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勇挑大梁”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2年,是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極為(wei) 重要的一年。
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省上下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切實擔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責任,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這一年,我們(men) 有力應對疫情持續反複衝(chong) 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效化解一係列重大風險隱患,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砥礪奮進開新局,勠力同心再出發。去年底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在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更好“扛起新使命、譜寫(xie) 新篇章”中開好局起好步,充分展現江蘇“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責任擔當。
統籌防疫情與(yu) 謀發展,
沿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前行
去年春季以來,具有強傳(chuan) 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波及多數省份,國際局勢複雜演變,江蘇經濟持續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直麵疫情防控與(yu) 經濟發展“雙選題”,江蘇在承壓中“勇挑大梁”,以超常規舉(ju) 措應對超預期衝(chong) 擊,引領江蘇經濟這艘大船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向前。
激流勇進,“江蘇號”何以行穩致遠?答案隻有一個(ge) :既顧眼前,又謀長遠。
數量龐大、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ti) 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支撐。麵對疫情衝(chong) 擊,江蘇去年在助企紓困、提振信心上下足功夫,以政策之“進”助力經濟之“穩”——
去年2月,省政府印發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ti) 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蘇政40條”,幫助受衝(chong) 擊最直接且量大麵廣的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渡難關(guan) ,用“真金白銀”和真招實招為(wei) 各行各業(ye) 紓困解難。
4月,江蘇印發《關(guan) 於(yu) 有效應對疫情新變化新衝(chong) 擊進一步助企紓困的政策措施》,再次出台22條扶持政策。在“蘇政40條”基礎上更注重延伸拓展、增強力度。比如,對符合條件的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新出台“六稅兩(liang) 費”頂格減免和擴大階段性緩繳養(yang) 老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6月,江蘇啟動“蘇企通”平台市縣貫通工作,推動各項減稅降費、助企紓困、穩定經濟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享,更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
在推出一條條惠企紓困政策的同時,江蘇注重加強部門橫向協同與(yu) 係統上下貫通:省工信廳聯合省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等部門,成立穩定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工作專(zhuan) 班;省人社廳聯合教育、民政、國資等部門以及智聯招聘等互聯網企業(ye) ,籌集政策性和社會(hui) 化崗位超100萬(wan) 個(ge) ;省知識產(chan) 權局、省商務廳、省文旅廳、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聯合舉(ju) 行重點行業(ye) 紓困“知惠行”專(zhuan) 項活動。江蘇還在全國首創“蘇崗貸”穩就業(ye) 金融產(chan) 品,重點為(wei) 穩崗效果好且用工規範的民營企業(ye) 提供信貸支持。
顧眼下,直擊“最痛點”,動態調整“減、退、補”各類紓困工具;謀長遠,更好積蓄潛力,用“政策之手”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
去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江蘇省優(you) 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8月,省委工作會(hui) 議將“持續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作為(wei) 八項重點工作之一。9月,全省優(you) 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hui) 議召開,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從(cong) 何處著手、在何處發力給出“施工圖”:一體(ti) 推進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ge) 環境”建設,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緊接著,84條優(you) 化營商環境舉(ju) 措出台,重點聚焦市場主體(ti) 製度性交易成本,著力破解市場主體(ti) 運營中的體(ti) 製性障礙、製度性成本等問題。
助力市場主體(ti) 解難題、渡難關(guan) ,複元氣、增活力,既要“留住青山”,又要讓“青山常綠”。在優(you) 良營商環境支撐下,當前全省市場主體(ti) 接近1400萬(wan) 戶。
省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5月以來,全省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呈現逐月、逐季回升向好勢頭,全年經濟畫出“V”形曲線,再次展現出經濟大省的較強韌性。
統籌穩增長與(yu) 保安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江蘇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糧食、能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麵臨(lin) 新的挑戰。如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一道新考題。
過去一年,全省上下加快構建與(yu) 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統籌各類要素、各個(ge) 領域、各方資源、各種手段,既穩增長又保安全,全力下好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
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過去一年,江蘇農(nong) 業(ye) 克服疫情反複、春夏連旱、異常高溫、強對流天氣等不利條件影響,交出一份優(you) 異“成績單”:糧食總產(chan) 、單產(chan) 雙創曆史新高,全省糧食總產(chan) 量首次突破750億(yi) 斤,達753.8億(yi) 斤;單位麵積產(chan) 量達461.5公斤/畝(mu) ,較上年增加1.4公斤/畝(mu) ,居主產(chan) 省第三位。作為(wei) 國家糧食主產(chan) 區,江蘇不僅(jin) 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更為(wei) 全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兩(liang) 份清單”可以解讀江蘇的“豐(feng) 收密碼”:一份是“2022年糧食生產(chan) 重點工作清單”,另一份是“2022年糧食生產(chan) 支持政策清單”。通過清單管理、掛圖作戰,江蘇全力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夯實三農(nong) “壓艙石”。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確保能源安全”。能源是工業(ye) 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事關(guan) 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
去年11月,一年一度的冬季天然氣保供啟動,坐落於(yu) 南通如東(dong) 洋口港陽光島上的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接收站單日外輸量穩定在3000萬(wan) 立方米以上;去年12月28日,國內(nei) 單流程規模最大的煉化一體(ti) 化項目全流程貫通——盛虹煉化項目全麵投產(chan) ,年產(chan) 值將達1000億(yi) 元……一個(ge) 個(ge) 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築牢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雙碳”目標牽引,深化能源革命,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成為(wei) 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隆冬時節,鹽城黃海灘塗上,巨大的風電葉片徐徐轉動,源源不斷地將海上風能轉化為(wei) 清潔電力送入千家萬(wan) 戶。
江蘇積極推動能源結構更“輕”更“綠”,這樣的場景將越來越多。2022年,全省進一步細化完善海上風電項目競爭(zheng) 性配置工作細則,統籌推動光伏市場化並網項目建設,全年光伏新增裝機創曆史新高、達500萬(wan) 千瓦以上,累計裝機規模突破2400萬(wan) 千瓦。
過去一年,江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重點打造的30條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中,特高壓設備及智能電網、晶矽光伏、風電裝備等7條產(chan) 業(ye) 鏈基本達到中高端水平,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明顯。不過,江蘇還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由中低端向高端躍升階段,產(chan) 業(ye) 技術壁壘不斷提高,對產(chan) 業(ye) 鏈升級形成新的壓力。
瞄準自主可控、強鏈補鏈,江蘇全麵推動“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一年內(nei) ,為(wei) 超2.2萬(wan) 家規上企業(ye) 開展“智改數轉”免費診斷,1萬(wan) 家企業(ye) 完成相關(guan) 轉型項目。去年,江蘇9個(ge) 工廠獲評首批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全省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八年保持全國第一。
夯實實體(ti) 基座,競逐數字賽道,有力提升了產(chan) 業(ye) 韌性。去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145612.11億(yi) 元、增長6.2%,江蘇在爭(zheng) 創“數實融合第一省”的新征程上穩步前行。
統籌擴內(nei) 需與(yu) 促外貿,
以製度化創新激發經濟新活力
消費是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引擎。去年,受疫情直接衝(chong) 擊,國內(nei) 消費市場持續承壓。江蘇人口基數大、市場空間廣闊,居民消費提質擴容潛力同樣巨大。麵對“需求收縮”壓力,江蘇各地紛紛打出提振消費“組合拳”,激發消費新潛能、釋放消費新活力。
去年12月14日,“南京國際消費節·寧好,2023!”係列活動全麵開啟,麵向南京都市圈市民發放汽車消費助力券、綠色消費助力券等消費“大禮包”。
惠民券“杠杆效應”明顯。2022年,江蘇精心組織“蘇新消費”四季主題購物節。在近期開展的“冬季購物節”期間,全省已累計開展1800餘(yu) 場消費促進活動,發放超2.5億(yi) 元消費助力券和數字人民幣紅包,提振了消費信心,推動市場複蘇。
高質量消費需要高品質供給——
消費場景愈發豐(feng) 富。去年,江蘇修改完善《江蘇省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評價(jia) 指標》,認定南京百家湖1912街區等15條街區為(wei) 首批“省示範步行街”。
消費選擇更趨多元。去年以來,多地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僅(jin) 南京就引入品牌首店295家,同比增長68.6%,引進首店的數量、質量均領先全國同類城市,呈現出品牌高端化、業(ye) 態全場景化、布局多元化等發展趨勢。
去年1—11月,全省實現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39081.3億(yi) 元,與(yu) 上年同期持平。從(cong) 6月開始連續6個(ge) 月實現同比正增長,消費市場恢複趨勢加快鞏固。
消費在複蘇,外貿外資勢頭同樣良好。
今年1月2日,《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對印度尼西亞(ya) 正式生效。當天,南通海關(guan) 為(wei) 一家食品添加劑生產(chan) 企業(ye) 簽發全省首份輸印尼RCEP原產(chan) 地證書(shu) 。
“原先我們(men) 出口到印尼使用的是東(dong) 盟原產(chan) 地證書(shu) ,現在推行RCEP,客戶那邊關(guan) 稅全免,預計每年可為(wei) 客戶節約45萬(wan) 美元,大大提升了我們(men) 產(chan) 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zheng) 力。”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俞海鋒興(xing) 奮地說。
江蘇堅持以製度型開放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年來,全力支持企業(ye) 穩訂單拓市場,千方百計穩住外貿基本盤,推動更多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投產(chan) 見效。
改革新舉(ju) 措結出碩果。去年全年,江蘇中歐(亞(ya) )班列共開行1973列、搭載標箱14.21萬(wan) 箱,同比分別增長9.6%、11.5%,均創曆史新高。
製度“試驗田”變成“高產(chan) 田”。江蘇自貿區設立3年來,3個(ge) 片區累計探索形成製度創新成果196項,其中11項在全國複製推廣、7項在國家部委完成備案、88項在省內(nei) 複製推廣。
通過擦亮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越來越多人才、企業(ye) 、資本向往江蘇、選擇江蘇、紮根江蘇。
據南京海關(guan) 統計,去年1—11月,江蘇外貿進出口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6.7%,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3%。去年全年進出口總額有望創曆史新高,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預計將持續保持全國第一。
江蘇正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從(cong) 開放大省穩步邁向開放強省,不斷釋放經濟發展新活力。(付奇 王建朋 沈佳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