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先行先試為企減負 反哺創新初顯成效
本報訊(記者 孫奇茹)隨著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稅收政策試點落地,中關(guan) 村科技企業(ye) 再添創新活力。記者昨天從(cong) 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及市稅務局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到9月,全市15家企業(ye) 享受投入基礎研究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加計扣除額2.59億(yi) 元,實際減免企業(ye) 所得稅2765萬(wan) 元。前9個(ge) 月,超萬(wan)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增長超六成,實際減免企業(ye) 所得稅6.46億(yi) 元。
讓骨科患者無需再為(wei) 取出鋼釘而進行二次手術的植入級可吸收材料、幫助偏癱和截癱病人進行康複訓練的外骨骼係統、丟(diu) 棄後不會(hui) 造成汙染的可降解口罩……在北京納通科技集團的展廳,一係列創新成果令參觀者目不暇接。作為(wei) 一家以醫療內(nei) 植入物、智能外科設備、生物基材料等領域為(wei) 核心業(ye) 務的科技企業(ye) ,納通每年的研發投入高達上億(yi) 元。
“一人不成眾(zhong) 、獨木不成林”。為(wei) 了支持不同科研團隊跨學科、跨部門開展前沿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納通還與(yu) 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海澱區政府共同設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海澱原始創新聯合基金”,圍繞骨科損傷(shang) 修複方案、組織修複與(yu) 再生材料、中醫診療及康複器械、骨科術後康複等前沿領域開展資助工作,兩(liang) 年已累計出資數百萬(wan) 元。加大研發力度、支持基礎研究的背後,有企業(ye) 深耕前沿科技的自驅力,也有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政策對企業(ye) “真金白銀”的激勵。“今年我們(men) 出資500萬(wan) 元用於(yu) 基礎研究,自2022年起可以享受按100%加計扣除政策,按實際適用稅率15%計算,相當於(yu) 國家掏出75萬(wan) 元對我們(men) 進行補償(chang) ,降低了我們(men) 支持基礎研究的負擔。”北京納通科技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董驤說。
今年以來,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政策利好接連推出:企業(ye) 投入基礎研究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個(ge) 人股權分期納稅政策將企業(ye) 股權激勵的個(ge) 人所得稅遞延納稅期,由1年延長到3年……一係列財稅新政的推出,讓眾(zhong) 多科技型企業(ye) 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也激勵企業(ye) 繼續投入研發,反哺創新。今年前三季度,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投入同比增加111.06億(yi) 元,增長50.94%。
市稅務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張有乾表示,下一步首都稅務部門將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推進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措施有效落地,為(wei) 北京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率先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