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中軸線上又有重要遺存“升級”保護

發布時間:2023-02-03 16:33: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中軸線上,又有重要遺存“升級”保護。近日公布的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顯示,位於(yu) 中軸線上的正陽橋遺址新入圍“市保”單位;同時,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1處文保單位與(yu) 現有市級文保單位合並。

  曆史上,正陽橋位於(yu) 正陽門箭樓前方,橋下為(wei) 護城河。明永樂(le) 年間營建北京城時,將元大都城垣北縮南拓,南拓後的城牆位於(yu) 今正陽門東(dong) 西一線,並用磚牆代替了原來的土牆,南門仍沿稱麗(li) 正門。明正統年間改稱正陽門,並增修了甕城、箭樓、左右閘樓,疏浚城壕、修建石橋。2021年8月27日至9月17日,為(wei) 了解正陽橋遺址的位置與(yu) 形製,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市文物局對正陽橋遺址開展考古發掘。考古發掘地點位於(yu) 東(dong) 城區正陽門箭樓東(dong) 南、前門步行街北端東(dong) 側(ce) 、大北照相館北側(ce) 。在發掘過程中,出土一具明代鎮水獸(shou) ,為(wei) 泥岩雕刻而成,有助於(yu) 了解正陽橋的地理方位,是中軸線上重要的物質實證。

  同在北京中軸線上,還有1處文保單位與(yu) 現有市級文保單位合並——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並入永定門禦道遺存,更名為(wei) 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去年,市文物局公布了6項年度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就包括南中軸路考古成果。此次考古發現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來依次疊壓的七條道路,明確了南中軸路的規製和工程做法,厘清了明清以來南中軸路的曆史脈絡。

  此外,清華園車站舊址此次也新入圍市級文保單位。清華園車站舊址位於(yu) 海澱區成府路南側(ce) 清華園鐵路宿舍1號樓北側(ce) ,2012年公布為(wei) 海澱區普查登記文物。清華園車站始建於(yu) 1910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外廊式單層建築,是京張鐵路重要的曆史見證,具有較高的科學價(jia) 值和人文價(jia) 值。1960年,為(wei) 配合清華大學校園擴建,京張鐵路向東(dong) 平移800米,並建立清華園站新址,原來的車站逐漸廢棄,老站房北側(ce) 約五分之二的建築被拆除,幸存建築曾一度用於(yu) 居住。為(wei) 保護清華園車站舊址,2022年清華園車站重點文物修繕保護項目正式啟動,預計3月下旬,清華園車站舊址將正式對公眾(zhong) 開放。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