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為何如此“吸引人”?
東(dong) 海之濱,廈門集美。
站在262米的島外最高建築誠毅國際商務中心,目之所及,山、海、湖、城渾然成畫,產(chan) 城學人深度融合,島內(nei) 外完全融為(wei) 一體(ti) 。天風海韻下,集美新城璀璨奪目,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迅速匯聚。“提升本島 跨島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廈門擘畫的美好藍圖,在這塊熱土上一步一步地兌(dui) 為(wei) 現實。
集美,極美,集天下之美。廈門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後,集美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持續提速,公共配套服務愈發完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後勁更足,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強磁場。越來越多的人“用腳投票”,在這片熱土上追夢、築夢、圓夢。
統計顯示,集美區常住人口107.8萬(wan) 人,占廈門全市常住總人口的比重超過了20%,位居六區之首;10年間,常住人口增加近50萬(wan) ,成為(wei) 全省人口增量最多的縣(區)。值得一提的是,集美百萬(wan) 人口中,14歲至35周歲的青年人超過45%。
人口增量,被視為(wei) 城市發展的“風向標”和驅動力。集美,為(wei) 何如此“吸引人”?在集美區發改局副局長林駿豪看來,便捷的區位優(you) 勢、攀升的綜合實力、強勁的產(chan) 業(ye) 發展、宜居宜業(ye) 的環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蘊,鑄就了集美巨大的“吸引力”。
百尺竿頭思更進,不待揚鞭自奮蹄。站在新的起點上,集美區在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領下,正以更高站位、更廣視野打造“跨島發展”新格局,以產(chan) 聚人,以人興(xing) 城,把人口結構優(you) 勢轉化為(wei) 更高水平建設“兩(liang) 高兩(liang) 化”示範區的強勁動能。
“花香蝶自來”
鳳山迎晨,龍舟唱晚;跨海長堤,潮湧潯江……在波濤洶湧的時代浪潮中,集美再次肩負起時代的使命,闊步邁向高素質高顏值跨島發展最美新市區。
“我一定要在這裏生根發芽!”河南“90後”張小改在軟件園三期適應新崗位後,便在附近的灌口鎮買(mai) 房,成了新集美人。“算上公婆,我們(men) 一家也為(wei) 集美貢獻了五六個(ge) 人口!”她笑著說。
她同事詹鎔勳“貢獻”更大,父母早給他在集美買(mai) 房,龍岩老家親(qin) 戚也早就到集美打拚、安家。
集美有何“魔力”?
在二人看來,良好的區位優(you) 勢和不斷提升的綜合實力,是集美區常住人口不斷增長的關(guan) 鍵因素。
翻開廈門版圖,集美先天稟賦清晰可見——全國著名僑(qiao) 鄉(xiang) 、嘉庚精神發源地,位居城市幾何中心,亦占據廈漳泉三角地帶軸心,是廈門島通往內(nei) 陸的重要門戶和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坐擁兩(liang) 個(ge) 國家級台商投資區,人口“蓄水池”優(you) 勢突出。
2002年,“跨島發展”戰略開始推進,先行區集美率先受益,城區版圖快速擴大,城區環境、產(chan) 業(ye) 結構、人文內(nei) 涵、公共服務、生態文明等方麵全麵提升優(you) 化。杏林灣畔曾經的荒灘,十年成城繪就錦卷,化作“產(chan) 城學人”有機融合的集美新城,成為(wei) “跨島發展”的生動樣本。
廈門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連接島內(nei) 外,“兩(liang) 環六縱六橫”骨幹路網基本形成,地鐵、高鐵、高速、快速路、BRT一應俱全,島內(nei) 外時空距離、心理距離進一步縮短,集美區位優(you) 勢更加凸顯,吸引力倍增。
2012年以來的十年間,集美區GDP從(cong) 約345億(yi) 元躍升至876億(yi) 元,經濟總量增長1.5倍;區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由722.5億(yi) 元躍增至1290.3億(yi) 元。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省縣域城市發展“十優(you) ”區,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蟬聯省級文明城區“六連冠”……諸多榮譽和使命,見證著集美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全麵提升。
綜合實力不斷攀升,越來越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廈門人”選擇集美作為(wei) “第二家園”。2020年後,集美成為(wei) 島外人口最多、省外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行政區。
“花香蝶自來,經濟活力決(jue) 定著人口流向。”自稱“新集美人”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副教授邢大寧認為(wei) ,常住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正是集美區綜合競爭(zheng) 力不斷躍升的生動見證。
種好梧桐巧引鳳
10月31日,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和運載火箭“胖五”成功分離,廈門振為(wei) 科技有限公司粒子阻尼技術發揮了減振降衝(chong) 擊作用。
作為(wei) 振為(wei) 科技技術帶頭人,集美“雙百”人才、廈大航空學院教授肖望強初次創業(ye) 就選擇集美。他創立的廈門振為(wei) 科技有限公司和廈門環寂高科有限公司快速成長為(wei) 高科技企業(ye) ,也把更多廈大學子和外地才俊留在集美。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集美“鳳至蝶來”,得益於(yu) 堅實的產(chan) 業(ye) 基礎、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you) 越的人才政策,其間隱含的更有集美“種好梧桐樹 巧引八方鳳”的主動作為(wei) 。
近年來,集美區聚焦實體(ti) ,全方位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結構,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商貿物流、文旅創意、新材料、都市現代農(nong) 業(ye) 等6大重點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高新技術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三產(chan) 比例不斷優(you) 化,“6+N”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逐漸成形。伴隨金雞獎長期落戶廈門,集美區率先布局影視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廈門重要的影視產(chan) 業(ye) 聚集區、拍攝取景區和企業(ye) 入駐區。
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集美現代產(chan) 業(ye) 格局的形成,以實實在在的“飯碗”和優(you) 渥的成長“土壤”,吸引幹事者競相匯聚。全區目前登記用工企業(ye) 3.8萬(wan) 家,在職人數40萬(wan) 人,同比增長9.3%。其中,軟件園三期規模效應凸顯,上萬(wan) 家注冊(ce) 企業(ye) 員工超過8萬(wan) 人;前場物流園、北部工業(ye) 區、灌口工業(ye) 區、後溪工業(ye) 區等亦是人員吸納大戶。
為(wei) 讓產(chan) 業(ye) “梧桐樹”更加枝繁葉茂,集美區更是主動靠前,積極招工引才,打造人力資源集聚“強磁場”,為(wei) 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
9月22日,集美區高校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百批學子進百企”活動走進廈門金龍汽車公司。“集美製造業(ye) 很‘高大上’,以後想留在集美!”體(ti) 驗企業(ye) 智慧化服務平台後,集美大學機械學院學生黃顯秋充滿期待。
高校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是集美區為(wei) 轄內(nei) 產(chan) 業(ye) 、人才搭建互動橋梁,助力產(chan) 業(ye) 升級的創新探索。“百名青年教師進百企”“百家企業(ye) 建百站”“百批學子訪百企”“百名專(zhuan) 家解百題”……為(wei) 更好地“引才、育才、留才、用才”,聯盟今年特別推動100名青年博士教師、100個(ge) 研究生創新平台、100批高校學子、100名高級技術專(zhuan) 家參與(yu) 產(chan) 學研融合發展。
作為(wei) 百年學村,集美區聚集華僑(qiao) 大學、集美大學、中科院城環所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匯聚了15名院士和逾15萬(wan) 在校師生。
“讓這些人才資源更多地留下,服務集美產(chan) 業(ye) 發展,是集美人才工作的應有之義(yi) 。”集美區委組織部人才科負責人曾誌偉(wei) 說,聯盟成立以來,已推動450餘(yu) 名高校人才與(yu) 300家企業(ye) 對接合作,促成產(chan) 學研項目簽約57項,合作金額達2.6億(yi) 元,一批“沉睡”在實驗室裏的專(zhuan) 利、科研能力正在加快轉化成集美區發展動能,更多高校人才由此認識集美、留在集美。
實施“聚賢集美”人才計劃,提供創業(ye) 補貼、購房補貼……近年來,集美區還以各種“引、育、留”優(you) 惠政策,向各類高層次人才和優(you) 秀應屆畢業(ye) 生伸出“橄欖枝”,並開展國際化引才。僅(jin) 1—11月,就引進高層次人才447人、畢業(ye) 生12000人。
“產(chan) 業(ye) +人才”雙輪驅動下,集美區逐步實現了產(chan) 業(ye) 發展和人口聚集的良性互動。
品質生活營造歸屬感
在集美起步並發展後,集美欣立社工組織負責人程祥超力邀親(qin) 友一起在集美置業(ye) 。2005年到集美大學求學,2014年重回集美創業(ye) 至今,這位南平小夥(huo) 子見證了集美的驚豔蝶變,“老城區底蘊深,新城活力足,各有各的風景”。
近年來,乘著跨島發展、金磚廈門會(hui) 晤等東(dong) 風,集美加快城市品質提升,百年學村舊貌換新顏,集美新城活力四射,馬鑾灣新城拉開框架,集美東(dong) 部新城高標準謀劃,全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超90%。
如今,在集美,軟件園三期軟件信息服務業(ye) 漸成規模,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北站營運中心、創新創業(ye) 大廈三大總部集聚區先後形成,成為(wei) 年輕人創新創業(ye) 的沃土;尚柏奧萊、世茂、IOI商場等大型商業(ye) 體(ti) 相繼開業(ye) ,同集路商業(ye) 帶、廈門北站商圈、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快速崛起,集美歡樂(le) 購等活動陸續開啟,高品質的吃住行、娛購遊觸手可及,人氣、商氣大為(wei) 提升。
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先後投用,嘉庚劇院、閩南戲曲藝術中心、星巢越中心、三影堂廈門藝術中心等文化項目逐步集聚……在“以人民為(wei) 中心”理念引領下,集美區公共衛生、教育事業(ye) 、文化娛樂(le) 等公共配套服務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均衡發展,極大地滿足了市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
產(chan) 業(ye) 崛起、商流匯聚、人才集聚,帶來不竭動能。“讓我再選擇100次,我依然選擇在集美創業(ye) !”廈門大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凱將集美視為(wei) 福地。大白科技生產(chan) 衛浴產(chan) 品,落戶集美以來發展迅猛,首年銷售額就突破億(yi) 元大關(guan) ,目前累計營業(ye) 額已超過7個(ge) 億(yi) 元,團隊發展到100多人。
在現代化建設治理中,集美全力實施人文集美發展戰略,融入以嘉庚精神及華僑(qiao) 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為(wei) 內(nei) 涵的“一精神三文化”,城市更具人文味道、更加溫馨宜居,市民文明素養(yang) 不斷提升。宜業(ye) 的機遇之城疊加宜居的生活之都,集美人生活、事業(ye) 完美兼顧,對未來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產(chan) 業(ye) 是基礎,新城是載體(ti) ,學村是源泉。”集美區委宣傳(chuan) 部負責人表示,產(chan) 城學人的有機結合、深度融合,為(wei) 集美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nei) 生動力。
今年,因應人口結構年輕化的新優(you) 勢,集美區順勢而為(wei) ,探索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全方位構建青年創新創業(ye) 、就業(ye) 生活、學習(xi) 教育、健康成長的友好“生態係統”。“年輕化的人口結構,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優(you) 勢。”集美團區委書(shu) 記遊中景表示,集美希望用更多更實的“集美機會(hui) ”吸引更多兩(liang) 岸青年來集美創業(ye) 、安居,賦能未來高質量發展。
“集美每個(ge) 細節都充滿溫度,讓你一見鍾情,也‘容得下你的靈魂’,給你滿滿歸屬感、認同感!”定居集美八年多的福州女青年林丹說,這座人文之城的吸引力,藏在它的街頭巷尾,藏在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街道,每一個(ge) 小巷裏。
(林澤貴 黃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