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公園景觀果實宜賞不宜摘(百姓關注)

發布時間:2022-12-06 11:09: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公園遛彎,看到黃澄澄的柿子掛滿枝頭,惹人喜愛。但也有人帶網兜、拿長竹竿來打柿子,引來不少群眾(zhong) 圍觀。這種行為(wei) 很不文明,打下來的柿子也不宜食用,希望相關(guan) 部門依法進行管理。”不久前,河南讀者孫女士來信反映公園遊客隨意采摘果實的不文明行為(wei) 。

  近年來,為(wei) 美化公園環境、吸引更多遊客,不少城市的公園都選擇栽種不同種類的景觀果樹。果實壓彎枝梢,成為(wei) 許多公園漂亮的風景線。但攀折樹木、采摘果實等不文明行為(wei) ,給公園管理帶來難題。

  拉扯攀折,爬上樹摘柚子,損壞景觀樹木;提棍敲枝,打落白果裝進袋,留下滿地狼藉……對於(yu) 這類不文明行為(wei) ,許多公園遊客並不陌生。“公園明確告知請勿采摘,但還是有人成群結隊到公園裏‘采摘’。”一位浙江讀者說,“一人上樹摘,另一人站在樹下接,這不僅(jin) 不文明,還十分危險。”

  “有的年輕人相約到公園采摘果實,甚至還全程網絡直播。”一位公園環衛工人說。在網絡社交平台上搜索“公園采摘”,相關(guan) 內(nei) 容並不少見,還有一些人跟帖表示羨慕。

  “公園內(nei) 的果樹是公物,愛護公物是公民法定義(yi) 務。”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賈茵認為(wei) ,此類不文明行為(wei) 的產(chan) 生,大多是由於(yu) 市民缺乏對自身行為(wei) 帶來相應法律風險的認知。公園是城市公益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任何進入公園的人員,都有遵守公共場所管理的義(yi) 務。攀折樹木、采摘果實這種行為(wei) 不僅(jin) 構成公園公物管理的安全隱患,也給行為(wei) 人自身帶來相應法律風險。

  有園林綠化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為(wei) 防治病蟲害,公園一般會(hui) 選栽觀賞型果樹,果實的觀賞價(jia) 值遠遠大於(yu) 食用價(jia) 值。並且,管理方會(hui) 定期噴灑農(nong) 藥,結出的果實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市民若隨意食用公園內(nei) 的果實,可能會(hui) 中毒。

  目前,不少地方已明確相關(guan) 管理舉(ju) 措。比如,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文明行為(wei) 促進條例》,禁止“采挖景區植物,攀折花木,損壞草坪、樹木”;安徽省亳州市出台《亳州市城市綠化條例》,對隨意攀折樹枝、采摘花果等行為(wei) ,設定了相應處罰條款。

  “各地出台地方性法規,明確了公園內(nei) 果樹采摘的法律責任。但由於(yu) 目前我國尚沒有統一法律規定,因而不同地區管理寬嚴(yan) 程度不一,存在各個(ge) 公園自行管理不統一的現象。”賈茵建議,一方麵,公園管理者應在合理範圍內(nei) ,盡到公共場所安全保障義(yi) 務,對於(yu) 易墜落危害遊客人身安全的枝葉落果進行適當處理;另一方麵,應加強宣傳(chuan) 和引導,對定期維護打藥、不宜食用的果樹明確風險標識,通過廣播提醒、製作警示牌等方式,呼籲市民愛護公園綠化。

  “公園方麵應安排相關(guan) 人員及時采摘成熟的果實,防止不文明現象的產(chan) 生。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果實,可通過正規途徑運輸售賣,並將所得收益捐給社會(hui) 公益機構。”園林綠化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