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界住豫全國政協委員話履職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本報記者 陳小平
“增設環境資源界別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設立環境資源界別,將相關(guan) 領域委員集合起來,可以從(cong) 更專(zhuan) 業(ye) 的視角為(wei) 資源和環境問題建言獻策。”
“作為(wei) 其中一員,要充分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為(wei) 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共識、貢獻力量。”
……
時隔30年,全國政協再次新增界別。作為(wei) 環境資源界的住豫全國政協委員,嶽中明、徐雪紅、傅聲雷對此感觸良多。
“此次界別調整是順應黨(dang) 和國家中心工作發展要求的應有之義(yi) 。作為(wei) 新界別的新委員,要結合本職崗位積極履職建言。”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原主任嶽中明表示,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最大的問題是生態環境脆弱、最大的威脅是洪水、最大的短板是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最大的弱項是民生發展不足,這些問題相互交織,但核心是水。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水文章”。
嶽中明建議,構建流域水沙調控體(ti) 係,加快防洪減災工程建設;盡快開工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破解流域水資源短缺瓶頸;全麵落實“四水四定”,以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倒逼流域高質量發展。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與(yu) 河南等流域九省區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黃河治理與(yu) 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作為(wei) 長期從(cong) 事流域保護治理和管理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副主任徐雪紅對自己能夠成為(wei) 環境資源界別的一分子,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即將於(yu) 4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明確,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嚴(yan) 格控製黃河流域以人工湖、人工濕地等形式新建人造水景觀。為(wei) 此,徐雪紅向大會(hui) 提交了《關(guan) 於(yu) 嚴(yan) 格控製黃河流域新建人造水景觀的提案》。“希望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依法查處違規新建人造水景觀行為(wei) ,抑製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和安全利用水平。”她說。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副校長、地理與(yu) 環境學院院長傅聲雷一直從(cong) 事生態地理學領域的研究,由他擔任站長的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係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為(wei) 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屏障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傅聲雷認為(wei) ,把從(cong) 事環境資源領域工作的委員相對集中起來,可以使履職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傅聲雷建議,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加強對土壤的保護,采取各種措施修複土壤,提高土壤質量。建議采用以生物措施為(wei) 主的方法或者生物和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來修複土壤,助力糧食生產(chan) 和糧食安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