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物聯網加快賦能千行百業(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作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高速增長,不斷融入生產(chan) 生活,成為(wei) 助推千行百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未來,還需加快完善標準、強化技術創新,不斷拓展移動物聯網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更好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借助傳(chuan) 感設備,實現對貨物入庫、揀選出庫的智能管理,助力倉(cang) 儲(chu) 物流降本增效;利用大物聯車載係統,動態繪製城市道路運行圖,實時監測道路周圍區域汙染動態;戴上智能眼鏡,可以隨時聯網智能家電,獲得虛擬現實新體(ti) 驗……
從(cong) 生產(chan) 製造、公共服務到個(ge) 人消費,移動物聯網正加速融入生產(chan) 生活,成為(wei) 助推千行百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16.98億(yi) 戶,首次超過移動電話用戶數;此後,移動物聯網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截至11月末,連接數進一步攀升至18.18億(yi) 戶。
作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移動物聯網總體(ti) 發展情況如何?進一步提升移動物聯網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還應從(cong) 何處發力?記者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及企業(ye) 。
加速賦能產(chan) 業(ye) 數字化、生活智慧化
放眼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岸橋自動裝卸集裝箱,無人導引運輸車往返穿梭。百公裏外,操作員推動手柄即可遠程操控橋吊,時延僅(jin) 為(wei) 百微秒。借助華為(wei) 物聯網技術,上海洋山港智慧港口運營模式實現新升級,過去配載一艘船需要4小時,現在隻需15分鍾,碼頭吞吐量和作業(ye) 效率居全球前列。
從(cong) 智慧港口轉向日常生活,來到家庭臥室,懸掛在牆上的智能溫濕度計,能夠快速精準感知室內(nei) 溫濕變化,並聯動空調、加濕器等智能設備,及時調出宜人的室內(nei) 環境。“企業(ye) 投身移動物聯網領域,拓展出了廣闊市場空間。”秒秒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梁於(yu) 陽介紹,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智能溫濕度計累計銷量已超1200萬(wan) 隻,助力企業(ye) 獲評北京市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加快、生活智慧化提速的背後,是我國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國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持續引領全球移動物聯網生態建設。”中國信通院無線電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峰表示。
從(cong) 連接數看,根據全球移動通信係統協會(hui) 統計,2019年以來,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的全球占比穩定在70%以上。今年8月末,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首次超過移動電話用戶數,成為(wei) 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首個(ge) 實現“物超人”的國家,將有力助推數字經濟規模快速增長。
從(cong) 應用麵看,階梯化發展態勢明顯。其中,速率較低的窄帶物聯網(NB—IoT)已形成水表、氣表、煙感、追蹤類4個(ge) 千萬(wan) 級應用,4G在共享經濟、工業(ye) 傳(chuan) 感、共享單車等領域應用廣泛,5G在行業(ye) 應用中的廣度正不斷拓寬,在智慧城市、工業(ye) 互聯網、公共安全等領域加快落地。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2年移動物聯網發展報告》顯示,當前移動物聯網持續賦能千行百業(ye) 轉型升級,未來將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發展,量質並舉(ju) ,助力數字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網絡能力更強、技術實力更優(you) ,助推實現突破式進展
移動物聯網是基於(yu) 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的物聯網技術和應用,通過多網協同實現萬(wan) 物互聯、連接泛在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移動物聯網不僅(jin) 有力促進信息通信業(ye) 高質量發展,也正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潘峰認為(wei) ,特別是實現“物超人”目標後,移動網絡從(cong) 過去的服務人和信息消費,進一步拓展到如今的服務千行百業(ye) ,萬(wan) 物智聯的願景正在落地成真。
短短數年,我國移動物聯網何以實現突破式進展?
網絡能力更強,夯實移動物聯網發展基礎。
“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窄帶物聯網、4G和5G網絡,能夠滿足廣域和點狀覆蓋業(ye) 務需求。”在潘峰看來,基於(yu) 這樣的網絡基礎,我國移動物聯網能夠根據各類應用場景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網絡服務,窄帶物聯網能滿足智慧農(nong) 業(ye) 、綠色節能等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4G能滿足智慧金融、共享經濟等中等速率場景物聯需求,而5G可以滿足工業(ye) 互聯網、智慧醫療等更高速率、低時延場景聯網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我國5G基站數已達228.7萬(wan) 個(ge) ,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1.1%;截至10月末,4G、窄帶物聯網的基站數分別達到599.7萬(wan) 、75.9萬(wan) 以上。窄帶物聯網、4G和5G融合組網態勢初步形成。
技術實力更優(you) ,繁榮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
“中國廠商在全球芯片模組市場中的優(you) 勢持續凸顯,助推我國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建設蓬勃發展。”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相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在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十大廠商中,排名前五的供應商均來自中國,排名前三的公司出貨量占據了市場的一半以上。作為(wei) 全球最大物聯網市場,中國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市場需求。
加快完善標準、強化技術創新,不斷拓展應用廣度和深度
成績顯著,挑戰猶存。當前,如何不斷拓展移動物聯網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更好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首先要在標準上做文章,在互聯互通中提升行業(ye) 應用廣度。
“目前市麵上多種物聯技術並存,缺乏終端、平台等技術標準,不利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華為(wei) 無線網絡產(chan) 品線總裁曹明解釋,技術選擇多種多樣,使得運營商網絡維護成本增加,建議加快統一蜂窩物聯技術路線,以降低應用成本、做大產(chan) 業(ye) 規模。
以智能家居為(wei) 例,梁於(yu) 陽分析,當前眾(zhong) 多品牌各自為(wei) 營,產(chan) 品之間難以互聯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建設。建議麵向智能家居、智慧農(nong) 業(ye) 、工業(ye) 製造、能源表計等重點領域,推進移動物聯網終端、平台等技術標準及互聯互通標準的製定與(yu) 實施,提升行業(ye) 應用標準化水平。
其次,在技術上下功夫,在強化基礎中促進行業(ye) 創新發展。據介紹,下一步相關(guan) 部門將推動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發揮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持續加強在芯片、模組、終端、操作係統等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的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創新。同時,擴大窄帶物聯網、5G等網絡覆蓋廣度,強化麵向企業(ye) 廠區、工業(ye) 園區等重點區域的深度覆蓋。
另一方麵,通過遴選典型案例,打造標杆應用,加快移動物聯網與(yu) 行業(ye) 融合發展。相關(guan) 專(zhuan) 家建議,進一步推動移動物聯網技術融入公路、軌道交通、航空等傳(chuan) 統基建,與(yu) 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提升傳(chuan) 統基建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和應用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30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