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現場評論·一起來想一起來幹⑩·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發布時間:2022-12-22 09:2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大力發展老齡事業(ye) 和老齡產(chan) 業(ye) ,積極促進未成年人身體(ti) 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各地大有可為(wei) ,未來大有空間

  健全老有所養(yang) 、幼有所育的政策體(ti) 係,擴大多方參與(yu) 、多種方式的服務供給,綿綿發力、久久為(wei) 功,讓社區成為(wei) 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一老一幼”牽動億(yi) 萬(wan) 家庭,關(guan) 乎百姓福祉。走進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牡丹社區,多樣化的養(yang) 老服務,幫老年人樂(le) 享幸福晚年,而這裏開辦的幸福教育課堂,則解決(jue) 了很多家庭的後顧之憂。老有所養(yang) ,幼有所育,其樂(le) 融融,美滿安詳的氛圍溫暖人心。

  采訪時,一些基層幹部談道:過去社區組織老年人活動,很難搞起來。為(wei) 什麽(me) ?有人直言:“很多老人在家照顧孫輩,買(mai) 菜、做飯、接送,哪有時間參加活動?”為(wei) 此,牡丹社區發放調查問卷,在了解群眾(zhong) 需求後,由社區和社會(hui) 組織共同開辦幸福教育課堂。這既能解決(jue) 孩子托管問題,也能幫老人減輕部分負擔。學習(xi) 書(shu) 法、水墨畫,了解古生物知識,體(ti) 驗模擬航空飛行……從(cong) 最初5個(ge) 孩子,到如今每個(ge) 課堂都有四五十個(ge) 孩子,各具特色的教育課程受到孩子們(men) 歡迎,也讓老人們(men) 有了更多空餘(yu) 時間。如今,幸福教育課堂辦得有聲有色。

  孩子有去處、老人得清閑是第一步,服務好老人更為(wei) 關(guan) 鍵。牡丹社區借助政府購買(mai) 居家上門服務,引進居家養(yang) 老服務社會(hui) 組織,通過專(zhuan) 業(ye) 化、標準化、智能化手段,為(wei) 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務。如今的牡丹社區,有食堂,吃飯不用愁;有活動室,鍛煉很方便;有每月一次的免費保潔,做家務更輕鬆。大夥(huo) 兒(er) 都說:“方便實惠”“服務到位”。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今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牡丹社區考察時指出“老人和小孩是社區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關(guan) 切”,強調“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推動更多資源向社區傾(qing) 斜,讓老百姓體(ti) 會(hui) 到我們(men) 黨(dang) 是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黨(dang) 始終在人民群眾(zhong) 身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說到了群眾(zhong) 心坎上。當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老人們(men) 越來越長壽了;同時,孩子們(men) 現在都是寶,下一代的成長牽動人心。近年來,沈陽增加養(yang) 老托育普惠性服務供給,注重完善多元化、個(ge) 性化服務,著力提升服務品質,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實踐證明,大力發展老齡事業(ye) 和老齡產(chan) 業(ye) ,積極促進未成年人身體(ti) 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各地大有可為(wei) ,未來大有空間。

  讓“一老一幼”過上幸福生活,還需凝聚社區、群眾(zhong) 、社會(hui) 組織等多方力量。在牡丹社區,有多支以老年人為(wei) 主的誌願者服務隊,他們(men) 發揮餘(yu) 熱、奉獻愛心,為(wei) 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同時,醫護人員進社區,為(wei) 居民進行全科義(yi) 診;專(zhuan) 業(ye) 師資進課堂,為(wei) 孩子托管提供興(xing) 趣指導。這些身邊的服務力量、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團隊,都是寶貴的資源。前段時間,多部門聯合印發《養(yang) 老托育服務業(ye) 紓困扶持若幹政策措施》,提出多項支持措施,幫市場主體(ti) 降低成本、解決(jue) 問題,助養(yang) 老托育服務業(ye) 渡過難關(guan) 、恢複發展。回應養(yang) 老和托育之需,在補短板、增供給、提質量上下功夫,定能讓老有所養(yang) 、幼有所育邁出堅實步伐。

  “一老一幼”係民心,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采訪時,牡丹社區居民常說“幸福”“知足”“高興(xing) ”。健全老有所養(yang) 、幼有所育的政策體(ti) 係,擴大多方參與(yu) 、多種方式的服務供給,綿綿發力、久久為(wei) 功,讓社區成為(wei) 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廣大群眾(zhong) 必定能過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為(wei) 本報遼寧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1日 05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