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看湖南】瀏陽河 一泓碧水一路美景

發布時間:2023-01-16 11:1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瀏陽河是湘江的重要支流,上世紀80年代起,因工業(ye) 汙染和過度開發曾出現一係列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湖南長沙推進瀏陽河流域綜合治理,涵養(yang) 源頭活水、嚴(yan) 格落實河長製、形成多方合力,守護這條當地母親(qin) 河清水長流。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裏水路到湘江……”

  伴隨著熟悉的旋律,逶迤秀美的大溪河與(yu) 小溪河從(cong) 湘贛邊的大圍山流淌而出。溪水在湖南長沙瀏陽市高坪鎮雙江口交匯後,稱為(wei) 瀏陽河,繼續蜿蜒前進200多公裏,在長沙市開福區北辰三角洲緩緩匯入湘江。

  瀏陽河是哺育長沙人民的母親(qin) 河。瀏陽河流域,有靜謐的自然保護區,也有繁忙的工業(ye) 區,還是城市排汙的主要受納水體(ti) 。近年來,長沙推進瀏陽河流域綜合治理,母親(qin) 河保護成效顯著。2020年,瀏陽河通過全國示範河湖建設驗收。

  “瀏陽河好,我們(men) 生活才更好”

  大圍山北麓,沿著泉聲而行,隻見一泓清水順著山澗的裂縫,流過青草和灌木,湧入竹製的管道,進入瀏陽市大圍山鎮魯承英家——瀏河源村社前組1號。

  這裏,便是當地人所說的“瀏河源頭第一戶”。

  幾年前,遊客們(men) 來到這裏取水、野炊、露營……甚至還有人看中了這裏的民宿、農(nong) 家樂(le) 的開發價(jia) 值,出高價(jia) 求購這棟看上去略顯簡陋的兩(liang) 層老屋。看到遊客們(men) 開著車,裝著大桶小桶來取水,魯承英才知道,自己喝了一輩子的泉水,原來是個(ge) 寶貝。

  為(wei) 了守護這一溪好水,魯承英積極響應護河號召,從(cong) 事力所能及的清理工作。

  整個(ge) 大圍山北麓,有十幾條小溪匯成大溪河,最終匯入瀏陽河。81歲的魯承英老人並非孤獨的守護者。大圍山鎮常態化開展水庫及主要河段“淨河清灘”行動,瀏河源村頒布了村規民約,嚴(yan) 格禁伐、禁捕,如今村子沒有一家加工廠,旅遊開發也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

  2017年4月,瀏陽開始推行河長製,同時設立民間河長,配合相關(guan) 工作。2018年,在一家種植合作社擔任技術員的鍾龍梘入選第一批民間河長,負責大溪河上遊2800多米河道的巡河工作。鍾龍梘平時沿河清理河道、撿拾垃圾,遇到有人偷捕、偷排,還在“河長群”呼叫相關(guan) 工作人員前來執法。汙染少了,合作社種植基地的蔬菜品質更高了,放到市場上,打出瀏河源頭的品牌,一直是供不應求。

  “瀏陽河好,我們(men) 生活才更好。”鍾龍梘說。如今,瀏陽河沿岸形成了千餘(yu) 名縣、鄉(xiang) 、村三級河長與(yu) 民間河長相互配合的治理體(ti) 係。當地推行河長製以來,瀏陽河瀏陽段出境斷麵Ⅱ類水質達標率由2017年的8%提升至目前的100%。

  因水施策,帶動沿線鄉(xiang) 村環境改善

  實際上,瀏陽河的河灣數不清,一座座村莊就倚靠在一道道河灣之畔。瀏陽市達滸鎮中洲島,正位於(yu) 其中的一道灣,灣畔的村莊有個(ge) 美麗(li) 的名字——書(shu) 香村。村中心,一口生態水塘波光粼粼,岸邊翠綠叢(cong) 生。

  “一年前,這裏還是一口廢棄的黑臭水塘。”達滸鎮鎮長李博涵說,之所以形成黑臭水體(ti) ,除了周邊的生活汙水、種植養(yang) 殖尾水匯入之外,沒有源頭活水也是重要原因。“過去,河流在村莊自然形成河網、水係,相互連通。”書(shu) 香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盧俊紅說,但由於(yu) 開塘養(yang) 魚、溝渠失修等原因,過去的溝渠水係變得淤塞。

  村莊的水生態遭到破壞,反過來又成為(wei) 瀏陽河的汙染源。汙染問題因水而起,解決(jue) 汙染的方法也必須因水施策。

  人們(men) 打通附近的龍潭幹渠引來活水,同時安裝筒車提供動力,進一步加速水體(ti) 流動。在池底,淤積多年的黑泥得到清理,新種植的水生植物進一步淨化水質。以溝渠池塘為(wei) 線索,書(shu) 香村通過水係連通工程,串聯起6個(ge) 美麗(li) 屋場,綠色水電站、大溪河防汛通道、龍潭幹渠主題碼頭等16個(ge) 生態水利項目連點成線。

  如今,書(shu) 香村建成了水文化展示館和水文化園,自2021年10月建設“水美湘村”以來,共吸引遊客5萬(wan) 餘(yu) 人次,為(wei) 集體(ti) 經濟增收超25萬(wan) 元。

  水生態影響的,還有瀏陽夏布第五代傳(chuan) 承人譚智祥。

  夏布,又名苧麻布,常用於(yu) 製作夏季衣料、蚊帳。“用弱堿性的瀏陽河水漂染夏布,在河灘地上晾曬夏布,也是古法的一部分。”在高坪鎮織了40多年夏布的譚智祥說,過去,因為(wei) 瀏陽河水質大不如前,用河水染夏布也中斷了幾十年。如今,治理之後的瀏陽河水,又可以用來漂染了。“這已經成了發展夏布文創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經典體(ti) 驗項目。”譚智祥說。

  瀏陽河蜿蜒入湘江,一路上“穿珠成鏈”,輻射帶動沿線鄉(xiang) 村的旅遊休閑和經濟發展。2021年,湖南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以村(居)委會(hui) 為(wei) 單元、水為(wei) 主線,開展農(nong) 村水係綜合整治與(yu) 水生態保護治理,推進“河、湖、渠、塘、庫”互連互通,打造了22個(ge) “水美湘村”,瀏陽河也因此受益。

  係統治理,城市河流齊發展

  上世紀50年代,湖南省湘江文工團土改工作隊來到瀏陽河畔的東(dong) 山古鎮,創作了一部《雙送糧》歌舞劇。膾炙人口的歌曲《瀏陽河》,便是其中的一個(ge) 唱段。如今的東(dong) 山古鎮,已成為(wei) 長沙的高鐵樞紐,京深、滬昆、渝廈3條高鐵在此交會(hui) 。

  東(dong) 山街道下遊不遠處的花橋村,瀏陽河匯入湘江前的最後一條支流圭塘河從(cong) 這裏匯入瀏陽河。在圭塘河羽燕湖畔的共享圖書(shu) 館,圭塘河第一批民間河長、年近花甲的章誌標不時透過窗戶眺望河段。他的身邊,市民們(men) 安靜地喝茶、看書(shu) ,享受著冬日的愜意。“以前別說喝茶看書(shu) 了,在河邊走都要捂著鼻子。”章誌標說。

  圭塘河流經長沙8個(ge) 街(鎮),沿途僅(jin) 排水口就有100多個(ge) ,流域治理涉及10多個(ge) 部門。城市內(nei) 河的“常見病”,治河容易遇到的“腸梗阻”,圭塘河一個(ge) 也不落。

  為(wei) 此,長沙市雨花區成立圭塘河流域綜合治理指揮部,打破“九龍治水”格局。岸上,關(guan) 停整改圭塘河沿線排汙企業(ye) 上百家,拆除違法建築近300萬(wan) 平方米,119個(ge) 排水口全部實現截汙;水中,引入瀏陽河水反向為(wei) 圭塘河補水,增加生態流量,對下遊河段采取全麵清淤;地下,上遊跳馬片區地下幹支管網全麵改造,實現汙水管網配套。

  經過不懈努力,2017年圭塘河黑臭水體(ti) 全麵消除,2020年年均水質首次達到Ⅲ類標準。近年來,瀏陽河城區河段全麵開展汙水處理廠擴容提標工程建設,推進兩(liang) 岸堤防達標工程和風光帶建設,原來人們(men) 避之不及的河邊,成為(wei) 市民讀書(shu) 、健身的熱門場地。

  充滿活力的瀏陽河,總是能孕育出新的驚喜。

  鴨子鋪,位於(yu) 花橋村下遊7公裏,三麵環水,被流經的瀏陽河包裹著。2015年,鴨子鋪拆遷完成,68歲的肖延福和老伴、兒(er) 孫在家門口合影留念。2019年,肖延福一家又回遷到鴨子鋪,在同樣的位置和角度,家裏人又拍了一張全家福。隻不過這次,鏡頭裏的磚房、鐵皮房,變成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chan) 業(ye) 園”的園區地標。

  2017年12月,經過3年多改造,在原先的城中村,馬欄山視頻文創產(chan) 業(ye) 園掛牌成立。據了解,2021年,馬欄山視頻文創產(chan) 業(ye) 園已聚集文創企業(ye) 4286家,實現營收519.81億(yi) 元。

  如今,馬欄山所倚靠的瀏陽河,也從(cong) 城中村的背景板,變為(wei) 布局5G和創意經濟產(chan) 業(ye) 的風景線。縱覽城市中的瀏陽河,一條碧水玉帶,帶動形成了美麗(li) 風光帶、文旅產(chan) 業(ye) 帶、製造業(ye) 示範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