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2-11-01 16:2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保護母親(qin) 河,必須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wei) 功,堅定不移做好各項工作

  深秋時節,黃河流域風光格外壯美。從(cong) 水天一色的河麵到顆粒歸倉(cang) 的沃野,從(cong) 層林盡染的群山到一望無際的草原,斑斕畫卷徐徐鋪展。據報道,黃河已實現連續23年不斷流,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保護黃河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千秋大計。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三周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七次會(hui) 議通過黃河保護法,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攜手奮進,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

  “黃河寧,天下平。”裹泥卷沙、河道擺動、地上懸河等諸多問題,讓黃河成為(wei) 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yan) 重的河流之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眼於(yu) 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明確了“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搭建黃河保護治理“四梁八柱”,黃河治理和黃河流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要看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保護母親(qin) 河,必須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wei) 功,堅定不移做好各項工作。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流域上中下遊不同地區自然條件千差萬(wan) 別,生態建設重點各有不同,必須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上遊流經雪域高原、草場濕地,必須通過自然恢複和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強化水源涵養(yang) 功能。中遊流經黃土高原,自北向南穿行晉陝峽穀間,必須突出抓好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下遊河道多為(wei) “地上懸河”,必須推進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促進黃河下遊河道生態功能提升和入海口生態環境改善。就全流域而言,黃河水資源先天不足,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要實施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製度,全麵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實現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的根本轉變。

  黃河流域是全國重要的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基地和能源基地,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然而,受地理條件等製約,沿黃各省區經濟聯係度曆來不高,區域分工協作意識不強,高效協同發展機製尚不完善。強化全流域協同合作,才能更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比如,在農(nong) 業(ye) 上,黃淮海平原、河套灌區等糧食主產(chan) 區,可積極推廣優(you) 質糧食品種種植;內(nei) 蒙古、寧夏、青海等省區可建設優(you) 質奶源基地、現代牧業(ye) 基地等。流域內(nei) 因地製宜發展富民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有利於(yu) 打造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再比如,在加快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發展上,沿黃中下遊產(chan) 業(ye) 基礎較強,可打造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上中遊地區可提高承接國內(nei) 外產(chan) 業(ye) 轉移能力。流域各地緊密結合比較優(you) 勢和發展階段,培育經濟重要增長極,就能增強流域高質量發展內(nei) 生動力。

  大河奔湧,九曲連環;萬(wan) 裏黃河,氣象萬(wan) 千。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我們(men) 一定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1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