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人地錢”資源下鄉 “一二三”產業共融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要抓手。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著眼推動城鄉(xiang) 高水平融合,出台一係列高含金量的政策舉(ju) 措,目的就是加快破除城鄉(xiang) 二元製度藩籬,促進城鄉(xiang) 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
近年來,以國家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試驗區江蘇寧錫常接合片區為(wei) 突破口,江蘇加快探索“富庶之城”和“魚米之鄉(xiang) ”融合的江南實踐。2022年,江蘇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wan) 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11:1,是全國城鄉(xiang) 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
未來如何進一步促進城鄉(xiang) 高水平融合發展?在省發展改革委規劃處副處長李江濤看來,打通堵點障礙,加快“人地錢”向鄉(xiang) 村匯聚,是基礎,也是關(guan) 鍵。“長期以來,由於(yu) 城鄉(xiang) 戶籍壁壘、用地市場分割、權能不平等等製度性障礙,資金、土地、人才等各種要素主要由農(nong) 村單向流入城市,導致農(nong) 村發展動力不強、後勁不足。”李江濤認為(wei) ,當前江蘇的關(guan) 鍵任務是暢通生產(chan) 要素在城鄉(xiang) 雙向自由流動的通道,健全以工促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的體(ti) 製機製,這樣才能推動更多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出城入鄉(xiang) ,加快助力鄉(xiang) 村實現振興(xing) 。
“人”的方麵,要讓優(you) 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加強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支撐,持續推進“定製村幹”、鄉(xiang) 村定向師範生、農(nong) 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yang) ,建立健全各類人才下鄉(xiang) 激勵機製;“地”的方麵,要讓農(nong) 村土地資源真正保得住、用起來、活起來,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有效防止“非糧化”,探索實施點狀供地、“農(nong) 業(ye) +”混合用地方式;“錢”的方麵,要讓資本流入農(nong) 村、造福“三農(nong) ”,深入推進涉農(nong) 資金統籌整合,鼓勵引導工商資本下鄉(xiang) ,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nong) ”領域小微貸款投放力度。
教育、社保、醫療、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事項,是城鄉(xiang) 融合過程中農(nong) 民最關(guan) 心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提升農(nong) 村民生保障水平。
“到2025年基本建成優(you) 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ti) 係,最薄弱的短板在農(nong) 村,最需要關(guan) 注的人群是農(nong) 村困難群體(ti)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義(yi) 說,下一步江蘇將重點抓好三個(ge) 方麵工作:一是以標準為(wei) 牽引,促進更多公共資源向農(nong) 村地區下沉,確保廣大群眾(zhong) 普遍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社會(hui) 困難群體(ti) 的基本生存需要全覆蓋、無遺漏;二是以項目為(wei) 抓手,著力強化農(nong) 村地區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全力做好各類資金爭(zheng) 取,推動項目加快建設,著力補齊農(nong) 村公共服務短板弱項;三是強化精準考核,努力使農(nong) 民“急難愁盼”得到切實回應,持續加強農(nong) 村公共服務水平監測,不斷提升城鄉(xiang) 公共服務一體(ti) 化水平,縮小城鄉(xiang) 差距。
縣一級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nong) 村,是城市與(yu) 鄉(xiang) 村的對接點,在我國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格局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快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重點是建好各級承載平台,關(guan) 鍵是提升縣域就業(ye) 吸納能力,抓手是強化試點引路。”李江濤認為(wei) ,要加快推進以縣城為(wei) 主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全麵落實取消縣城落戶限製政策;大力發展產(chan) 業(ye) 經濟,吸引農(nong) 民在家門口就業(ye) ;遴選一批試點地區先行開展試驗探索,集中力量點上突破城鄉(xiang) 二元體(ti) 製障礙,牽引帶動麵上改革推進。
“過去十年,江蘇出台了一係列政策鼓勵各種人才到農(nong) 村創業(ye) ,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也要看到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特別是蘇南和蘇北之間的不平衡性。”省委農(nong) 辦、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谘委特約研究員,蘇州大學東(dong) 吳商學院教授段進軍(jun) 表示,蘇南很多農(nong) 村已實現共同富裕,但蘇北相比蘇南還有不小差距。今後在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過程中,一方麵需要進一步出台政策支持蘇北鄉(xiang) 村發展,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大力推進徐州都市圈的發展,在都市圈中推進城鄉(xiang) 融合,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另一方麵在交通可達性不斷改善的情況下,蘇北地區要加快融入蘇南和長三角一體(ti) 化,在長三角大都市圈中挖掘蘇北農(nong) 村新功能,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模式,拓展鄉(xiang) 村發展新市場,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沈佳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