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履職,展現奮鬥中國蓬勃朝氣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第二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新聞發布廳舉(ju) 行。6位全國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接受記者采訪。
逐夢航天、矢誌創新、建功深藍,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致力原材料基礎研究、用“中國天眼”探測宇宙信號……代表們(men) 飽含激情,講述奮鬥故事,盡顯履職風采,折射出奮進中國的蓬勃朝氣。
孫澤洲代表
建設航天強國要敢於(yu) 創新
20多年前加入嫦娥一號研製團隊,和團隊一起打造嫦娥一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以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代表表示,“作為(wei) 一名航天人,我始終牢記黨(dang) 和國家在新時代賦予航天強國建設的曆史使命和責任。”
航天強國建設,要敢於(yu) 創新、敢為(wei) 人先。2021年,天問一號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任務成功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孫澤洲表示,我們(men) 跨越發展,既有國家科技實力的底氣,也需要敢為(wei) 人先的勇氣以及艱苦卓絕的技術攻關(guan) 。
孫澤洲表示,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向浩瀚宇宙進發,為(wei) 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和航天強國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薛其坤代表
科教事業(ye) 與(yu) 國家富強緊密相連
“作為(wei) 一名新時代的科學和教育工作者,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幸運。”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代表表示,黨(dang) 和國家對科教事業(ye) 的高度重視,不僅(jin) 讓中華民族走上了富強之路,也成就了一代科學和教育工作者。
薛其坤認為(wei) ,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事業(ye) 和國家富強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2013年,薛其坤帶領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從(cong) 實驗中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了國際量子物理領域的重大科學突破,並獲得了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我國逐漸富強起來了,這給我們(men) 攀登科學高峰、衝(chong) 擊世界科學問題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良好的條件。”薛其坤說。
薛其坤表示,麵向未來,將更加珍惜這難得的曆史機遇,不斷努力前行,用更多、更大的科研突破回報祖國。
萬(wan) 步炎代表
向著更深更廣闊的海底挺進
“多年來,我們(men) 秉持著‘國家落後於(yu) 人的地方,就是我們(men) 努力的方向’的理念,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堅定創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見證了我國深海資源與(yu) 地質鑽探裝備技術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落後到追趕到超越的轉變。”湖南科技大學海洋實驗室主任萬(wan) 步炎代表說。
“所有關(guan) 鍵技術都從(cong) 零開始。”萬(wan) 步炎回憶,項目研發過程中,針對一係列“卡脖子”難題,團隊相繼研發出一係列設備。萬(wan) 步炎從(cong) 自己30多年的科研經曆中感受到,“科技進步、國家強大,要靠我們(men) 自己,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買(mai) 不來的。”在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萬(wan) 步炎表示,“我們(men) 要向海圖強,向著更深和更廣闊的海底挺進。我堅信,別人能做到的,我們(men) 也一定能做到。”
劉小蓉代表
腳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澱真情
走上“代表通道”,青海省西寧市興(xing) 海路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劉小蓉代表講述了為(wei) 小區居民爭(zheng) 取基礎設施改造項目,更換下水管網的故事。作為(wei) 基層工作者,劉小蓉說,通過“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徹底解決(jue) 了許多老舊小區暖氣不熱、沒有電梯、缺少綠化等老大難問題,分批次更換了老舊小區地下管網,修建了幸福庭院,安裝了健身器材。在談到為(wei) 居民解決(jue) 加裝電梯、更換壁掛鍋爐的問題時,劉小蓉回憶:“那些天我們(men) 起早貪黑,挨家挨戶進行走訪,逐戶了解情況。”就這樣,通過征求意見、化解矛盾、更換物業(ye) 等措施,120戶居民家中更換了壁掛鍋爐,6部加裝電梯載著居民進出家門。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劉小蓉說,我希望通過一點一滴的服務和努力,通過一件一件具體(ti) 的事,讓老百姓切切實實感受到我們(men) 黨(dang) 就是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
孫東(dong) 明代表
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
“要讓半導體(ti) 芯片把最好的性能發揮出來,就一定需要溫度控製器件,也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溫控器件。”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dong) 明代表介紹,“通過基礎科學研究和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從(cong) 原材料的配方到關(guan) 鍵工藝技術,再到製造加工設備,我們(men) 從(cong) 全鏈條維度實現了完全國產(chan) 自主可控。”
孫東(dong) 明說,今天,我們(men) 已經實現了一係列微型半導體(ti) 器件的真正國產(chan) 化,打破了國外對高端溫控器件的壟斷。目前,這些產(chan) 品已經廣泛應用於(yu) 激光通信、車載激光雷達、探測器麵陣等領域。
孫東(dong) 明表示,要自覺肩負起國家賦予的科技創新使命,發揚勇攀高峰的科技創新精神,心係“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為(wei) 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努力奮鬥。
薑鵬代表
努力推進先進技術的規劃和建設
“中國天眼”全稱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中國天眼”總工程師薑鵬代表介紹,“它采用全新的設計理念,是當今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可以在無線電波段搜索來自百億(yi) 光年之外的微弱信號。”薑鵬說,截至目前,FAST發現脈衝(chong) 星數量已經740餘(yu) 顆,是同一時期國際上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衝(chong) 星總數的3倍以上。
“如果把視線方向再調向未來,我們(men) 還要保持足夠的清醒,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薑鵬表示,我們(men) 必須努力推進先進技術的規劃和建設,紮紮實實地解決(jue) 一些關(guan) 鍵問題,不斷提升望遠鏡性能。隻有這樣,我們(men) 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背景下,保持FAST來之不易的領先優(you) 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