園的初衷是為(wei) 了怡情養(yang) 性、調劑生活。《禦筆玉泉山竹罏山房記》碧玉冊(ce) 記錄了乾隆在玉泉山竹罏山房品茗的心得,抒發了寄情山林、暢享悠閑的逸興(xing) 。
清代的三山五園地區,既是帝後日常生活的居所,也是處理政務、舉(ju) 行各種重要禮儀(yi) 活動的場所,堪稱“園林紫禁城”。
勤政殿是乾隆在香山靜宜園駐蹕期間處理朝政和接見王公大臣之所,也是靜宜園28景之首景。展覽中,一方碧玉材質、雕雲(yun) 龍紋的“勤政殿”璽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的目光。這方玉璽造型華貴、雕刻精美,自上而下刻陽文篆體(ti) “勤政殿”3字。它與(yu) “自強不息”璽、“八徵耄念”璽合為(wei) 一組套璽,盛裝於(yu) 長方形紫檀木匣中。
頤和園玉瀾堂曾是乾隆讀書(shu) 的地方,後用作光緒寢宮。展廳裏還原了玉瀾堂的布局:嵌杏木人物樓閣蕃蓮卷草紋紫檀寶座居中,其後立著玻璃山水畫五折圍屏,寶座兩(liang) 邊有一對嵌杏木夔龍蕃蓮紋束腰檀香幾,前方擺放著造型精美的長方桌、掐絲(si) 琺琅盤龍亭式香筒、硬木腳踏。紫檀寶座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其紋飾既有西洋風格的卷草紋,又有蝙蝠紋等中式紋樣,是頤和園藏宮廷家具中的經典之作。
清帝多次在三山五園接見外國使臣和來華傳(chuan) 教士,並賜宴遊賞。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在暢春園九經三事殿接見葡萄牙使臣斐拉理、羅馬教皇使臣嘉樂(le) 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成為(wei) 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晚清時期,頤和園成為(wei) 清政府開展外交活動的重要舞台。展覽中有一件18世紀在法國巴黎製造的銅鍍金月相演示儀(yi) ,推測為(wei) 康熙時期由傳(chuan) 教士攜入清宮。“禦製英吉利國王譴使臣奉表貢至詩以誌事”青玉冊(ce) 則記錄了乾隆接見馬戛爾尼使團的經曆。
為(wei) 加強與(yu) 少數民族的交往,清代實行朝覲製度、圍班製度。每逢年節,都要邀請蒙古各王公首領、回部伯克、四川土司、蒙藏喇嘛等入京朝覲,並在暢春園、圓明園等地舉(ju) 辦隆重的宴會(hui) 和典禮。“十三世達賴進京覲見”壁畫描繪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在頤和園覲見慈禧太後、光緒皇帝的場景。“它是中華各民族團結和睦、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寫(xie) 照。”秦雷說。
曆經滄桑重煥光彩
近代以來,三山五園曾遭劫掠毀壞,在新中國成立後重煥生機。
四周是一組三山五園被毀壞後的老照片,一扇寶雲(yun) 閣銅窗芯靜臥在展櫃裏,訴說著山河巨變的故事。寶雲(yun) 閣是清代皇家園林中僅(jin) 存的一座銅鑄建築,原有銅門12扇、銅窗20扇、格扇心70頁。曆經搶掠偷盜,10扇銅窗流失海外。後經國際友人出資購回,無償(chang) 贈還中國。1993年7月,流失海外多年的銅窗終於(yu) 回到了頤和園。
與(yu) 皇家器物的富麗(li) 堂皇相比,第五展廳入口處的一個(ge) 方形四足銅爐顯得頗為(wei) 簡陋。“毛澤東(dong) 等領導人當年在益壽堂休息時,曾用這個(ge) 銅爐燒水熱飯。”秦雷介紹。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dong) 等中央領導同誌率領中共中央機關(guan) 和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總部抵達北京。頤和園益壽堂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進京趕考”的第一個(ge) 落腳點,毛澤東(dong) 在此會(hui) 見並宴請各民主黨(dang) 派負責人、無黨(dang) 派民主人士代表。隨後,中共中央進駐香山,為(wei) 新中國的建立擘畫藍圖,《論人民民主專(zhuan) 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就誕生於(yu) 此。當時為(wei) 了保密,香山臨(lin) 時駐地對外稱“勞動大學”。看著展櫃裏的“勞動大學通行章”和《論人民民主專(zhuan) 政》一書(shu) ,觀眾(zhong) 仿佛回到了那個(ge) 風起雲(yun) 湧、改天換地的年代。“這段曆史為(wei) 三山五園烙上了紅色印記,在新中國史冊(ce) 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秦雷說。
新中國成立後,三山五園陸續對公眾(zhong) 開放,頤和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古建修繕、文物修複、考古發掘等工作持續推進。
2019年8月,“江山如此多嬌——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光影藝術展”亮相法國巴黎。2020年9月,三山五園入選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2021年9月,頤和園博物館掛牌。興(xing) 建三山五園藝術中心、恢複頤和園西側(ce) 京西稻景觀、開展萬(wan) 泉河和金河河道治理、實施功德寺等地區曆史景觀恢複……三山五園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彩,成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亮麗(li) “金名片”。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1月01日 第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