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

發布時間:2022-12-20 09:2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推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是破解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區域分布不均衡問題的有力手段。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近年來,我國通過在縣域組建醫療共同體(ti) ,進一步補齊了農(nong) 村地區醫療衛生短板,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縣域醫共體(ti) 是指以縣級醫院為(wei) 龍頭、鄉(xiang) 鎮衛生院為(wei) 樞紐、村衛生室為(wei) 基礎,縣鄉(xiang) 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ti) 係。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滿足群眾(zhong) 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是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體(ti) 係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經過持續努力,我國縣域醫共體(ti) 數量快速增長。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組建縣域醫共體(ti) 超4000個(ge) ,縣域內(nei) 常見病、多發病的就診率超過90%,800多個(ge) 縣市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試點,90%以上的試點地區實現醫共體(ti) 內(nei) 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實踐表明,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是優(you) 化醫療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

  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有利於(yu) 提升縣域整體(ti) 醫療服務水平。過去,我國城鄉(xiang) 醫療服務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優(you) 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縣域內(nei) 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薄弱,一些基層群眾(zhong) 麵臨(lin)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目的就是補齊縣域內(nei) 醫療服務短板,讓群眾(zhong) 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醫療服務。對於(yu) 縣級醫院而言,在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中,通過加強專(zhuan) 科能力建設、引進優(you) 質專(zhuan) 科人才、遠程會(hui) 診等,能有效提升縣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搶救和疑難複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的能力;而對於(yu) 鄉(xiang) 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來說,通過引入縣級醫院的專(zhuan) 家資源、醫療技術等,能獲得更優(you) 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效率。

  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也有利於(yu) 為(wei) 基層群眾(zhong)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近年來,我國堅持預防為(wei) 主,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推動衛生與(yu) 健康事業(ye) 發展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堅持全縣醫療資源一盤棋,在做好醫療服務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比如,福建省三明市探索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實行醫保基金打包支付,“總額包幹、超支不補、結餘(yu) 留用”,群眾(zhong) 看病少,醫保結餘(yu) 可納入醫務性收入,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更加注重“治未病”。今天,人民群眾(zhong) 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才能更好滿足基層群眾(zhong) 健康需求。

  健康連著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關(guan) 係國家民族的未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落實鄉(xiang) 村醫生待遇,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ti) 建設,不斷探索新的模式,大力提升服務質量,我們(men) 定能織就更加完善的健康保障體(ti) 係,不斷增進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福祉。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