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向好,海外市場很俏
從(cong) 冰箱裏拿出一罐黃桃罐頭,樂(le) 享夏日清涼;涮火鍋來份梅林午餐肉,唇齒留香;開罐豆豉鯪魚就著白粥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梅林午餐肉、豆豉鯪魚罐頭、黃桃罐頭,這些食品甜蜜了許多人的童年。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men) 對罐頭的疑慮也變多了: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數年的保質期?有沒有防腐劑?健康嗎?
罐頭行業(ye) 如何回應這些疑慮並贏得更多信賴?
破誤區——保鮮不靠防腐劑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超市方便速食區,不時有人停下腳步挑選商品。60後張阿姨拿起一款罐頭,粗略瀏覽包裝信息後又放回了原位。她告訴記者:“打小就很愛吃罐頭,那個(ge) 時候吃一片午餐肉、一塊黃桃,覺得幸福得不得了。現在有點擔心它不健康,能保存這麽(me) 久,估計是有不少防腐劑,午餐肉基本不吃了,不過黃桃罐頭還是割舍不掉,但一年也隻吃三四罐。”
“都是早晨就麵包吃點果醬,很少吃肉類罐頭。”另一位消費者馬先生說。
還有消費者表示“不如現製食品營養(yang) 健康”“泡在湯水裏,看不出原材料究竟怎麽(me) 樣”……
“這些年,人們(men) 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一些消費者認為(wei) ,罐頭保質期長一定是因為(wei) 添加了大量防腐劑,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認識誤區。罐頭食品不需要添加防腐劑,而是采用熱力殺菌和密封工藝,達到商業(ye) 無菌和真空保存,保證食物的色、香、味。”中國罐頭工業(ye) 協會(hui) 理事長劉有千說。
劉有千告訴記者,罐頭工藝的發明要早於(yu) 食品防腐劑的工業(ye) 化應用。食物腐敗變質和微生物有直接關(guan) 係,如果消滅微生物或抑製其生長,食品自然不容易變質。罐頭食品就是利用殺菌生產(chan) 工藝消滅了有害微生物,同時運用抽真空技術,使可能殘存的微生物在無氧環境中無法生長,從(cong) 而保持食物不變質。
不過,無需防腐劑防腐,並不意味著所有罐頭食品都不含防腐劑,個(ge) 別罐頭產(chan) 品因為(wei) 工藝需要或者其他原料的帶入,也會(hui) 含有一些防腐劑。劉有千說:“比如有些肉類罐頭會(hui) 使用亞(ya) 硝酸鹽作輔料,以豐(feng) 富風味、色澤,這些輔料產(chan) 品中若含有防腐劑,就可能會(hui) 導致罐頭產(chan) 品檢測出防腐劑。”
即便不含各類防腐劑,也有消費者擔心,罐頭的保質期通常有幾年時間,這樣的食品新鮮嗎?
在位於(yu) 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平邑縣的蒙水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開半、挖核、噴淋去皮、修整、多次清洗、抽空排氣、裝罐、殺菌……每瓶黃桃罐頭都要經過這樣一套標準化流程才能出廠。公司董事長孟祥山介紹,“從(cong) 自有的玉泉萬(wan) 畝(mu) 黃桃基地采摘到送車間加工,一般隻需五六個(ge) 小時,通過快速處理鎖鮮,能有效保證罐頭產(chan) 品的新鮮度,保存水果的營養(yang) 價(jia) 值。我們(men) 還會(hui) 削去毛邊、殘留皮碎、斑疤、碰傷(shang) 等,保證產(chan) 品品相。”
孟祥山坦言,果蔬大批量收獲時,車間一時無法處理完畢,需要先儲(chu) 存在冷庫中。不過,鮮果在市場上售賣時也已經過一段時間儲(chu) 存和運輸,期間伴隨著大量營養(yang) 物質的流失,因此,在營養(yang) 價(jia) 值上果蔬罐頭未必會(hui) 低於(yu) 生鮮,反而因為(wei) 較為(wei) 徹底的殺菌程序,使得罐頭食品在安全性上更勝一籌。
新麵貌——風味美食進罐頭
記者又來到北京市海澱區一家超市,在這裏,有位年輕女士挑選了幾罐午餐肉和豆豉鯪魚罐頭,都是小包裝,“老牌子信得過,主要是顧不上做飯的時候是給孩子吃,也不想點外賣,罐頭簡單烹飪就能做出可口的菜肴。”她說,“另外疫情反複,家裏也得囤點物資。”
“新冠肺炎疫情讓一些消費者重新認識了罐頭食品。生鮮容易腐爛變質,而罐頭有更長的保質期,還不占用冰箱。”上海梅林正廣和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晴峰說:“以前有些消費者隻吃過午餐肉罐頭,在防疫常態化背景下,梅林品牌的油燜筍、紅燒肉等菜肴類罐頭也有更多機會(hui) 直接觸達消費者,今年我們(men) 的工廠一直都在滿負荷運轉,營收有望超過18億(yi) 元,增長率將超30%。”
記者連續走訪多家超市發現,北京罐頭銷售行情看好。一名導購員告訴記者:“魚類和肉類罐頭賣得很快,梅林、鷹金錢等老品牌產(chan) 品補貨頻率很高。”
疫情隻是罐頭行業(ye) 迎來轉機的因素之一,“宅經濟”“一人食”等消費趨勢也為(wei) 罐頭企業(ye) 帶來新的契機。
業(ye) 內(nei) 有“百年鷹金錢,始創豆豉鯪魚”的說法。即便沒吃過豆豉鯪魚罐頭,它搭配油麥菜炒出的香味也讓人無法拒絕。“19世紀後期珠三角‘下南洋’之風盛行,鷹金錢豆豉鯪魚就誕生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廣州鷹金錢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堅雄說,“創新刻在鷹金錢的基因裏,守護百年老字號需要堅守,但更離不開創新。”
前段時間,鷹金錢推出一款自熱湯:底座輕輕一扭即可加熱,幾分鍾就能吃到一碗熱氣騰騰的燉湯。“市麵上很多自熱鍋需要加水才能生熱,還是不夠方便,為(wei) 此我們(men) 研發了加熱更方便的產(chan) 品。”鄭堅雄說,“自熱湯也是罐頭食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年輕人追捧。”
超市貨架上,罐頭正以嶄新麵貌迎接消費者。鄭堅雄介紹,近年來,鷹金錢不斷加強產(chan) 品創新,持續深耕魚類罐頭,推出健康低脂的金槍魚罐頭,並推動鯪魚丸、鯪魚餅、鯪魚滑等冷鏈係列產(chan) 品出海。
梅林不僅(jin) 推出香辣、藤椒、煙熏、蒜香等多種口味的午餐肉,還把風鵝、宮保雞丁、泡椒牛肉、雪菜筍絲(si) 、紅燜牛肉、咖喱雞肉等多種風味美食裝進罐頭,分量100g-150g,更符合當下消費需求。
預製菜市場的火熱讓“萬(wan) 物皆可罐頭”,紅燒排骨、獅子頭等菜肴、各種地方特色美食以及鮑魚、燕窩等高端食材,都被做成罐頭,伴隨包裝和加熱技術的進步,罐頭食品企業(ye) 為(wei) 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和體(ti) 驗。
數據最有說服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罐頭行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累計完成營業(ye) 收入1173.47億(yi) 元,同比增長7.33%,行業(ye) 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4.78億(yi) 元,同比增長1.82%。
大市場——行業(ye) 盼更進一步
國內(nei) 市場向好,海外市場更俏。據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我國罐頭產(chan) 品累計出口205.2萬(wan) 噸,出口額46.9億(yi) 美元,平均單價(jia) 2286美元/噸,與(yu) 上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增加14.25%,出口額增加37.24%。
出口強勁離不開頭部企業(ye) 帶動。青島開創是一家主營果蔬類罐頭食品的龍頭企業(ye) ,擁有鄉(xiang) 村樹、COUNTREE、FESTIN等自有品牌,產(chan) 品進入上百個(ge) 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達1億(yi) 美元。“目前公司有蘆筍、黃桃、杏、洋梨等20多種原材料自控基地4萬(wan) 畝(mu) ,年采購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6萬(wan) 噸。”青島開創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商會(hui) 明說,“經過多年開拓積累,公司‘做強單品,做全係列,積極融入國際供應鏈’的策略取得顯著成效,產(chan) 品直供全球多個(ge) 知名零售商如法國家樂(le) 福、德國麥德龍、美國克羅格等,實現了國際版的‘農(nong) 超對接’。”
“幾十年來,我國罐頭產(chan) 品以質優(you) 價(jia) 美的特性,在全球貿易中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行銷近200個(ge) 國家和地區,被端上無數海外消費者餐桌。”劉有千說,“盡管近年來受到製造成本不斷上漲、匯率波動、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以及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衝(chong) 擊,中國罐頭企業(ye) 在出口方麵依然穩中有增,過去5年我國罐頭出口總量達1450萬(wan) 噸,年均出口量約300萬(wan) 噸,出口創匯262億(yi) 美元。”
根據多年觀察,劉有千也發現,目前國內(nei) 80%以上的罐頭企業(ye) 在出口貿易中依然停留在貼牌生產(chan) 階段,依賴國外品牌和銷售渠道。中國雖是世界罐頭的“生產(chan) 大後方”,但國內(nei) 罐頭企業(ye) 品牌建設力度在整個(ge) 食品行業(ye) 中並不大。
商會(hui) 明也有同感。“企業(ye) 規模小、自動化程度較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素製約了行業(ye) 進一步發展。國內(nei) 多數罐頭企業(ye) 隻做罐頭,實際上,果蔬的速凍、罐頭和醬汁都屬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領域,原材料和銷售路徑基本一致,生產(chan) 工藝方麵也有共通之處,但目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綜合體(ti) 不多,行業(ye) 較分散,生產(chan) 運營效率不高,潛力有待挖掘。”他說。
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表示,罐頭企業(ye) 不僅(jin) 要做大規模,更要堅守品質。鄭堅雄說:“質量是企業(ye) 的生命,品質是品牌的基礎,不能為(wei) 了節約成本降低品質。”張晴峰認為(wei) ,罐頭食品企業(ye) 需要重視對生產(chan) 全流程的把控,通過原料、工藝、流程和品控等環節的標準化來提升產(chan) 品質量,在此基礎上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營養(yang) 、美味的食品,從(cong) 而吸引更多消費群體(t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