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治療新冠有“特效藥”嗎?如何科學使用抗病毒藥物?——國家衛健委組織權威專家解答防疫熱點問題

發布時間:2023-01-03 11:0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治療新冠有“特效藥”嗎?如何科學使用抗病毒藥物?——國家衛健委組織權威專(zhuan) 家解答防疫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

  近期,一些用於(yu) 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被冠以“特效藥”之名,引發不少網民的關(guan) 注和搶購。這些抗病毒藥物是否有必要囤?又該如何科學合理使用?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作出回應。

  “首先要明確,目前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一些抗病毒藥物能夠抑製、幹擾新冠病毒複製,但是這些藥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並且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使用。”童朝暉說。

  童朝暉介紹,抗病毒藥物在發病5天內(nei) 特別是48小時內(nei) 使用效果更好。在病毒剛進入人體(ti) 還沒有大量複製時,抗病毒藥物能夠減輕病毒的載量,減少病毒對人體(ti) 免疫係統的攻擊,再通過自身的抵抗力減少病情向重症、危重症發展。如果發病時間過長,病情已經進展到重症、危重症,抗病毒藥物是無效的。

  “同時,這些抗病毒藥物是有條件推薦特定人群使用的,對於(yu) 輕型、普通型有向重型、危重型發展的高危人群,如高齡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但在青壯年等沒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身上使用是沒有用的。”童朝暉說。

  專(zhuan) 家提醒,抗病毒藥物使用時存在很多注意事項,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還可能出現與(yu) 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使用,不建議公眾(zhong) 囤藥並自行在家使用。

  “比如有些病人肝腎功能嚴(yan) 重損害,就可能需要調整抗病毒藥物的用藥劑量甚至不能使用這些藥物;如果正在用一些他汀類藥物,就不能同時使用奈瑪特韋這類藥物。病人如果在家盲目用藥,存在安全風險。”王貴強說。

  王貴強說,新冠病毒感染強調綜合治療、早期幹預。對重症高風險的人群,尤其是臥床的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建議進行早期的密切監測和隨訪。“出現呼吸困難、喘憋或血氧飽和度低等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病。早期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和氧療兩(liang) 個(ge) 手段,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在社區層麵開展氧療服務。”

  童朝暉還提醒,醫務人員和專(zhuan) 業(ye) 人員一定要加強抗病毒新藥的用藥培訓,充分了解其作用機製、適應症、不良反應以及和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等,降低藥物臨(lin) 床使用風險。

  近日,第九版診療方案裏推薦的另一種治療藥物——靜脈用丙種球蛋白,也引發不少網友求購。對此,王貴強介紹,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能夠減少炎症反應,但隻建議在治療重症病人時使用,“基本都是進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現炎症因子風暴等特定情況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適合在家裏使用,也沒有預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議在家裏儲(chu) 備。”(新華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