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經濟托起小平房村民“共富夢”
原標題:集體(ti) 經濟托起小平房村民“共富夢”
天空蔚藍,空氣清新,景觀水係穿村而過,兩(liang) 岸一排排二層小樓自成風景。初冬時節,走進朝陽市建平縣萬(wan) 壽街道小平房村,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li) 鄉(xiang) 村畫卷徐徐展開。
今年62歲的村民張學春正在自家小樓前收拾花草。他家的小樓有200平方米,車庫在一樓,房前屋後都有小花園。“現在,我和老伴住上了樓房,兒(er) 子在村辦企業(ye) 上班,孫子、孫女在村裏的小學讀書(shu) ,一家和睦,事業(ye) 興(xing) 旺,這日子過得比蜜還甜。”說起現在的生活,張學春感到很滿足。
張學春家的日子是小平房村幸福生活的一個(ge) 縮影。小平房村有村民881戶3167人。多年來,小平房村依托礦產(chan) 資源,大力發展村辦企業(ye) ,集體(ti) 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村民走上富裕路。近年來,小平房村聚焦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建設,統一規劃建設二層小樓,每座建築麵積在160平方米至340平方米。入住的村民每平方米出資600元至800元不等,戶均得到集體(ti) 建房補助20萬(wan) 元,眾(zhong) 多村民實現了住上小樓的夢想。
如今,原小平房村95%的村民住進了樓房,後合並過來的原石灰窯子村60%以上的村民住進了標準的“北京平”。現在,村裏每年為(wei) 考上大學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村裏建有養(yang) 老院,每年為(wei) 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yang) 老金;每年春節為(wei) 全體(ti) 村民發放福利,為(wei) 全體(ti) 村民繳納醫療保險,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在村辦工業(ye) 企業(ye) 快速發展的同時,小平房村深入實施以工哺農(nong) 、以工促商戰略,推動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按照自願、有償(chang) 原則,小平房村把農(nong) 民的土地流轉到村集體(ti) ,種植南果梨樹5000餘(yu) 畝(mu) 。
每年春季,梨花盛開,美不勝收,小平房村借此打造以農(nong) 業(ye) 觀光、果蔬采摘為(wei) 主的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年接待遊客10萬(wan) 餘(yu) 人。為(wei) 了進一步做強南果梨產(chan) 業(ye) ,小平房村成立遼寧秀源果業(ye)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年產(chan) 南果梨酒等係列飲品15萬(wan) 公斤,產(chan) 值3000萬(wan) 元。
截至目前,小平房村村辦企業(ye) 已發展到6個(ge) ,固定資產(chan) 達3億(yi) 多元,年集體(ti) 經濟收入1000萬(wan) 元,農(nong) 民年人均純收入2.8萬(wan) 元。小平房村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全國100個(ge) 特色村莊、全國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十佳村、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men) 將堅持發展集體(ti) 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建設宜居、宜業(ye) 、宜遊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讓村民享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小平房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錢學餘(yu) 說。
記者手記
“好日子,要靠全體(ti) 村民共同奮鬥!發展成果,要讓村民共享!”采訪中,錢學餘(yu) 這樣說。
發展不忘群眾(zhong) ,成果反哺民生。多年來,小平房村大力發展集體(ti) 經濟,主導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村民的住房、就業(ye) 、教育、養(yang) 老、醫療等全方位改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處處顯現出文明、和諧、欣欣向榮的景象。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與(yu) 村民心連心,用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接續奮鬥,在新征程上,小平房村必將書(shu) 寫(xie) 更加精彩的民生答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