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心律不齊…… 這些體檢異常大可不必驚慌
這些體(ti) 檢異常,大可不必驚慌(健康直通車·讀懂體(ti) 檢報告(中))
頸動脈斑塊、心律不齊、心髒早搏、轉氨酶指標增高……體(ti) 檢報告中,有些異常結果讓不少人心情忐忑,但其實無需過度擔心,有的甚至不需要治療。
有哪些常見卻不宜過度治療的體(ti) 檢異常?該如何正確應對這類異常?本期帶您一起盤點那些不必驚慌的輕度異常。
輕微頸動脈粥樣斑塊
看到體(ti) 檢報告顯示有“頸動脈斑塊”,不少人會(hui) 感到恐慌,這是不是代表容易中風?
“頸動脈粥樣斑塊是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蠟樣的脂類,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北京朝陽醫院體(ti) 檢中心副主任徐愛民介紹,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酗酒、運動少等都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整體(ti) 來看,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yu) 年齡關(guan) 係更密切,隨著年齡增長,即使沒有上述危險因素,也可能出現頸動脈斑塊。一個(ge) 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cong) 青春期就開始隱隱發生,40歲後變得明顯,60歲後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頸動脈斑塊。
專(zhuan) 家指出,大多數頸動脈斑塊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隻有當斑塊長到一定程度,造成血管一定程度的狹窄並影響了大腦的正常血液供應時,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是輕微斑塊,例如隻有1—2個(ge) 硬斑塊且血管狹窄麵積不超過50%,定期複查的同時,積極控製引起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尤為(wei) 重要。”徐愛民強調,要養(yang) 成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習(xi) 慣,多吃蔬菜、少吃肥肉,適當加強鍛煉等,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減緩斑塊增長速度。
心髒早搏和心律不齊
在體(ti) 檢報告心髒檢查的異常情況中,“心髒早搏”“心律不齊”屬於(yu) 高頻詞匯,這些異常是病嗎?需要治療嗎?
偶發的心髒早搏
徐愛民介紹,心髒的跳動是有規律的,如果突然提前跳動,就被稱為(wei) 早搏(過早搏動)。一般每分鍾早搏次數低於(yu) 6次為(wei) 偶發早搏,多為(wei) 生理性早搏,易在劇烈運動、過度疲勞熬夜、抽煙喝酒、喝過多咖啡濃茶、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出現。
隨著年齡的增加,有些人會(hui) 出現心髒早搏,如果動態心電圖評估是屬於(yu) 偶發的,而且也沒有明確症狀,多數注意觀察就可以,通常無需藥物治療。若早搏頻發,伴有胸悶、氣短或本身患有其他心髒疾病,則需要及時到心髒內(nei) 科進行評估。
竇性心律不齊
“人體(ti) 右心房上有一個(ge) 竇房結,它能自動、有節律地產(chan) 生電流,竇房結每發生1次衝(chong) 動,心髒就跳動1次,醫學上稱為(wei) ‘竇性心律’。因此,正常心律叫做竇性心律。”徐愛民介紹,竇性心律節律相對規整,但心跳次數也就是心率在時刻變化。“竇性心律不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可能和人們(men) 做心電圖時的情緒有關(guan) ,例如生氣、緊張、興(xing) 奮,包括服用某些藥物後,都會(hui) 影響到心律結果,一般平靜休息後可以緩解。
如果沒有出現心慌等明顯症狀,竇性心律不齊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兒(er) 童、青少年在發育期也常出現竇性心律不齊,不用特別治療,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會(hui) 恢複正常。
血常規輕微超標或降低
在體(ti) 檢報告中,血常規等常規檢驗項目後,會(hui) 標注出對應的參考值,參考值通常代表該項檢查的正常範圍。專(zhuan) 家介紹,當某項指標超過或低於(yu) 參考值,體(ti) 檢報告上就會(hui) 出現“↑”“↓”。超標或者降低的值隻多(少)一點點,在檢驗醫學上叫臨(lin) 界值。
“血常規檢查出現臨(lin) 界值的情況很常見,因為(wei) 影響血液檢測結果的因素很多。”徐愛民介紹,例如血液采集的部位、保存方式及送檢時間等,性別、年齡、居住地的海拔高度甚至包括季節的變化都可能對檢查結果產(chan) 生幹擾。因此,在指標隻高一點點或低一點點且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醫生一般認為(wei) 沒有問題。
專(zhuan) 家提醒,如果的確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即使檢測結果與(yu) 正常參考值的差距比較小,也可能是疾病早期的提示,需要進一步檢查診斷。
三類尿常規指標異常
一管尿液交給醫生後,就能拿到一張有幾十項指標的尿常規報告單,專(zhuan) 家指出,以下指標即使結果顯示異常,也可能是正常的——
尿膽原陽性:喝水少可能導致異常
尿液濃縮,尿色深黃,就會(hui) 出現尿膽原陽性。例如喝水很少時或早晨第一次排尿,顏色都會(hui) 比較深。如果膽紅素同時也是陽性,需要查血液的膽紅素水平,排除肝膽胰腺疾病。
尿比重偏高/偏低:喝水不足或過多可能異常
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濃縮程度。出汗很多、喝水不足時,可能會(hui) 出現尿比重高於(yu) 正常值,即假陽性;反之,大量飲水後,尿液得到稀釋,尿比重可能低於(yu) 正常值,出現假陰性。
尿酮體(ti) 陽性:饑餓可能導致異常
酮體(ti) 是脂肪分解代謝的產(chan) 物,正常在尿中應是陰性,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中則會(hui) 出現陽性。但是,如果不存在尿糖陽性,體(ti) 型偏瘦的人若較長時間未進食,也可能由於(yu) 饑餓導致尿酮體(ti) 陽性,此時適當進食飲水即可,無需就診。
偶發的轉氨酶指標增高
在抽血檢查化驗單中,“轉氨酶↑”的字樣讓人容易神經緊繃。徐愛民介紹,服用某些藥物、飲酒、熬夜或劇烈運動等都會(hui) 引起轉氨酶升高,在停藥或休息後,轉氨酶可恢複正常。但如果轉氨酶持續增高,就要懷疑是肝膽疾病問題,要進一步檢查。
無症狀的前列腺鈣化
“前列腺鈣化,就好比手劃破了一個(ge) 小口子,感染了炎症,炎性反應後留下了疤痕。”徐愛民介紹,前列腺鈣化就是前列腺炎後留下疤痕,對身體(ti) 沒有負麵影響。大多數人檢查出來時沒有任何症狀和體(ti) 征,一般定期複查即可,不用過度憂慮、治療。但是,如果當下有前列腺炎症狀(如尿頻、尿急、尿不盡、會(hui) 陰不適、腰酸腰痛等),就要及時明確病因並治療。
無症狀的骨刺
“骨刺其實是身體(ti) 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就是身體(ti) 在老化過程中,因為(wei) 受力的不均勻,使局部的骨頭受刺激不均勻,從(cong) 而導致了骨刺的發生。”徐愛民介紹,隻要不發炎,骨刺其實是對身體(ti) 的一種保護性改變,這時可以完全不用理睬它。
專(zhuan) 家提醒,如果已經長了骨刺,要努力延緩關(guan) 節的衰老。避免有害動作,遵循“九字原則”——要活動、省著用、不逞強,不要特意去爬山爬樓。
無壓迫或炎症的多數囊腫
“囊腫是一種良性包塊,有的單獨一個(ge) ,也有多個(ge) 的,一般對健康影響不大,查出也不必緊張。”徐愛民介紹,囊腫較小時一般沒有臨(lin) 床症狀,且囊腫生長緩慢、惡變機會(hui) 小,隻要囊腫沒有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症狀、器官功能障礙或發炎感染等,基本不需特殊治療,進行定期、規律的複查即可。
專(zhuan) 家介紹,常見的有宮頸囊腫、肝囊腫、腎囊腫等。其中,宮頸囊腫多數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發生癌變的概率很低,一般無需治療,定期複查即可。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發病率較低,且不會(hui) 影響肝功能。隻要囊腫不超過5厘米且沒有導致身體(ti) 不適、出現一些臨(lin) 床症狀,就不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隻需要定期隨診,觀察其大小變化即可。
如果肝囊腫、腎囊腫過大,可能壓迫鄰近器官,引發不適症狀,要積極治療。如出現並發症,像囊腫破裂、囊內(nei) 出血等,需進行外科手術治療。(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美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