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成功上榜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
近日,記者從(cong) 市委依法治市辦獲悉,在中央全麵依法治國委員會(hui) 辦公室印發的《關(guan) 於(yu) 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命名的決(jue) 定》中,蕪湖市依法兌(dui) 現公共政策、創優(you) 法治化營商環境成功上榜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
2021年5月以來,蕪湖作為(wei) 全省唯一試點市,積極開展依法推進公共政策兌(dui) 現、創優(you) 法治化營商環境專(zhuan) 項行動試點工作,取得可複製可推廣的蕪湖經驗。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將蕪湖市試點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
蕪湖市把依法推進公共政策兌(dui) 現、創優(you) 法治化營商環境專(zhuan) 項行動作為(wei) 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政治任務和全麵推進依法治市的重要舉(ju) 措,運用頂格戰法,高位推進專(zhuan) 項行動走深走實。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誌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在省委依法治省辦指導下,研究製定蕪湖市實施方案,高位推進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常態化舉(ju) 辦“暢聊早餐會(hui) ”“企業(ye) 家接待日”等活動,不斷優(you) 化為(wei) 企服務生態。通過安徽省為(wei) 企服務平台、“政企對接座談會(hui) ”“新春訪萬(wan) 企 助力解難題”活動、開展公共政策第三方評估等多種方式,協調解決(jue) 企業(ye) 實際問題598件。
公共政策兌(dui) 現事關(guan) 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問題症結,是專(zhuan) 項行動成功與(yu) 否的關(guan) 鍵。蕪湖市將問題梳理工作貫穿於(yu) 專(zhuan) 項行動始終,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拓寬渠道,持續摸排,通過“線上+線下”“自查+公告”“座談+走訪”等方式全方位梳理,確保問題梳理“全覆蓋,無遺漏”。堅持依法依規與(yu) 實事求是相結合,根據問題所涉法律權利義(yi) 務關(guan) 係是否有爭(zheng) 議、是否具備兌(dui) 現條件等因素,將問題化解舉(ju) 措劃分為(wei) 要求相關(guan) 政府方立即兌(dui) 現,或製定兌(dui) 現方案、明確兌(dui) 現時限,或積極應訴、履行生效判決(jue) 等三種化解舉(ju) 措。專(zhuan) 項行動期間,共梳理挖掘存量公共政策兌(dui) 現問題289個(ge) ,應兌(dui) 盡兌(dui) 4.34億(yi) 元。
蕪湖市秉持工業(ye) 互聯網思維,把工業(ye) 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yu) 政府法治建設各領域深度融合,通過跨界數據整合,形成更廣泛的以“工業(ye) 互聯網+法治政府”為(wei) 基礎的政府服務流程和模式,實現智慧化、開放化和透明化。
搭建“惠企政策網上超市”,通過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跨係統、跨領域的智慧化運行,實現惠企政策兌(dui) 現透明、便捷高效,促進政策兌(dui) 現像網購一樣方便。建立政策文件庫,推動所有公共政策上線政策超市,實現政府一個(ge) 平台推政策、企業(ye) 群眾(zhong) 一個(ge) 平台找政策,進一步打通政企信息通路。通過實施數據協同、信用承諾的在線兌(dui) 付模式,實現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限時即享,推動政策在線申報“零材料”、政策審批“零人工”、在線兌(dui) 付“零等待”。平台上線以來,已累計兌(dui) 現金額24億(yi) 元,市場主體(ti) 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有效提升。
聚焦解決(jue) 長期存在的政府合同“怎麽(me) 簽署”“怎麽(me) 履行”“怎麽(me) 審查”“怎麽(me) 化解糾紛”等難題,升級全省首個(ge) “招商引資合同履約監管信息係統”,並嵌入“惠企政策網上超市”,從(cong) 合同簽訂、履行、監督、評估,全覆蓋完善政務履約守諾機製,推動合同履約工作市場化、法治化。政府部門通過信息係統跟蹤合同履約進度,企業(ye) 主體(ti) 可隨時提交投訴建議,督促政府部門主動及時全麵履行合同義(yi) 務,進而實現政府、企業(ye) “雙向監管”。截至目前,係統共錄入億(yi) 元以上招商引資合同2073份,製發履約監管督辦函528份、意見書(shu) 268份,推進合同按照時間節點履約。
“法治化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市委依法治市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後將持續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指引,切實把示範創建轉化為(wei)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常態化工作,為(wei) 蕪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貢獻法治力量。(蕪湖日報記者 承孝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