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多個“金點子”得到回複

發布時間:2023-01-09 16:30:00來源: 湖南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紮實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在“我有‘金點子’”征集活動中,網友們(men) 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踴躍建言獻策,多個(ge) “金點子”得到相關(guan) 部門的回複。

  網友“胡各衝(chong) 裏”建議:“將惠農(nong) 政策落實推廣到農(nong) 村每個(ge) 角落;鼓勵和指導農(nong) 村種植養(yang) 殖微小規模化發展,推廣科技生產(chan) ,推出風險補償(chang) 政策。”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回複:近年來,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積極整合資源加大投入,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精準發放各項惠農(nong) 補貼、加大抓糧政策支持力度,讓惠農(nong) 政策落到實處。針對網友關(guan) 心的風險補償(chang) 問題,湖南正逐步提高非產(chan) 糧大縣水稻保險保障程度,切實降低農(nong) 民種糧風險。

  網友“黃亞(ya) 宇”建議:“高質量職業(ye) 教育可以培育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建議廣泛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助力構建技能型社會(hui) 。”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回複:我省實施了新生代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提升計劃,廣泛開展就業(ye) 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技能扶貧培訓、創業(ye) 創新培訓等。通過強化職業(ye) 培訓、技工教育,鼓勵引導廣大城鄉(xiang) 勞動者積極參加技能培訓,打造了“湘技湘能”培訓品牌,有效促進了新生代農(nong) 民工素質提升。

  網友“駱鋒”建議:“設立省級普惠金融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改革試驗區,配套扶持政策,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地方政府、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形成協同信貸投放、產(chan) 品創新、金融科技、風險管控合作機製,讓更多金融活水滋潤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回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正積極完善政策體(ti) 係,起草出台的《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2022年金融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要點》,提出了包括擴大涉農(nong) 信貸投入、完善涉農(nong) 保險保障體(ti) 係等9條工作要點;製定的《關(guan) 於(yu) 加大十五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縣金融支持力度的通知》,針對十五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縣,提出了加大信貸投放、推動企業(ye) 上市融資、發揮融資擔保增信作用等針對性支持措施等。下一步,我省將繼續深入推進農(nong) 村金融改革,激活農(nong) 村人地兩(liang) 種資源,構建配套體(ti) 係,促進鄉(xiang) 村長遠振興(xing) ;進一步擴大信貸規模,持續推動總部合作,爭(zheng) 取信貸資源傾(qing) 斜,激勵、引導商業(ye) 銀行積極對接農(nong) 業(ye) “百千萬(wan) ”工程;推動金融機構下沉服務,引導金融機構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網友“三湘四水”建議:“鄉(xiang) 鎮作為(wei) 輻射農(nong) 村最重要的節點,是離土不離鄉(xiang) 的重要載體(ti) ,建議做強中心鎮,在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方麵予以支持,結合外出務工人員特點,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產(chan) 業(ye) 發展。”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回複: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持續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向產(chan) 業(ye) 園區和中心城鎮聚集,引導龍頭企業(ye) 在引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包括對標農(nong) 業(ye) 優(you) 勢特色千億(yi) 產(chan) 業(ye) ,引領特色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帶動特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支持開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共性關(guan) 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chan) 業(ye) 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等,破解“卡脖子”技術和短板領域難題;打造“政產(chan) 學研用”優(you) 勢資源集聚融合的平台載體(ti) ,為(wei) 龍頭企業(ye) 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鼓勵龍頭企業(ye) 應用數字技術,整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信息資源,實現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轉型提升。

  (湖南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黃晗 周怡然 整理)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