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代表委員談履職)

發布時間:2023-03-07 16:2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魯偉(wei) 鼎代表——

  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民企力量

  本報記者 劉軍(jun) 國

  這幾天,萬(wan) 向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魯偉(wei) 鼎代表認真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既為(wei) 國家五年來攻堅克難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更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wei) 藍圖感到自豪。”魯偉(wei) 鼎代表說,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也是浙江實施“八八戰略”20周年,對“八八戰略”的忠實踐行,造就了今天浙江民營經濟的勃勃生機。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萬(wan) 向集團“鍛煉”出了3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4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站在中國式現代化新的起跑線上,魯偉(wei) 鼎代表深入思考如何貢獻民營企業(ye) 力量。

  在與(yu) 科學家討論科技創新,和企業(ye) 員工交流練好內(nei) 功的過程中,他感到,民營企業(ye) 不僅(jin) 要“根正苗紅”,更要“枝繁葉茂”,打好創造、創業(ye) 、創新的基礎,才能擔當曆史之責、時代之責。要在“高質量發展”中找準民企方向,在“兩(liang) 個(ge) 循環”中大展民企身手,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貢獻民企力量。

  魯偉(wei) 鼎代表建議,民營企業(ye) 應搶抓市場機遇,與(yu) 世界廣泛交往,以實力和誠信提升競爭(zheng) 力。“新一代民營企業(ye) 家應該加強自我學習(xi) 、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珍視自身的社會(hui) 形象,弘揚企業(ye) 家精神,做愛國敬業(ye) 、守法經營、創業(ye) 創新、回報社會(hui) 的表率。”魯偉(wei) 鼎代表說,要練好企業(ye) 內(nei) 功,特別是要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繼承和發揚老一輩人艱苦奮鬥、敢闖敢幹、聚焦實業(ye) 、做精主業(ye) 的精神,努力把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

  歐彥伶委員——

  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本報記者 劉潤函

  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九萬(wan) 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汩汩天然山泉在花崗岩縫隙中流淌,千年古鬆、青山翠竹倒映在明鏡般的碧水中……“綠色屏障是河池最亮眼的底色之一。”河池市商務局局長歐彥伶委員說,“如何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綠色產(chan) 業(ye) 、生態經濟的獨特優(you) 勢,探索經濟發展的‘綠色密碼’,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今年我繼續關(guan) 注綠色發展問題。”歐彥伶委員在提案中提出,助推西南地區森林碳匯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探索一條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新路子。

  “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需要實實在在地解決(jue) 目前麵臨(lin) 的問題。”歐彥伶委員發現,如今當地有機健康的農(nong) 產(chan) 品、飲用水生產(chan) 出來了,卻麵臨(lin) 著運輸成本較高的製約。對此,歐彥伶委員建議,適當給予專(zhuan) 項補貼,逐步降低西部地區高速公路通行費。

  “要讓老百姓真正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中獲益,就必須讓更多的產(chan) 業(ye) 附加值留在當地。”歐彥伶委員表示,接下來將在促進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助力群眾(zhong) 增收,同時希望國家建立統一的智慧交易平台,構建更加完善的流通網絡,讓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向產(chan) 地下沉、向園區集中。

  “今年是我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六個(ge) 年頭,我將繼續時刻牢記自己來自人民,認真履行職責使命,如實反映群眾(zhong) 所思所盼,積極為(wei) 國獻良策、為(wei) 民鼓與(yu) 呼。”歐彥伶委員說。

  趙劍英委員——

  從(cong) 中華文化瑰寶中汲取力量

  本報記者 鄭海鷗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社長趙劍英委員帶來了他基於(yu) 出版本職工作,認真調研思考形成的提案——《關(guan) 於(yu) 完善學術評價(jia) 的機製和政策,推動曆史、考古和傳(chuan) 統文化通俗讀物原創的提案》。

  “近年來,精品圖書(shu) 佳作頻出,但也要看到,由專(zhuan) 業(ye) 學者創作的優(you) 秀曆史、考古和傳(chuan) 統文化類通俗讀物還不多,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更多能夠講好中國傳(chuan) 統曆史人文故事的通俗讀物。”趙劍英委員說。

  他深入調研,發現在教學、科研考核、職稱評審中,通俗讀物的考核分值和比重不高。為(wei) 此,他建議,適當調整、完善現行學術評價(jia) 機製,從(cong) 發行量、社會(hui) 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等指標來衡量其貢獻及價(jia) 值,讓通俗讀物的創作在科研、教學考核中不缺位。

  這幾天,趙劍英委員與(yu) 參加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委員交流,推動圖書(shu) 出版業(ye) 高質量發展,是他最關(guan) 心的話題。2021年3月,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考古工作室成立,深度挖掘考古成果中所蘊含的中華文明。2022年8月,古籍分社成立,進一步加強古籍整理成果的出版與(yu) 傳(chuan) 承,推動古籍的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

  “要整理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其中具有時代價(jia) 值、具有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的內(nei) 容,策劃具有獨特價(jia) 值的精品力作。從(cong) 中華文化瑰寶中汲取力量,在推動圖書(shu) 出版業(ye) 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趙劍英委員說。

  邱聯昌代表——

  構建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本報記者 王海林 王 丹

  前些日子,江西贛州澳克泰工具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邱聯昌代表身著藍色的工服穿梭在企業(ye) 車間和會(hui) 議室之間,在“履職日記”上寫(xie) 滿了筆記。“我有責任、有義(yi) 務把企業(ye) 一線的聲音帶到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去。”他說。

  邱聯昌代表長期從(cong) 事硬質合金耐磨塗層的研發工作,不僅(jin) 自身科研能力過硬,還大力推動團隊創新。他的工作室所研發的塗層刀具材料達到行業(ye) 先進水平,逐漸替代同類進口產(chan) 品,為(wei) 贛州稀土鎢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撐。

  “要大力培育創新文化,為(wei) 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邱聯昌代表格外關(guan) 注科技人才培養(yang) 問題。在與(yu) 同行企業(ye) 的溝通交流中,邱聯昌代表發現人才引留難是一個(ge) 普遍存在的問題。“人才儲(chu) 備不足,企業(ye) 發展就會(hui) 缺乏內(nei) 生動力,影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邱聯昌代表建議,“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e) 之間可以聯合開展人才培養(yang) ,共享人才資源,加快高端人才集聚,著力構建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他深刻感受到加強人才服務的重要性。“希望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細化人才服務措施,解決(jue) 他們(men) 的後顧之憂,努力為(wei) 人才創新創業(ye) 營造良好環境。”邱聯昌代表說。

  “作為(wei) 一名來自科研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會(hui) 努力提出更多科學、可操作的建議,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邱聯昌代表說。

  伊彤代表——

  健全數字經濟的法治保障

  本報記者 賀 勇 亓玉昆

  “這既是榮譽,更是責任!”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伊彤代表更加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多年來,伊彤代表立足本職工作,深入基層一線聽取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作為(wei) 科技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伊彤代表長期關(guan) 注依靠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問題,圍繞國家科技力量構建、科技企業(ye) 營商環境等,多次提交相關(guan) 建議。

  去年,伊彤代表組織了一次創新型企業(ye) 座談會(hui) ,麵對麵傾(qing) 聽企業(ye) 的聲音,伊彤代表發現:盡管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很快,但相關(guan) 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無法滿足新技術的發展需求。“當前,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十分強勁,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要想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離不開法律法規的規範和引導。”伊彤代表說。

  經過大量走訪調研,伊彤代表提交了關(guan) 於(yu) 建立和完善我國自動駕駛法律保障體(ti) 係的建議。不久後,伊彤代表就收到了回複。相關(guan) 部門不僅(jin) 高度肯定她所提的建議,還表示修訂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工作已經提上日程。

  “我這次準備提交一條科技賦能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建議,以期助力文化產(chan) 業(ye) 能夠煥發出新的生機。”談到今年兩(liang) 會(hui) ,伊彤代表表示,將一如既往為(wei) 科技企業(ye) 、科技創新人才發聲,以實際行動答好“代表作業(ye) ”,奮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擔當作為(wei) 。

  範國強委員——

  用優(you) 質食品豐(feng) 富百姓餐桌

  本報記者 齊誌明 人民網記者 慎誌遠

  “我帶來了一份關(guan) 於(yu) 加快開發森林食品的提案,希望通過更好地利用森林資源,豐(feng) 富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的食品消費質量。”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林學院院長範國強委員今年準備的提案,依然聚焦農(nong) 林領域。

  “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提交高質量的提案是履職盡責的‘必修課’。”在上一屆五年的履職中,範國強委員深耕農(nong) 林領域,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多個(ge) 提案建議落地有聲。在去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他提交的一件關(guan) 於(yu) 營造生態廊道林治理高速公路沿線土壤汙染的提案,得到相關(guan) 部門高度重視。提案中的部分內(nei) 容,已經轉化為(wei) 具體(ti) 政策。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樹立大食物觀”,結合多年履職經驗和自身的研究方向,範國強委員思考起森林食品對於(yu) 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的價(jia) 值。

  通過調研,範國強委員發現,包括森林蔬菜、森林糧食、森林茶葉等在內(nei) 的森林食品,具有原生態、無汙染等特性,營養(yang) 和保健價(jia) 值高,是重要的食物資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當前森林食品的開發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為(wei) 進一步挖掘森林食品的種類,提高其產(chan) 量和質量,他提出製定國家森林食品發展規劃、延長森林食品的產(chan) 業(ye) 鏈、提高森林食品的附加值等建議。

    “我將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深入基層調研,為(wei) 推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和拓展鼓與(yu) 呼,讓更多‘林間美味’走上百姓餐桌。”範國強委員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