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長城文化地標,河北先行示範
河北是長城文化資源大省,也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建設區。從(cong) 規劃編製到項目建設,河北實現了多個(ge) “率先”。
率先製定一係列具有引領作用的政策法規。
2021年6月1日,《河北省長城保護條例》實施,河北省率先在省級地方立法層麵為(wei)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建標杆。
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發布後,河北省在全國率先成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公園專(zhuan) 班,沿線9市1區成立組織推進機構,實現省市縣三級高效銜接聯動。
率先編製完成《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保護規劃》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zhuan) 項規劃》,沿燕山、太行山脈串聯起“兩(liang) 帶、四段、多點”的空間布局和展示體(ti) 係,確立了山海關(guan) 、金山嶺、大境門、崇禮4個(ge) 重點區段。
率先出台全國首個(ge) 地方性旅遊風景道建設的規範性文件《長城旅遊風景道建設指南》,推動各地長城旅遊風景道建設規範化發展。目前,河北省已在重要點段通過新建或改造提升建設長城旅遊風景道375公裏。
各市也在健全長城保護機製上不斷創新。
張家口市成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管理處。遷安市拿出16個(ge) 事業(ye) 編製,組建全國首家縣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保護管理中心。
長城保護員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河北省已形成一支千人長城保護員隊伍。
遷安市創新建立“24+108+N”誌願保護模式,24名長城保護員、108名退伍老兵組成的“長城紅”誌願服務隊和社會(hui) 誌願者,共同構建長城保護網。
率先高標準啟動實施係列重大標誌性項目,全省謀劃重點項目42個(ge) ,其中10個(ge) 列入國家重點項目,全國最多。
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為(wei) 河北重點建設區“一號工程”,建築麵積約3萬(wan) 平方米,總投資約4.2億(yi) 元,主體(ti) 結構於(yu) 8月1日封頂,預計2023年5月開館。
博物館定位建成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長城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將全方位展示中國長城產(chan) 生和發展、長城建築結構與(yu) 布局、長城曆史文化傳(chuan) 說及沿線15個(ge) 省市的長城文化、長城文物保護利用、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文化帶建設發展、文化公園建設成果。
在長城及沿線文物搶救性、預防性保護方麵,樹立了一批真實完整的保護典範。
近年來,河北省統籌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5億(yi) 多元,對山海關(guan) 、金山嶺等30餘(yu) 處長城點段實施保護修繕。其中,唐山潘家口段作為(wei) 中國長城保護修繕的示範樣段,被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評為(wei) 保護管理示範案例;崇禮太子城金代行宮遺址,成為(wei) 奧運場館建設與(yu) 文物保護相結合的國際典範。
線下線上文旅聯動,開發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文旅融合產(chan) 品。
設立山海關(guan) 關(guan) 城、金山嶺山鄉(xiang) 、大境門商堡、太子城冬奧4個(ge) 文旅融合區。成功創建金山嶺長城國家5A級旅遊景區、崇禮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出錦繡長城生態遊、長城抗戰紅色遊、冬奧長城冰雪遊等12條精品線路。“萬(wan) 裏長城,雄冠河北”係列推廣活動,成為(wei) 國內(nei) 旅遊宣傳(chuan) 推廣典型案例。線上,創建“雲(yun) 長城·河北”數字雲(yun) 平台,努力打造數字再現工程示範樣板。(記者李冬雲(y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