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普查古樹名木數量超500萬株 如何推進古樹科學保護?

發布時間:2022-11-18 11:15:00來源: 科技日報

  數量超500萬(wan) 株,兼具生態、人文、科研價(jia) 值

  築牢三塊基石,讓古樹名木繼續枝繁葉茂

  ◎實習(xi) 記者 裴宸緯

  一棵24米多高、六七個(ge) 人才能合抱的大樹屹立在京西潭柘寺內(nei) 。它的樹枝蒼勁有力,樹冠遮天蔽日。

  這是潭柘寺帝王樹,相傳(chuan) 已有1300餘(yu) 年曆史。

  在中國,和帝王樹一樣擁有悠久曆史的古樹名木有很多。近期公布的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nei) 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wan) 株,包括散生122.13萬(wan) 株和群狀386.06萬(wan) 株。全國散生古樹樹齡為(wei) 100—299年的有98.75萬(wan) 株,樹齡為(wei) 300—499年的有16.03萬(wan) 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82萬(wan) 株。

  為(wei) 什麽(me) 要進行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未來,應如何進一步推進古樹名木的保護?對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傳(chuan) 播生態文明理念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地形差異很大,因此,需要根據當地具體(ti) 情況製定詳細的古樹名木保護措施。“這次普查摸清了我國古樹名木的‘家底’,有利於(yu) 相關(guan) 機構弄清古樹生長狀態及其周圍環境等情況,進而分別製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可以說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北京綠化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駱會(hui) 欣說。

  同時,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也是一次麵向群眾(zhong) 的生動科普實踐。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叢(cong) 日晨表示,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不僅(jin) 是林業(ye) 上的行為(wei) ,還具有更深層次的社會(hui) 價(jia) 值。“這次普查的社會(hui) 關(guan) 注度很高,具有很強的民眾(zhong) 教育意義(yi) 。通過這次普查,我們(men) 知道全國有500多萬(wan) 株年齡在100歲以上的古樹。普查活動喚起了民眾(zhong) 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還將生態文明的理念傳(chuan) 播到了社會(hui) 各界。”

  彰顯古樹多種價(jia) 值

  古樹名木曆經歲月,是曆史的見證。叢(cong) 日晨告訴記者,在這次普查出的500多萬(wan) 株古樹中,以古代、近代或現代名人命名的古樹名木有200多株。“這200多棵古樹每棵背後都有一段曆史故事。比如黃帝手植柏、項羽手植槐、朱棣手植柏,還有近現代偉(wei) 人栽種的樹等。這些古樹名木蘊藏的價(jia) 值早已超越其作為(wei) 樹本身的價(jia) 值,承載了更多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有的更是成為(wei) 了民族的記憶。”叢(cong) 日晨說。

  古樹名木不僅(jin) 承載著民族的記憶,還記載著大自然的奧秘,具有科研價(jia) 值。駱會(hui) 欣向記者表示,古樹名木攜帶著很多優(you) 秀基因,為(wei) 科學家繁育出抗逆性強的優(you) 良林木品種提供了可能。同時,通過古樹年輪的生長狀況,科學家們(men) 得以推測出古代的氣候狀況,這對於(yu) 了解氣候變遷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演變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古樹名木除了給人類提供了揭開大自然奧秘的可能性之外,也讓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更豐(feng) 富。古樹由於(yu) 根係巨大、枝繁葉茂,自身就形成了一個(ge) 小生態係統,調節著局部“微氣候”,為(wei) 附近動物提供棲息場所。例如,位於(yu) 廣東(dong) 省江門市新會(hui) 城區以南10公裏天馬村河中的“小鳥天堂”水榕樹獨木成林,枝葉覆蓋麵積超20畝(mu) ,為(wei) 105種鳥類提供生存場所,人們(men) 在這裏共記錄到359種維管植物和兩(liang) 百餘(yu) 種野生脊椎動物。

  推進古樹科學保護

  目前,我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古樹名木信息管理係統也已經建立,做到了“全國古樹一張圖”。信息化手段的介入,提升了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效率。然而進一步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還需要築牢三塊基石。

  首先,要築牢群眾(zhong) 的基石。駱會(hui) 欣向記者表示,針對古樹名木的違法犯罪活動隱蔽性往往很強,這需要群眾(zhong) 提升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群策群力保護古樹。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諸如火災等對古樹傷(shang) 害較大的隱患。

  其次,要築牢法律的基石。“現在,幾乎各個(ge) 省市都有自己的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和保護辦法,這些條例覆蓋麵很廣,幾乎不存在盲區。”叢(cong) 日晨說,“現在我們(men) 更希望在國家層麵出台一個(ge) 更有針對性和係統性的上位法,進一步提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規範性,增強對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的震懾性。”

  最後,要築牢科學的基石。叢(cong) 日晨認為(wei) ,古樹名木保護活動應該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為(wei) 指導,各地在對古樹名木進行保護前應充分論證,係統考察古樹特點、生長狀況等,審慎考慮保護措施,避免對古樹造成保護性破壞。(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