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下基層 健康理念入人心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健康宣傳(chuan) 教育力度……各地持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努力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下沉衛生資源
強化中醫特色
一上班,村醫孫瑩就忙得腳不沾地。她畢業(ye) 於(yu) 山東(dong) 省濟寧醫學院,2020年本科畢業(ye) 後,她來到山東(dong) 省日照市五蓮縣鬆柏鎮錢家莊子的中醫特色村衛生室,除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還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來了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等中醫藥服務。
記者驅車到達鄉(xiang) 鎮衛生院,院所東(dong) 側(ce) 有一棟獨立建築,上掛國醫堂牌子。鬆柏鎮衛生院院長葛平翠介紹,該衛生院擔負著全鎮37個(ge) 行政村的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急診急救服務,去年又投資200萬(wan) 元建設了國醫堂。
走在國醫堂內(nei) ,細數下來,共有中醫體(ti) 質辨識機、中頻治療儀(yi) 、紅外艾灸治療儀(yi) 等40餘(yu) 種設備器材,配有3名主治醫師、2名兼職醫師和3名護士,治療腦出血後遺症、頸肩腰腿痛成效突出,就醫人數增加了40%—50%,周邊黃島、諸城等地患者都慕名而來。“中醫藥在基層很受群眾(zhong) 歡迎。”葛平翠說。
為(wei) 推進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五蓮縣構建起了縣有康複醫院、鄉(xiang) 鎮有“國醫堂”、村居有中醫特色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體(ti) 係。目前,全縣12處鄉(xiang) 鎮衛生院全部建起了“國醫堂”,95%以上的鄉(xiang) 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規範提供8類以上中醫藥服務;374個(ge) 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占全縣總數的82%,其中建成中心村衛生室24個(ge) ,全部配備了血液分析儀(yi) 、除顫儀(yi) 和心電圖機等設備。
衛生院條件日益改善,主治醫師於(yu) 祥龍也有了提升本領的想法。“這些年,有幾個(ge) 疑難雜症印象很深,治療起來有難度,需要不斷學習(xi) ,切磋交流。”他說。
今年,五蓮縣組織了156名鄉(xiang) 村醫生參加全市集中培訓,通過集中授課、現場答疑以及組織學員到技能實踐中心、相關(guan) 醫療機構進行實踐練習(xi) 等多樣形式提升技能。現在,於(yu) 祥龍帶領4人“家庭醫生”團隊,簽約了全鎮2000多人,義(yi) 務提供建檔立卡、電話谘詢、健康體(ti) 檢、上門診療等服務。
“我們(men) 同步開展線下集中宣傳(chuan) 、簽約和履約活動,協調推動高血壓、糖尿病基層門診用藥保障向鄉(xiang) 鎮衛生院和一體(ti) 化管理村衛生室延伸。”五蓮縣衛生健康局局長梅文日說,截至目前,全縣高血壓管理44584人,糖尿病管理17629人。
開展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吃過早飯,80歲的李瑾懷拎著兩(liang) 袋垃圾下了樓。剛出樓梯口,看到對麵垃圾桶旁站有誌願者,老人快步迎了上去。
“這一袋是濕垃圾,有摘剩的豌豆苗、菠菜葉,還有幾把蘋果皮、石榴皮。你看,垃圾袋還是透明的,看得清清楚楚!”李瑾懷特意舉(ju) 高左手,打量一番,隨即抬起右手,“這是幹垃圾,全是這幾天用的包裝袋、塑料袋,完全按要求分的類。”
誌願者想搭把手,老人堅持靠前,將兩(liang) 袋垃圾依次投入幹、濕桶內(nei) 。“這點事我能做,你們(men) 夠辛苦了。”
垃圾分類無小事,點點滴滴皆民生。作為(wei)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內(nei) 容,今年10月底,貴州貴陽在全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百日攻堅”行動,推動“要我分類”向“我要分類”轉變,共創共享文明、自覺的綠色生活。
李瑾懷是白雲(yun) 區泉湖街道中航社區老住戶,聊起垃圾分類,老人侃侃而談。“這件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做好垃圾分類,不僅(jin) 保護土壤、水質和環境,種出的糧食也安全,是個(ge) 良性循環。”
如今,僅(jin) 是中航社區,垃圾投放點足足增加一倍,達到41處,實現樓棟全覆蓋。“過去想的是怎麽(me) 方便轉運垃圾,現在重點考慮怎麽(me) 方便居民投放垃圾。”中航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婷婷介紹,除了發傳(chuan) 單、開壩壩會(hui) ,社區還組建起35人的誌願服務隊,以“一看二問三教”模式,提供敲門服務,提升垃圾分類精準化水平,“目前入戶率達到100%,怎麽(me) 分辨幹垃圾、濕垃圾,基本不成問題。”
為(wei) 響應生活垃圾分類“百日攻堅”行動,提高居民積極性、主動性,泉湖街道定期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通過孩子來影響、帶動、教授長輩進行垃圾分類。
“依托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垃圾分類為(wei) 主題,定期開展‘變廢為(wei) 寶’‘招募環保小衛士’‘有獎競答’等係列活動,在街道85個(ge) 小區不間斷宣傳(chuan) 、指導、培訓居民如何開展垃圾分類和投放。”泉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羅德紅表示,目前轄區逐漸形成居民定點、定時投放垃圾,物業(ye) 定人收集垃圾,濕垃圾收運單位定人、定車、定線路轉運垃圾的閉環管理模式。“我們(men) 會(hui) 立足文明城市創建,推動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線上線下發力
傳(chuan) 播健康知識
“不正確地使用眼睛,眼睛就會(hui) 近視,要戴眼鏡咯!”江西新餘(yu) 分宜縣的寄宿製小學湖澤中心學校,“白大褂”健康宣講團成員劉瑋正在采用PPT和問答等多種形式,給全校70多名小朋友講解愛眼、護眼的科學知識和方法,並請小朋友演示自己平日裏讀書(shu) 寫(xie) 字的姿勢。
“這位小朋友靠桌子太近,眼睛快要趴在書(shu) 本上了,眼睛很容易疲勞。”劉瑋一邊輕輕向後推動一位男生的身體(ti) ,一邊說,“正確的讀寫(xie) 習(xi) 慣,大家記住一尺、一拳、一寸‘三個(ge) 一’……”
新餘(yu) 市“白大褂”青年健康宣講團是新餘(yu) 市衛健委在2021年6月成立的、由平均年齡33歲青年醫護人員組成的專(zhuan) 業(ye) 健康宣講隊伍。他們(men) 把健康宣講內(nei) 容製成“菜單”,內(nei) 容細化為(wei) 11類78個(ge) 專(zhuan) 題,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人群,提供有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的健康宣講內(nei) 容。
翻開宣講“菜單”,可以看到“白大褂”宣講團針對老年人推出的《骨質疏鬆那些事》等課程;針對中小學生的《了解近視,“睛”彩有你》《兒(er) 童生長發育》等內(nei) 容;針對疫情防控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個(ge) 人防護》《“戰疫”故事》……截至目前,“白大褂”宣講團已累計開展宣講活動近百場。
“針對小朋友我們(men) 會(hui) 設計更多互動環節,吸引孩子們(men) 的注意力。寄宿製的學生平日裏較少有父母的監督,更需要自己養(yang) 成良好的用眼習(xi) 慣。”作為(wei) 新餘(yu) 市人民醫院的眼科醫生,劉瑋表示,能夠加入宣講團,把視覺健康的知識傳(chuan) 遞給孩子們(men) 很有意義(yi) 。
最近一段時間,“白大褂”健康宣傳(chuan) 團更多地走進機關(guan) 、學校、企業(ye) 、社區、頤養(yang) 之家,開展接地氣、有生氣的線下健康宣講,並組織醫務人員到基層義(yi) 診,發揮方便和聽眾(zhong) 互動的優(you) 勢,提高市民健康素養(yang) 水平。而線上宣講,受眾(zhong) 範圍更廣,新餘(yu) 市采取醫療專(zhuan) 家線上直播、拍攝短視頻的方式開展健康知識科普。
“大多數感冒藥往往包含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如果將幾種感冒藥混著吃或加量吃,容易導致一種或幾種成分過量。”在短視頻平台,熊誌勇結合案例向大家科普要慎用複方感冒藥的知識。熊誌勇是新餘(yu) 市婦幼保健院兒(er) 科主任醫師,今年他開始錄製科普視頻及線上直播,講解兒(er) 童疾病預防、診療知識,頗受歡迎,平均每天瀏覽量超10萬(wan) 人次。
為(wei) 了更好地加強健康宣傳(chuan) 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新餘(yu) 還投入2000餘(yu) 萬(wan) 元實施“智慧醫助”項目,通過語音外呼係統提供智能隨訪和數據采集服務,提醒提示居民開展健康體(ti) 檢、健康檢測,為(wei) 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建議。多樣化的科普宣教活動和醫防措施,引導個(ge) 人和群體(ti) 樹立健康觀念、掌握健康知識、養(yang) 成健康行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