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傳奇鳳椒 留香千年

發布時間:2022-11-04 16:48:00來源: 陝西日報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這是宋朝詩人劉子翬所作的詩,大家猜這首詩描寫(xie) 的對象是什麽(me) 呢?它,就是我們(men) 日常飲食中經常用到的調味料——花椒。

  鳳縣大紅袍花椒,又稱鳳椒、秦椒,有著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被譽為(wei) “花椒之王”。2017年,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係統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名單。

  鳳椒從(cong) 作為(wei) 祭祀陪葬物品到製作椒酒、入藥,再到成為(wei) 調味料的演變曆史,映射著因人們(men) 生活方式改變而呈現不同內(nei) 涵的陝西傳(chuan) 統文化。對於(yu) 鳳椒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既是對陝西人文活動、農(nong) 業(ye) 創造和曆史文化的拓展和豐(feng) 富,也是對中華民族燦爛悠久文化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同時,保護和挖掘鳳椒種質資源的起源、馴化、傳(chuan) 播和利用的曆史主線,也有利於(yu) 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探索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發展規律。

  獨具“雙耳” 曆史悠久

  如果要選出東(dong) 方餐桌上的代表性調味料,那一定有花椒的名字。它濃鬱的麻香味是中國飲食的特有風味。

  中國是花椒的原產(chan) 地。漢魏以前,我國花椒一直處於(yu) 野生狀態,被先民作為(wei) “香物”用於(yu) 祭祀陪葬、製作椒酒等。魏晉南北朝時期,花椒作為(wei) “香物”的功能逐漸衰退,其藥用和調味的功能得到凸顯和強化,並開始有了人工引種栽培方法。之後,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花椒作為(wei) 調味品的功用逐漸固化在了中華民族的飲食習(xi) 慣中。

  鳳縣地處秦嶺腹地,是我國花椒起源地之一。鳳椒粒大、色豔、味濃、肉厚,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秦椒,花椒也,金、鳳、商州皆產(chan) ……大於(yu) 蜀椒”,清光緒十八年《鳳縣誌》記載“金紅花椒,肉厚有雙耳……”

  鳳縣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諺語:“鳳椒鮮,鳳椒俏,若辨大紅袍,須把雙耳找。”一語道出鳳椒與(yu) 我國其他地區花椒的不同:鳳椒的基部生有兩(liang) 個(ge) 小瓣,形似一對耳朵。而關(guan) 於(yu) “雙耳”,民間流傳(chuan) 著一段有趣的傳(chuan) 說。

  相傳(chuan)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來鳳縣境內(nei) 駐紮。夜裏,諸葛亮憂心戰事,難以入眠,便披衣出帳。忽然一股清香飄來,諸葛亮心中詫異,便順著香味尋去,不覺踏入一片椒林。再前行,隻見椒林中有幾個(ge) 頑童在追逐嬉戲。諸葛亮仔細觀察,發現頑童固然可愛,唯獨缺一對耳朵。諸葛亮動了惻隱之心,一一為(wei) 他們(men) 捏出耳朵。頑童道謝後,在椒林中消失不見。後人皆言,諸葛亮夜遇鳳椒仙子,鳳椒從(cong) 此形具“雙耳”,香飄十裏。

  鳳椒因其品質優(you) 越,在古代作為(wei) 貢品進貢皇室,故又名“貢椒”。班固的《西都賦》中“後宮則有掖庭、椒房,後妃之室”,借“椒房”一詞來稱呼皇後所在的房室,正是取其多子的吉祥寓意。

  色澤鮮紅的花椒,在古代一直代表著富貴。魏晉時期,豪門望族石崇用花椒和泥塗抹在牆壁上,使得住宅香味綿延,來人聞之皆神清氣爽。如今,鳳縣當地居民也有在房前屋後種植花椒樹的習(xi) 慣。民間也有習(xi) 俗把鳳椒作為(wei) 婚禮的禮物,取其日子紅火、溫馨怡人、子孫昌盛的寓意。

  科學管理 群眾(zhong) 增收

  從(cong) 鳳縣縣城出發,向南行駛約5公裏,穿過一片白楊林,便到了鳳縣“花椒第一村”——雙石鋪鎮十裏店村。這裏的鳳椒留存麵積8000畝(mu) ,掛果麵積5000畝(mu) ,年產(chan) 量25萬(wan) 公斤,年產(chan) 值3000萬(wan) 元。

  每年到了鳳椒成熟采收的季節,十裏店村的溝溝岔岔都被紅豔豔的鳳椒裝扮得格外妖嬈。村民簡九成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鳳椒。站在鳳椒園裏,看著自己栽下的一棵棵鳳椒樹,簡九成說:“我對它們(men) 都有感情了。”

  簡九成種植有30畝(mu) 鳳椒。他告訴記者:“以前鳳椒收購價(jia) 格低,2010年以後價(jia) 格上漲,最貴的時候一斤能賣到120元,屬於(yu) 國內(nei) 上等椒。今年我家賣鳳椒的毛收入達到20餘(yu) 萬(wan) 元。這些年,好多村民靠著鳳椒增收致富,不但買(mai) 了車,還在縣城裏買(mai) 了房。”靠著30多年的花椒栽植經驗,簡九成成了遠近聞名的“土專(zhuan) 家”。他經常受邀去省內(nei) 外給當地椒農(nong) 傳(chuan) 授花椒種植技巧。

  記者在十裏店村見到農(nong) 民劉永平時,他正在鳳椒樹下施肥。隻見他用鐵鍁挖出一個(ge) 約25厘米的長槽,然後將肥料撒進裏麵。劉永平指著鳳椒樹的枝條說:“沿著滴水線的位置施肥是最好的。如果直接在根部施肥,不僅(jin) 肥料無法吸收,還會(hui) 對花椒樹產(chan) 生危害。”

  鳳縣椒農(nong) 在栽植鳳椒的農(nong) 業(ye) 曆史活動中,不斷總結先人的智慧經驗,創新花椒生產(chan) 技術,在栽培、采摘、加工、儲(chu) 存、交易、食用花椒的過程中孕育了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係統。

  鳳縣花椒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魏國銀介紹,為(wei) 發展鳳椒產(chan) 業(ye) ,鳳縣實施鳳椒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定期開展培訓,針對新栽花椒樹的定植、新樹根腐病的防治、如何提高成活率、栽植後1至2年幼樹管理、初果期到盛果期壯年樹管理、衰果期老年樹病蟲害防治及修剪和施肥等技術,為(wei) 椒農(nong) 進行係統化講解,同時製定完善《鳳縣大紅袍花椒地方標準》《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管理技術規範》。

  花椒到了成熟期,如何及時有效采摘也是大問題。為(wei) 妥善解決(jue) 椒農(nong) 用工難問題,今年鳳縣林業(ye) 局成立采椒服務隊,為(wei) 椒農(nong) 和采椒工雙方建立勞務供需檔案,通過“椒友之家”微信群及時更新勞務供需數據,為(wei) 雙方搭建起服務橋梁。同時,鳳縣林業(ye) 局積極與(yu) 鳳縣火車站聯係,開通了K5485次“采椒”專(zhuan) 列。該專(zhuan) 列途經兩(liang) 當、徽縣、略陽、陽平關(guan) 等地,極大滿足了萬(wan) 餘(yu) 名來鳳縣采椒務工人員的出行需求。

  鳳椒樹是鳳縣退耕還林、農(nong) 田保護和長江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中的主要樹種。花椒樹能夠起到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yang) 、生態保護的作用;椒園的管理及鳳椒樹與(yu) 多種農(nong) 作物的間作、套作,既保證了農(nong) 業(ye) 經濟穩步增長,又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目前,鳳縣大紅袍花椒留存7萬(wan) 餘(yu) 畝(mu) ,共445萬(wan) 餘(yu) 株。今年全縣鳳椒產(chan) 量達4200噸,產(chan) 值達4.7億(yi) 元,椒農(nong) 人均收入6200元,產(chan) 品主要銷往四川、重慶、河北、甘肅等地。

  強強聯手 後勁十足

  10月10日,記者走進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鳳縣花椒試驗示範站,看到不少花椒樹上結著鮮紅的果實。這裏是2012年建設的國內(nei) 首個(ge) 花椒專(zhuan) 業(ye) 試驗示範站,站內(nei) 核心區麵積有50畝(mu) ,建有種質資源區、品種展示區、整形修剪區、病蟲無公害綜合防治區、豐(feng) 產(chan) 示範區等7大功能區。

  該試驗示範站集聚了育種、栽培、植保、土肥、產(chan) 品深加工等領域的20多名中高級科技人員,開展著花椒新品種引進與(yu) 選育、良種繁育、優(you) 質高產(chan) 規範化栽培、鳳椒深加工等方麵的研究與(yu) 推廣工作。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林業(ye) 科學研究院原院長、鳳縣花椒試驗示範站負責人魏安智帶記者來到花椒品種展示區。他介紹,目前該站共收集花椒種質資源50多個(ge) ,有鳳椒、韓城無刺花椒、韓城大紅袍、黨(dang) 村花椒、仡佬花椒、茂縣大紅袍等。

  經過10年的種植試驗,魏安智團隊摸清了不同花椒品種的優(you) 缺點,並解決(jue) 了鳳縣花椒生產(chan) 中的很多問題。魏安智介紹:“首先,通過育種試驗,我們(men) 解決(jue) 了鳳縣花椒品種單一的問題,審定花椒良種三個(ge) ,包括鳳選1號、鳳椒和西農(nong) 無刺。其次,通過嫁接的方式解決(jue) 了根腐病。很多花椒樹因根腐病隻能存活10至15年,該問題解決(jue) 後可延長花椒樹的盛果期。在花椒保存銷售方麵,我們(men) 和雲(yun) 南的企業(ye) 合作製作了專(zhuan) 業(ye) 烘幹機。此外,在除霜凍方麵,我們(men) 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鳳椒的果皮、椒葉、椒根等富含麻味素和芳香油,營養(yang) 價(jia) 值和藥用價(jia) 值都很高。作為(wei) 調味品,鳳椒更是有口皆碑的絕佳上品。現代醫學表明,花椒具有降血壓、抑菌、抗癌和麻醉止痛等作用。同時,花椒樹根係發達,是鳳縣天然林建設、退耕還林以及後續項目的生態先鋒樹種之一,可以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生態價(jia) 值。

  花椒作為(wei) 我國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粗放經營期的作物,栽培至今,在農(nong) 作物栽培的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栽培技術的發展和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結構的影響不容小覷。魏安智介紹:“目前全國幾萬(wan) 種植物中隻發現50多種無性繁殖的植物,花椒便是其中一種。鳳縣是我國花椒的起源地之一,種植時間悠久。在這裏研究鳳椒的基因,有望改變玉米、小麥、水稻等農(nong) 作物的育種方式。”

  本報記者 師念 見習(xi) 記者 李靜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