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嚴防“割青毀糧”(“一號文件”新提法傳遞哪些信號③)
鬆土、播種、施肥……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全國多地農(nong) 民搶抓農(nong) 時,春小麥播種有序展開,農(nong) 田間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糧食生產(chan)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嚴(yan) 防“割青毀糧”。這是本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在糧食生產(chan) 領域提出的首個(ge) “嚴(yan) 防”,意義(yi) 重大。
“割青毀糧”有什麽(me) 影響?它與(yu) 人們(men) 的飲食生活是何關(guan) 聯?聽聽農(nong) 業(ye) 領域專(zhuan) 家怎麽(me) 說——
劃定紅線
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護航
每年5月起,農(nong) 民種植的小麥陸續迎來成熟期。由南向北,全國麥收工作緊鑼密鼓展開,為(wei) 全年糧食豐(feng) 收奠定基礎。
然而,去年5月中旬,眼看華北平原的小麥就快成熟,河南、安徽等地卻傳(chuan) 出了“割青麥作飼料”的消息:有農(nong) 民提前收割還未成熟的小麥,做成青貯飼料賣給飼料企業(ye) 。
“用小麥作青貯並不罕見,正常年份也有,但出於(yu) 小麥生物產(chan) 量和種植成本等因素,一般不會(hui) 被用作青貯飼料原料,青貯小麥需求量很小。”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研究員趙紅波告訴本報記者。
“把小麥做成青貯飼料並不劃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慧算了筆賬:站在養(yang) 殖場經營者的角度,5月上旬大部分地區的小麥剛開始灌漿,營養(yang) 價(jia) 值不高,去年網傳(chuan) 每畝(mu) 1500元的收購價(jia) 格偏高;從(cong) 農(nong) 戶的立場看,按照小麥籽粒收獲畝(mu) 產(chan) 1000至1200斤計算,去年麵粉企業(ye) 小麥收購價(jia) 格約每斤1.6元,行業(ye) 新麥收購價(jia) 約每斤1.5元,算下來籽粒小麥畝(mu) 收益和青貯小麥相當,甚至偏高。正常情況下,農(nong) 戶對賣青貯小麥沒有動力。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部分地區去年會(hui) 出現“割青麥作飼料”的情況?
“主要是前年秋汛和病蟲害等因素,導致一些奶牛場青貯料不足。而青貯飼料的替代產(chan) 品較少,且有限的補充產(chan) 品價(jia) 格偏高,所以有企業(ye) 選擇用青貯小麥作為(wei) 補充。”曹慧說。對於(yu) 個(ge) 別麥田長勢較差、預期產(chan) 量較低的農(nong) 戶來說,割青小麥轉作青貯飼料售賣似乎更加穩妥,便出現了提前割青麥的情況。
“這雖然屬於(yu) 個(ge) 別現象,但也反映了國內(nei) 口糧與(yu) 飼料糧邊界被‘打穿’的趨勢。如果不能有效管控,將給我國口糧安全帶來隱患。”曹慧分析。
農(nong) 民出於(yu) 種糧收益、飼料商忙於(yu) 喂料“救急”,選擇青貯小麥作為(wei) 飼料補充,可以理解。但盲目“割青毀糧”的行為(wei) 必須製止。“要嚴(yan) 防破壞糧食安全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尤其是耕地轉建設用地、毀麥開工等。對於(yu) 真正用於(yu) 發展畜牧業(ye) 的專(zhuan) 業(ye) 青貯飼料,應該給予大力支持。”趙紅波說。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嚴(yan) 防‘割青毀糧’”。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教授蔣和平告訴本報記者,這是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在糧食生產(chan) 領域提出的首個(ge) “嚴(yan) 防”,政策導向十分鮮明——各種肆意毀糧行為(wei) 違法違規。
“我國糧食生產(chan) 雖然實現‘十九連豐(feng) ’,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國內(nei) 糧食產(chan) 需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仍將處於(yu) 緊平衡態勢。小麥是中國人的主糧,必須反對和製止盲目收割做成青貯飼料的現象。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嚴(yan) 防‘割青毀糧’,既是提醒飼料商提前做好儲(chu) 備規劃,也體(ti) 現了國家對廣大農(nong) 民和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辛勤勞動的尊重。”蔣和平說。
聚焦痛點
大力發展青貯飼料
專(zhuan) 家認為(wei) ,去年割青麥作飼料的行為(wei) 範圍小、處理及時,對口糧安全影響有限。不過,這也反映出當前國內(nei) 畜牧業(ye) 飼料短缺的問題。
伴隨人們(men) 生活水平提升,中國人對畜產(chan) 品即肉禽蛋奶等需求量不斷增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nei) 居民膳食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量為(wei) 136.8公斤,比上年減少7.8公斤,下降5.4%;人均肉類消費量為(wei) 34.6公斤,增長5%,其中人均豬肉消費量增長6.7%,人均牛肉消費量增長2.9%;人均蛋類消費量為(wei) 13.5公斤,增長2.4%。
“隨著我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轉型升級,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糧食的消費量有所下降,對肉禽蛋奶的消費需求正在增加,這直接擴大了飼料需求,也倒逼我國飼用大豆原料進口量逐年上漲。”蔣和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nei) 糧食飼用消費占比較高,從(cong) 品種看,國內(nei) 動物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主要以玉米作為(wei) 能量飼料、大豆豆粕為(wei) 蛋白飼料,形成了對玉米、進口高蛋白大豆的高度依賴。“但國內(nei) 蛋白質飼料原料生產(chan) 領域仍存在一些‘卡脖子’問題,比如非糧飼料原料綜合利用和多元化發展不足、已有的飼料轉化利用效率較低、新型飼料蛋白質研發尚未形成支撐產(chan) 業(ye) 的科技能力等。”
要滿足人們(men) 飲食需求的變化,關(guan) 鍵在於(yu) 加強飼料供應,不斷提升動物產(chan) 能產(chan) 量。在此情況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青貯飼料”,引起業(ye) 內(nei) 人士廣泛關(guan) 注。
“國家提出大力發展青貯飼料,一方麵是由青貯飼料本身的特點決(jue) 定的。”趙紅波告訴記者,青貯飼料由水分較多的植物性飼料經密封發酵而成,包括一般性青貯、半幹青貯和添加劑青貯,主要用來喂養(yang) 反芻動物。這類飼料能有效保存青綠植物中的營養(yang) 成分,提高飼料的適口性,且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小,冬春季節也能為(wei) 家畜提供青綠多汁的飼料,從(cong) 而提高動物的生產(chan) 性能。
“另一方麵,發展青貯飼料主要還是以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和‘大食物觀’為(wei) 指導,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宜糧則糧、宜牧則牧,既要滿足口糧需求,也要滿足飼用需求,防止‘人畜爭(zheng) 糧’。”趙紅波說。
豐(feng) 富來源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
在關(guan) 注青貯飼料的同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建設優(you) 質節水高產(chan) 穩產(chan) 飼草料生產(chan) 基地,加快苜蓿等草產(chan) 業(ye) 發展。
采訪中,多位農(nong) 業(ye) 領域專(zhuan) 家表示,這樣的要求可謂“對症下藥”,將有效助推中國飼草料產(chan) 業(ye) 實現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草產(chan) 品結構和種植模式較為(wei) 單一,市場上常見的飼草料產(chan) 品主要是草顆粒、草塊、草捆、草粉等初級產(chan) 品,使用效率和附加值都較低,再加上國內(nei) 飼草料收貨、調製、加工等技術也較為(wei) 落後,飼草料自然無法得以有效發展,每年都得從(cong) 國外進口大量優(you) 質飼草。”蔣和平說。
就拿苜蓿來說,養(yang) 牛出奶需要大量飼草料,作為(wei) 反芻動物獲取蛋白質的優(you) 質粗飼料,苜蓿被業(ye) 界視作“牧草之王”。然而,目前國內(nei) 紫花苜蓿的產(chan) 量和質量遠遠無法滿足農(nong) 戶需求。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苜蓿草產(chan) 量超400萬(wan) 噸,而牛用優(you) 質苜蓿供應僅(jin) 100多萬(wan) 噸。國內(nei) 苜蓿供應仍較依賴進口,苜蓿進口來源國包括美國、西班牙、加拿大、阿根廷等,其中美國的苜蓿占了中國進口苜蓿的大頭。因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苜蓿等草產(chan) 業(ye) ,將推動降低進口依賴,進一步助力國內(nei) 畜牧業(ye) 發展,進而滿足人們(men) 的飲食需求。
不論是大力發展青貯飼料,還是加快苜蓿等草產(chan) 業(ye) 發展,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這些目標任務都被置於(yu)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要求之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保障糧食安全,一要穩住麵積,二要提升產(chan) 能,另外還要樹立大食物觀,分領域製定方案,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豐(feng) 富食物品種來源。
“‘大食物觀’之‘大’,就是要跳出傳(chuan) 統的‘糧食即食物’的觀念,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和飼料資源,在保障食物和飼料供給的前提下保證食品安全和營養(yang) 健康,響應人民群眾(zhong) 飲食結構的變化和多元化食物消費的需求。”趙紅波說。
全方位開發食物來源,具體(ti) 咋操作?蔣和平告訴記者,樹立大食物觀,要充分利用鹽堿地、坡地、旱地、沙土地等豐(feng) 富的土地資源,在全國適宜區域全麵實施“糧改飼”,種植苜蓿、青貯玉米、燕麥、狼尾草等多種草本和木本高產(chan) 高蛋白優(you) 質飼料品種,建設高標準優(you) 質飼料生產(chan) 基地。此外,還可以綜合利用食品工業(ye) 等產(chan) 生的大量玉米渣、甘蔗渣、鹹蛋清等副產(chan) 品,拓寬飼料資源,持續提升動物產(chan) 能產(chan) 量,從(cong) 而滿足人們(men) 的飲食需求。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3月02日 第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