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皖蘇交界處“再造一個滁州城”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省界總是最吸引人的注意力。
作為(wei) 安徽向東(dong) 發展“橋頭堡”,滁州市擁有頂山—汊河、浦口—南譙兩(liang) 個(ge) 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如今這裏成為(wei) 滁州發展熱度最高的地方:僅(jin) 在2022年,滁州市8個(ge) 百億(yi) 元項目簽約落地,其中3個(ge) 都在這裏。
在2022年GDP增速領跑全省後,滁州又有了新目標。2023年的滁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7年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yi) 元,並且成為(wei) 安徽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
從(cong) 2022年的3610億(yi) 元提高到2027年的6000億(yi) 元,滁州的底氣何在?
“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優(you) 勢,這裏將再造一個(ge) 滁州城!”滁州市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管理委員會(hui) 副主任王憲亮毫不諱言。
三年來最大的成果
在王憲亮看來,預判區域經濟發展的未來,依靠的不是資金,而是空間,“沒有空間,來再多的資源,也裝不下。”
2019年5月30日,黨(dang) 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頂山—汊河、浦口—南譙等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跨區域產(chan) 城融合發展”,標誌著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納入國家戰略。
王憲亮認為(wei) ,三年來,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最大的成果,就是獲得發展空間。
2022年,滁州市組織推進“三區三線”調整劃定工作,舉(ju) 全市之力優(you) 先支持保障毗鄰地區發展空間,先後將三輪劃定成果上報自然資源部,全力爭(zheng) 取發展空間。
最終,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開發邊界規模為(wei) 49.91平方公裏,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開發邊界規模為(wei) 55.45平方公裏,兩(liang) 個(ge) 片區可建設用地較建設之初增加了數十倍。
至此,兩(liang) 個(ge) 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開發麵積達到105.36平方公裏,而目前滁州市城區建成區麵積120平方公裏。因此,在王憲亮看來,建設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幾乎再造一個(ge) 滁州城”。
做“以前想幹但幹不成”的事
有了空間後,滁州緊接著加快互聯互通。
“過去由於(yu) 規劃不一致、發展訴求不同,滁寧兩(liang) 地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建設較慢。但隨著寧滁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納入國家戰略,我們(men) 做了很多‘以前想幹但幹不成’的事。”王憲亮說。
順利貫通、再傳(chuan) 好消息、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12月30日,滁寧城際鐵路一期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工程的一舉(ju) 一動牽動著滁寧兩(liang) 地居民的視線。
作為(wei) 全國首條跨省城際鐵路,2023年7月,滁寧城際鐵路滁州段將通車試運營,兩(liang) 地同城的夢想,越來越近。
同時在皖蘇交界上,汊河大橋、池杉湖路橋建成通車,黑紮營大橋、中李大橋、南浦一級公路(滁河大橋)也正在穩步推進。
“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北沿江高鐵的建設,未來滁州到上海隻要一個(ge) 多小時,這意味著滁州將可以接受更高程度的長三角城市群輻射,帶動滁州經濟發展。”王憲亮說。
一個(ge) 強勁的增長極
築好了“招商巢”,滁州引來“新鳳凰”。
王憲亮稱,在招商引資中,最重要的是定位。滁州聚焦南京市江北新區“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的發展定位,憑借自身資源稟賦、空間廣闊等優(you) 勢,甘當產(chan) 業(ye) 配角,著力建設南京產(chan) 業(ye) 的“協作區”和“承接地”。
在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聚焦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集群,延伸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等產(chan) 業(ye) ,形成了“2+3”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
在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南譙區與(yu) 浦口區簽訂“南譙浦口一體(ti) 化發展合作共建園區”協議,在南譙區先行規劃建設1000畝(mu) “飛地”。
如此條件,很難有企業(ye) 不心動。捷泰太陽能高效電池片、人民控股光電顯示、飛利浦智能家電,這3個(ge) 投資超百億(yi) 元的項目,2022年紛紛在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落戶。
得益於(yu) 此,2022年第二季度,滁州市來安縣在全省59個(ge) 縣(市)經濟運行排名中排名第一,南譙區在全省45個(ge) 區經濟運行排名中排名第一。此外,滁州市經濟運行評議連續四個(ge) 季度位居安徽省第一。
“毫無疑問,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已成為(wei) 滁州經濟活躍強勁增長極。”王憲亮說。
隨著一批產(chan) 業(ye) 項目相繼建成投產(chan) ,經過三年的建設鋪墊,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的形象逐漸清晰:一個(ge) 跨行政區域協同發展產(chan) 城融合的新城區,正從(cong) 規劃藍圖變成生動現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