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北省政協委員劉世元:激勵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動力

發布時間:2023-01-17 11:30:00來源: 人民網-湖北頻道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研成果應用落地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hui) 發展的創新主體(ti) ,激勵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動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解決(jue) 各類“卡脖子”的瓶頸問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可以促使國家、區域經濟的複蘇和發展、經濟產(chan) 業(ye) 結構提升。

  湖北省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劉世元認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硬核科技的帶動,給高校科研院所人員成果轉化提供更大支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yi) 。但在調研中發現,盡管多年來國家一直提倡和鼓勵成果轉化,真正能夠成功轉化的比例卻很小。一方麵由於(yu) 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偏基礎性和科學性,而企業(ye) 的需求是市場化和注重應用性的產(chan) 品,導致高校科研院所的硬核科技無法直接應用。另一方麵,中國的大部分企業(ye) 原創研發能力弱,即使成功對接了高校的科研成果,卻苦於(yu) 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使成果落地。同時,高校科研人員束縛太多,教學科研等考核任務壓力大,也使轉化受限。

  為(wei) 此,劉世元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改革創新成果轉化機製。創新高校科研單位與(yu) 企業(ye) 的人才共享模式,發揮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盡快建立健全“科技創新人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的激勵辦法,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的活力,提升其對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化的成果轉化能力和支撐能力。其次,出台相關(guan) 激勵機製,改善成果轉化環境。在高校教師保證正常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取消成果轉化中對高校教師角色、時間等多餘(yu) 限製,優(you) 化科研考核激勵方案。最後,建立更多長期有效的成果轉化推廣平台。推進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中介等多方的協同合作,搭建與(yu) 企業(ye) 長期對話的服務橋梁,幫助科研院所對相關(guan) 成果進行專(zhuan) 業(ye) 、合理的定價(jia) 評估,助力成果得到合理轉化,以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薛蒂)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