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發揮自身優勢 闊步邁向鄉村全麵振興
原標題:北川:發揮自身優(you) 勢 闊步邁向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3月,陽光明媚,春回大地。綿陽市北川縣曲山鎮石椅村熱鬧非凡,一輛輛滿載遊客的旅遊大巴車,沿著蜿蜒的山道駛進石椅羌寨停車場,遊客一下車就直呼:“好美的風景!”
今年1月起,石椅羌寨便迎來大量前來參觀體(ti) 驗羌族文化的遊客,他們(men) 不僅(jin) 熱衷購買(mai) 當地的臘肉和香腸等特產(chan) ,還把村裏的農(nong) 家樂(le) 都住滿了。
這,是北川縣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取得的成果。
北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2018年順利實現貧困縣摘帽,93個(ge) 貧困村、6929戶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2022年以來,北川克服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年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94.47億(yi) 元,增長4.6%,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綿陽市第一,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速等3項指標進入綿陽市第一方陣。
將遊客“請”進來農(nong) 文旅融合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活力
3月1日,位於(yu) 石椅羌寨山路旁的“爾瑪人家”民宿已進入改造升級的收尾階段。從(cong) 過去的農(nong) 家樂(le) 到更具現代風格的民宿,變化出現在兔年春節假期。
春節期間,有18000餘(yu) 人次來到石椅村參觀體(ti) 驗羌族特色文化,旅遊人數比往年同期增長了5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8萬(wan) 元,同比增長86%。“臘肉和香腸等特產(chan) 都賣完了,全村的農(nong) 家樂(le) 都住滿了。”回憶起春節時的熱鬧,陳豔仍有些激動。
這鼓舞了陳豔全家,大家都動起來。大兒(er) 子邵川正在學習(xi) 各種茶藝相關(guan) 知識,準備將當地特色的苔子茶發揚光大;二兒(er) 子邵逸濤赴外地考察學習(xi) ,準備回來創設幾種特色菜品。
積極行動的不隻陳豔一家,許多村民也在加快升級硬件、改造民宿,還積極參加村裏組織的外出學習(xi) ,研究民宿旅遊服務細節,學習(xi) 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思路,加快自我轉型步伐。
旅遊業(ye) 發展如火如荼,石椅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愛軍(jun) 透露了村裏的小目標:5年後村裏人均純收入達到10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突破100萬(wan) 元。
這裏隻是北川利用現有資源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北川大力打造以新縣城為(wei) 核心的科技文創旅遊園區和以桂溪鎮為(wei) 核心的康養(yang) 休閑旅遊園區,精心打造民俗風情、非遺研學、應急科普、休閑度假等4條精品旅遊線路,不斷豐(feng) 富鄉(xiang) 村旅遊、古羌文化、生態康養(yang) 、開心自駕等文旅新場景。
對於(yu) 北川部分鄉(xiang) 鎮來說,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離不開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因此,當地更加注重鄉(xiang) 村農(nong) 家樂(le) 的開辦質量,定期開展相關(guan) 技能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大力引進品牌民宿入駐北川,支持村民自主創業(ye) 開辦羌族特色民宿,進一步拓展就業(ye) 和增收渠道。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北川借助國道247線、347線穿境而過的有利條件,優(you) 化完善交通路網,讓遊客來北川更方便、更快捷。
當前,北川以石椅村等村落為(wei) 模板,正在加快繪就“一村示範、百村借鑒、千村競進”的鄉(xiang) 村旅遊新畫卷。
讓產(chan) 品走出去 小產(chan) 業(ye) 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事業(ye) ”
遊客“請”進來了,產(chan) 品也要“走”出去。北川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保存了完整的生態係統,森林覆蓋率達66.03%。
獨特的自然山水加上保留完整的古羌文化,使得北川的農(nong) 產(chan) 品體(ti) 現了綠色原生態的特點。
最近,在陳家壩鎮金鼓村茅坪茶葉基地裏,漫山茶樹吐露新芽,茶農(nong) 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分散在茶園裏,開展茶園管理仔細觀察著嫩芽的變化,等待采摘頭茬“金葉子”。
北川苔子茶遠近聞名,2022年茶葉總產(chan) 值達4.5億(yi) 元,增長32.7%,帶動戶均增收1100元以上。
而陳家壩鎮茅坪茶葉基地,屬於(yu) 北川茶葉的優(you) 勢區域,相對集中連片,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ou) 勢適宜茶樹生長。
“現在引進的新品種黃芽早,在村裏種植麵積達400餘(yu) 畝(mu) ,馬上要進入采摘季節,該品種收益較高,預計每畝(mu) 能為(wei) 農(nong) 戶增收4000餘(yu) 元。”陳家壩鎮金鼓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天堂說,目前,該茶葉基地所在金鼓村有農(nong) 戶331戶,茶葉種植麵積約2000餘(yu) 畝(mu) 。該村采取“公司+村集體(ti) +合作社+農(nong) 戶+市場”的發展模式,在增加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和群眾(zhong) 增收上兩(liang) 手抓,有力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近年來,北川堅持以“三品”工程為(wei) 引領做強農(nong) 業(ye) ,重點抓北川苔子茶、高山果蔬、中羌藥材、特色養(yang) 殖“四大產(chan) 業(ye) ”,建成農(nong) 產(chan) 品特色基地83萬(wan) 餘(yu) 畝(mu)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15個(ge) ,“三品一標”認證農(nong) 產(chan) 品56個(ge) 。
叫響一個(ge) 品牌,才能帶動一方產(chan) 業(ye) 、富裕一方經濟。去年3月,北川發布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羌食薈”,樹立北川特色優(you) 質、綠色健康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形象,旨在打響整體(ti) 品牌,抱團發展。
隨著“羌食薈”品牌推廣力度不斷加大,北川的茶葉、臘肉、羌族刺繡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及非遺產(chan) 品逐漸走入大眾(zhong) 市場。
2022年,綿陽市啟動“綿品出川”活動,北川“羌食薈”借勢將北川好物帶到廈門、東(dong) 莞、蘇州等地,苔子茶、馬槽酒、老臘肉等產(chan) 品廣受好評。
作為(wei) 四川的一個(ge) 山區縣,北川著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依托自身資源優(you) 勢,因地製宜,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逐步探索出具有特色的脫貧之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這些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了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下一步,北川將聚焦精品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業(ye) 等特色產(chan) 業(ye) ,發揮“鏈長製”效益,探索健全聯農(nong) 帶農(nong) 模式,形成促農(nong) 增收長效機製。(張延 付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