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寧國市加強社會救助監管規範救助服務
作為(wei) 全省首批試點全麵推行社會(hui) 救助綜合改革縣(市),宣城寧國市堅持“放”“管”結合,確保“放而不亂(luan) ”,並按照“依法合規、權責統一、提高效率、方便群眾(zhong) ”的要求,盯緊社會(hui) 救助工作程序、救助對象確認、救助資金監管等重點環節,不斷完善長效工作機製,推進社會(hui) 救助工作公開透明、廉潔高效。
針對鄉(xiang) 鎮(街道)工作人員崗位流動頻繁、業(ye) 務水平良莠不齊等情況,定期組織開展線下、線上業(ye) 務培訓,讓一線經辦人員熟練掌握信息核對、經濟調查、民主評議、公開公示、聯審聯批等救助工作流程和救助相關(guan) 政策。同時,定期通過實地走訪、電話暗訪等形式,督查各鄉(xiang) 鎮(街道)救助熱線電話暢通、救助政策掌握、救助工作推進、救助資金使用等情況,並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責令限期整改及納入年度目標考核。
嚴(yan) 格落實信息核對係統出具報告、鄉(xiang) 鎮(街道)入戶調查、視情開展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鄉(xiang) 鎮(街道)聯審聯批等程序,確保社會(hui) 救助審核審批工作科學、規範、有序。定期按照一定比例對各鄉(xiang) 鎮(街道)新增救助對象進行抽查,針對抽查中發現的救助對象存在疑問的個(ge) 案,民政部門安排相關(guan) 科室和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相關(guan) 負責人組成聯合核查組入戶走訪調查,共同會(hui) 商討論確定救助意見。嚴(yan) 格落實動態管理要求,對救助家庭實行定期複核,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zhong) 及時納入,超出救助標準的困難家庭及時退出,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針對救助對象不同的救助需求,將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審核審批(含公示)時限壓縮到20個(ge) 工作日內(nei) ,支出型臨(lin) 時救助審核審批(含公示)時限壓縮到10個(ge) 工作日內(nei) ,急難型臨(lin) 時救助在24小時內(nei) 先行救助,並在7日內(nei) 登記救助對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額等信息,補齊手續。疫情防控期間,及時、足額撥付臨(lin) 時救助備用金,鼓勵各鄉(xiang) 鎮(街道)對困難群眾(zhong) 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切實做好救助幫扶工作,保障困難群眾(zhong) 的基本生活。(汪瑞華 童炳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