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和縣:百畝良田誕生記
2022年11月7日,和縣善厚鎮人大主席團組織第二代表小組開展“走基層履職,促項目推進”調研視察活動。
當天下午,第二代表小組來到東(dong) 風河東(dong) 埂高湖新增耕地建設現場時,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致映入各位縣鎮人大代表的眼簾。夕陽下,數台大型挖掘機揮舞著長臂嫻熟作業(ye) ,幾台車輛來來往往裝運泥土。代表們(men) 欣喜地發現,昔日淩亂(luan) 不堪的荒湖草地經過機械的平整變得坦蕩無垠,南北走向的百畝(mu) 良田初現規模,深層覆蓋的新土散發出陣陣泥土的清香。代表們(men) 不禁感歎:過去一汪廢湖,今成百畝(mu) 良田。農(nong) 田四變“變”得好!
據和縣人大代表、善厚鎮善厚集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宋厚水介紹,高湖的形成是有曆史淵源的。東(dong) 風河北通滁河,集抗旱排澇於(yu) 一身,修建於(yu) 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yu) 逐年加固整修,挑河取土占用了河埂下的一些農(nong) 田,久而久之,坑窪積水成河流,汛期一到,逢水必澇,汛傷(shang) 圩農(nong) ,隨之而來的是因排澇產(chan) 生的矛盾糾紛,高湖成“廢湖”,多年來一直是社區的一塊“心病”。
2019年,在地方政府的積極爭(zheng) 取和各級人大代表的呼籲下,“高湖排澇站”順利建成,高湖排澇問題得到徹底解決(jue) ,也為(wei) 後期“變湖為(wei) 田”創造了自然條件。2021年,社區配合鎮土地管理部門深入高湖現場摸排,梳理流失耕地圖斑位置、麵積及恢複難易程度,確立新增耕地任務清單,並根據撂荒、水淹等不同流失原因,因地製宜建立修複方案。
2022年下半年,根據善厚鎮土地利用總體(ti) 規劃,善厚集社區緊緊抓住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和“農(nong) 田四變”這一契機,正式啟動高湖新增耕地項目。“通過前期踏勘、摸排、立項、招標等一係列準備工作後,今年11月初,高湖新增耕地項目進入實施階段。為(wei) 搶抓晴好天氣,縮短工期,該鎮每天在工地上出動五六台大型機械進行作業(ye) ,前後20天順利竣工。新增後的耕地經過實地丈量正好100畝(mu) 。這百畝(mu) 良田將歸屬社區上宋和下宋兩(liang) 個(ge) 村民組合理使用。”宋厚水表示。
鄒道山、陳來發分別是社區上宋和下宋村的村民組長和網格員,在項目建設期間,兩(liang) 人曾持懷疑態度,不太相信能“變”出什麽(me) 成效來,多次來到工地上觀望。他們(men) 私下裏嘀咕:高湖就是早期挑河取土形成的坑坑窪窪,即使修複平整後也增加不了多少土地麵積。讓他們(men) 完全沒料到的是,前後高湖判若兩(liang) 天地。新增的耕地不僅(jin) “美顏”,而且大幅度擴大了麵積,格田成方,平坦無垠,口麵很大,便於(yu) 機械耕作和田間管理,真正體(ti) 現了“農(nong) 田四變”小變大、零變整、閑變忙、荒變良這一根本宗旨。
“遠遠望去,這100畝(mu) 良田像一條巨龍靜臥在東(dong) 風河東(dong) 埂之下,頭枕上遊,尾連滁河,有高湖排澇站的水利設施保障,可種植優(you) 質水稻,也可點種經濟作物,旱澇保收。每年可為(wei) 上宋和下宋兩(liang) 個(ge) 村民組增加一筆不小的收入。”宋厚水說。(王智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