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鐵路專支線建設加速 前十月完成投資超57億元

發布時間:2022-11-09 16:39:00來源: 新華日報

  江蘇水網密集,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近年來,隨著“軌道上的江蘇”建設加速,鐵路運能不斷釋放。而鐵路專(zhuan) 支線,一頭連著沿海沿江港口,一頭連著鐵路幹線,實現區域間最經濟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作為(wei) 暢通鐵路運輸“最後一公裏”的重要設施,今年1—10月,全省鐵路專(zhuan) 支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7.007億(yi) 元,占年度投資計劃69億(yi) 元的82.62%。當前,江蘇著力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和效益,積極推動以鐵路為(wei) 骨幹的多式聯運發展,進一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港產(chan) 城深度融合。

  新通道:物流提質增效

  記者近日來到南京龍潭港區,隻見鐵路專(zhuan) 用線旁,集裝箱整齊排列,吊車正進行吊裝作業(ye) 。“列車每天從(cong) 這裏出發,將南京及周邊地區的貨物直接運往上海,借助海運發往全球各地。”南京港龍潭集裝箱公司總經理助理段昌尉介紹。此前,南京和周邊企業(ye) 集裝箱出口,通過水路駁運或公路拉到上海。去年4月起,龍潭港區鐵路專(zhuan) 用線開通運行後,許多企業(ye) 貨物通過水路運抵龍潭港,隨即轉鐵路運輸。業(ye) 內(nei) 人士算了一筆賬,水運成本低但用時長,公路運時短但成本高,鐵水聯運方式將企業(ye) 貨物周轉效率較水運提高近2倍,成本較公路降低近1倍。

  “依托進港鐵路線、聯運場站、班列等多式聯運資源,我們(men) 成功打通安徽、江西、寧夏、重慶等地至南京鐵水聯運進出口通道,開啟運輸新模式。”南京晟海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時青鬆介紹,去年4月至當年底,龍潭港區鐵路專(zhuan) 用線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1.43萬(wan) 標箱。今年1—10月完成8.11萬(wan) 標箱。“我們(men) 會(hui) 根據貨物流向,宜鐵則鐵、宜水則水,實現優(you) 勢互補,提高運輸效率。”

  省鐵路辦統計,全省沿海沿江沿河港口中,連雲(yun) 港港、南京港、鎮江港、南通港、鹽城港、太倉(cang) 港、徐州內(nei) 河港等均已建設疏港鐵路直接連通港口。

  11月4日,連雲(yun) 港港東(dong) 方公司碼頭,一艘泊岸的貨輪正卸載貨物。港區內(nei) 鐵路線上,吊車正往火車上裝載集裝箱。“隨著貨運鐵路線新建、改建,連雲(yun) 港港貨運鐵路網建設穩步推進,改變過去主要通過公路、內(nei) 河方式服務區域格局。”省鐵路辦工作人員介紹。

  “利好不斷在港口疊加,連雲(yun) 港港迎來更多的機遇,十年前我們(men) 為(wei) 之奮鬥的項目,十年後已經常態化運行。”連雲(yun) 港港口集團副總裁王新文說。現在,該港口國際班列突出港口、鐵路、航運相互間的融合度和協同化,已布局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喀什4個(ge) 過境口岸,實現對中亞(ya) 地區主要站點的全覆蓋,至土耳其、波蘭(lan) 、德國和日中蒙、中吉烏(wu) 等班列線路穩定運營,班列滿載率基本達100%、回程運量占比近45%。

  太倉(cang) 港是長江港口航線數量最多、密度最大、覆蓋最廣的港口。“太倉(cang) 港疏港鐵路去年底開通運營,現已基本實現鐵路運輸和碼頭航線資源無縫連接,貨種主要包括板材、汽車零配件、紙漿、日用品等貨種。”太倉(cang) 港工作人員說。

  “港口鐵路專(zhuan) 用線進一步提升了鐵路物流網絡的通達性和覆蓋麵,以鐵水聯運為(wei) 主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有效提升綜合運輸服務能力。”省鐵路辦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1—9月,全省完成鐵路貨運量6463.7萬(wan) 噸,同比增長7.3%;完成水路貨運量8億(yi) 噸,同比增長14.5%。全省集裝箱公鐵聯運量、鐵水聯運量、內(nei) 河集裝箱運輸量和中歐(亞(ya) )班列開行量均快速增長,分別完成87.9萬(wan) 標箱、67.4萬(wan) 標箱、89.1萬(wan) 標箱和1471列,同比分別增長24.4%、33.0%、38.2%和17.0%。

  加速度:建設如火如荼

  10月26日,通州灣新出海口南通呂四起步港區集裝箱碼頭正式運營,標誌著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就此從(cong) 藍圖變為(wei) 現實,港區江海一次轉運即可進入國際物流體(ti) 係,也可直達長江中上遊。通州灣新出海口可以服務長三角乃至整個(ge) 長江經濟帶。

  不久前,南通洋口港至呂四港鐵路上跨通呂運河112米鋼桁梁順利浮托頂推到位。“洋呂鐵路全長約85公裏,是通州灣新出海口國際一流港口建設‘鐵路進港區、內(nei) 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綜合集疏運體(ti) 係的關(guan) 鍵工程,將串聯起南通洋口、通州灣、東(dong) 灶和呂四等沿海港區。”中鐵上海院洋呂鐵路EPC項目負責人吳文軍(jun) 表示。據介紹,該工程計劃明年全線全麵建成通車。

  今年前三季度,鹽城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量增速分列全國沿海54個(ge) 港口第一、第二位。近日,鹽城大豐(feng) 港鐵路支線首根樁孔開鑽,標誌著工程項目基礎施工全麵展開。中鐵四局大豐(feng) 港鐵路支線項目總工程師劉醒龍介紹,項目建成後,大豐(feng) 港區可通過鐵路支線直接連接新長鐵路、隴海鐵路和寧啟鐵路,有效拓寬港口腹地,成為(wei) 輻射中部地區和蘇中、蘇北內(nei) 陸城市貨物運輸的重要出海通道。

  “鐵路專(zhuan) 支線打通港口及臨(lin) 港產(chan) 業(ye) 與(yu) 幹線鐵路間的‘最後一公裏’,既可以極大減少運輸成本,又有助於(yu) 實現內(nei) 陸與(yu) 沿海間最經濟的運輸方式高效結合。”華設設計集團綜合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裴劍平表示。

  10月,全省鐵路專(zhuan) 支線建設加大統籌推進力度,共完成投資10.524億(yi) 元,占年度計劃的15.25%,環比增長61.16%。徐州市中新鋼鐵鐵路專(zhuan) 用線取得用地手續後,當月完成投資1.2億(yi) 元;鹽城市濱海港專(zhuan) 用線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5.33%,蘇州市陸家浜鐵路貨場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51%。南通洋口港至呂四、南通港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鹽城大豐(feng) 港等一批鐵路專(zhuan) 支線加快建設進度。

  省鐵路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要重點做好南京龍潭港區、蘇州太倉(cang) 港區鐵路支線運營工作,積極打造鐵水、公鐵、江海河精品多式聯運線路的同時,建成通州灣港區鐵路專(zhuan) 用線一期工程,到年底實現重點港口鐵路專(zhuan) 支線覆蓋率達40%。全省國鐵貨運發送量力爭(zheng) 超過6900萬(wan) 噸。

  提能級:融合服務發展

  《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南京為(wei)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蘇州是具有較強國際運輸功能的鐵路樞紐場站,連雲(yun) 港進入國際樞紐海港。“‘國際’‘樞紐’,直指要通達全球、銜接高效、功能完善,而打通港口和鐵路節點,拓展直接對外通道是個(ge) 關(guan) 鍵點。”省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黎峰認為(wei) ,多式聯運模式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可以優(you) 質高效服務於(yu) 各類市場主體(ti) 。目前,南京、蘇州、連雲(yun) 港鐵水聯運聯通,為(wei) 建設國際化樞紐提供重要基礎。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存在出運困難、成本推高、集疏運體(ti) 係節點堵塞等問題,鐵路和水路運輸發揮重要作用,鐵水聯運精準對接有關(guan) 領域和行業(ye) 需求,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掉線、不斷檔,為(wei) 經濟社會(hui) 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撐。”省鐵路辦有關(guan) 人士表示。今年8月起,中歐班列通過太倉(cang) 港疏港鐵路專(zhuan) 用線,也可直達太倉(cang) 港,進一步為(wei) 腹地企業(ye) 提供物流成本更低、運輸效率和穩定性更高的對外開放通道。

  內(nei) 河運輸結構同樣在變。徐州港順堤河作業(ye) 區是國家28個(ge) 主要內(nei) 河港口和內(nei) 河十大樞紐港之一。目前,港口功能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全長11.6公裏的鐵路專(zhuan) 用線已開通運營,二期工程建設正加快推進。

  借助運輸方式的銜接,今年全省新增“南京—上海”“南京龍潭港—淮南、淮北”“蘇州太倉(cang) 港—衢州東(dong) 、龍遊東(dong) ”“淮安—連雲(yun) 港”“蘭(lan) 州—連雲(yun) 港”等7條鐵水示範線路,鐵水班列頻次不斷加密。目前,全省共開行100餘(yu) 條穩定運行的多式聯運線路,向東(dong) 形成銜接國際近遠洋航線的海向多式聯運網絡,向西形成直達中西部主要城市、長江中上遊港口、銜接中歐班列的陸向多式聯運網絡。

  “以前,無錫家電品牌‘小天鵝’產(chan) 品八成通過上海港海運出口,如今在家門口坐上中歐班列時間成本更低,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更強。”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我省開發一批“通江達海”精品線路,讓“江蘇造”產(chan) 品能更好、更快地走出去。到2035年,全省港口綜合通過能力將達28億(yi) 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3200萬(wan) 標箱;全省鐵路貨運量和周轉量分別達1.21億(yi) 噸、617億(yi) 噸公裏。

  “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更加突出高水平對外開放,更高水平支撐構建現代流通體(ti) 係,江蘇爭(zheng) 取到‘十四五’末實現沿江沿海重點港口鐵路專(zhuan) 支線全通達,進一步完善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鐵路運輸網絡。”省交通運輸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加快完善“三縱三橫”鐵路貨運骨架網,強化網絡末端銜接。其中包括完善沿海貨運通道功能、提升沿江通道西向輻射能力、依托沿江沿海港口形成跨地區中轉節點等。

  “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推進各種運輸方式一體(ti) 化融合,形成鐵水聯運規模化和良性循環。”裴劍平建議,聚力突破信息孤島,構建平台,通過打通“港、船、貨”數據流,實現聯運“一單製”,最優(you) 化實現信息交互和通關(guan) 服務。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介紹,將建立省多式聯運數據交換平台,引導企業(ye) 開放樞紐站場、運力調配、班線計劃、運行動態等數據資源,並加強對接,不斷優(you) 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能力。(梅劍飛 林杉 田墨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