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高速成功上跨房山線
隨著高精度頂推設備的平穩運行,總長77.5米、重達3868噸的鋼箱梁,猶如鋼鐵巨龍般精準落位到七八層樓高的橋墩上。近日,經過連續38個(ge) 夜晚的施工,京雄高速(北京段)成功上跨地鐵房山線及107國道,為(wei) 工程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穿梭在高架橋上的房山線上方,將橫亙(gen) 起一條“鋼鐵巨龍”。記者在施工現場了解到,地鐵房山線與(yu) 107國道並行,作為(wei) 兩(liang) 條交通主幹線,地鐵房山線每5分鍾一趟列車通過,107國道高峰期車流量達每小時1000輛左右。
如此大的交通壓力下,不中斷交通施工,是如何實現的?
施工方中鐵三局項目副經理張慶男介紹,京雄高速線路走向與(yu) 房山線相交角度約78度,以高架橋方式上跨房山線及107國道,跨徑長達138米。此次頂推的鋼箱梁,分左右兩(liang) 幅布置,也就是未來京雄高速上下行車道。
“如果采用常規的現澆混凝土梁施工,需要占用很大麵積,安全風險較高,並且要中斷交通。”張慶男告訴記者,為(wei) 了最大限度減小交通影響,項目采用了先進的頂推法施工。頂推法施工所需設備簡單,施工平穩,噪聲低,不斷交通,但需要繁雜的交通導改工程,且鋼箱梁自身重量大,頂推時需多次調節臨(lin) 時墩高度及線型。該項目也被列為(wei) 全線重難點、高風險工程。
從(cong) 一段延時視頻上看,上跨地鐵房山線和107國道施工可謂“小步慢跑”。重達幾千噸的龐然大物,在步履式千斤頂上,運用類似“邊走路,邊搭橋”的方式,在軌道上將整座橋平穩地頂推到位,每一小步隻走四五十厘米。
高科技為(wei) 重難點工程提供了“智慧大腦”。施工現場,48台600噸步履式頂推千斤頂通過電腦三維控製橫向、縱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精確調整和定位,誤差小於(yu) 1毫米。為(wei) 了確保步伐一致,現場布設多台控製櫃,采用光纖網線連接,形成一個(ge) 局域網,大數據遠程控製所有頂推設備,使每個(ge) “運動單元”按照預設軌跡前進。
張慶男介紹,除了前期鋼箱梁頂推至房山線邊緣為(wei) 白天施工外,其餘(yu) 頂推及落梁施工都在地鐵停運後的淩晨零時30分至3時30分進行。經過連續38個(ge) 夜晚的施工,終於(yu) 圓滿成功。
京雄高速工程作為(wei) 連接北京與(yu) 雄安最便捷的快速交通走廊,是《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四縱四橫”環京津冀一體(ti) 化新格局的主幹線路,是北京中心城區和大興(xing) 國際機場連接雄安新區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建成後,對於(yu) 完善雄安新區對外骨幹路網,構建京雄1小時交通圈,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ti) 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