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兩會時間)

發布時間:2023-03-09 11:2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

  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建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中國國家版本館,推進《複興(xing) 文庫》等重大文化工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深入實施;《長津湖》《山海情》等優(you) 秀影視作品廣受好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不斷健全,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達到新高度,精神文化產(chan) 品供給質量明顯提升,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hui) 凝聚力向心力極大提升。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熱議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會(hui) 場外,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紛紛表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為(wei) 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貢獻智慧與(yu) 力量。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cong) 中尋找題材、提煉主題,是我們(men) 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國人的精氣神的主要創作思路。”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董事長景小勇說。由東(dong) 方演藝集團出品的舞蹈詩劇《隻此青綠》以收藏於(yu) 故宮博物院的北宋青綠山水代表畫作《千裏江山圖》為(wei) 背景創作,目前全國巡演超過200場,網絡傳(chuan) 播量過百億(yi) 次。

  不久前,《京·粹》新春音樂(le) 會(hui) 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le) 堂上演,從(cong) 走紅海外平台的係列短視頻,到匠心呈現的視聽音樂(le) 會(hui) ,《京·粹》以藝術的呈現方式,讓觀眾(zhong) 看到了富於(yu) 時代氣息的北京城市形象。

  河南廣播電視台推出的“中國節日”係列節目受到歡迎,獲得了600多億(yi) 次瀏覽量。河南廣播電視台黨(dang) 組書(shu) 記、台長王仁海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類電視節目應創新表達方式,運用文化+藝術、科技+思想的手段,讓曆史故事與(yu) 現代生活深度融合。

  近日,文化類節目《萬(wan) 裏走單騎》第三季走進新疆,通過當地學者、專(zhuan) 家的闡述,文化遺產(chan) 保護者、當地居住者的講述,呈現文化遺產(chan) 背後的故事,展現文化遺產(chan) 的魅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員巴音其其格說:“期待有更多這樣的創新節目,以觀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更好地推介文化遺產(chan) 。”

  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運用藝術想象力激活文物中的故事,上海昆劇團推出的全本55出《牡丹亭》入選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新時代舞台藝術優(you) 秀劇目展演”……越來越多文藝作品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深厚土壤,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文化惠民,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shu) 館3303個(ge) ,文化館3503個(ge) 。今年春節期間,鄉(xiang) 村“村晚”示範展示活動達15772場,參與(yu) 人次7969萬(wan) ……覆蓋城鄉(xiang) 、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加快構建,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日趨豐(feng) 富,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為(wei) 豐(feng) 富充實。

  春光明媚,在湖南省株洲市攸縣網嶺鎮北坪村的小廣場上,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劉福元正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編排文藝節目。2019年起,攸縣全麵推進“門前三小”建設,在老百姓家門口建設一批小廣場、小書(shu) 屋、小講堂。“搭建農(nong) 村文化大舞台,把文化種在門前,把服務送到門口。”攸縣縣委書(shu) 記李鵬程說。

  在廣東(dong) 省高州市博物館,為(wei) 期3個(ge) 月的“詩情畫意——嶺南傳(chuan) 統園林文化展”和“凝固的詩歌——嶺南建築藝術展”剛剛閉幕,該展是廣東(dong) 省流動博物館巡回展覽項目。廣東(dong) 省博物館黨(dang) 委專(zhuan) 職副書(shu) 記吳武林說,廣東(dong) 省流動博物館探索建立文博綜合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目前,流動博物館年均組織展覽超過200場,惠及觀眾(zhong) 超過3000萬(wan) 人次,實現縣級博物館全覆蓋。

  城鄉(xiang) 各地,一座座文化場館拔地而起,文化演出下鄉(xiang) 、文化資源上雲(yun) ,公共文化服務更加多元、更加便捷。蓬勃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e) ,正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的重要內(nei) 容。

  國產(chan)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科幻劇《三體(ti) 》同步亮相海外,接連打破播映紀錄。“目前,《流浪地球2》上映國家和地區已達15個(ge) 。”中影股份製片公司副經理章慧霞說:“隨著中國電影品質的提升和發行渠道的拓寬,多類型影片接連出海,更多海外觀眾(zhong) 看到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進步。”

  根據《中國電視劇國際傳(chuan) 播報告(2022)》,2021年,全年電視劇出口金額為(wei) 5683萬(wan) 美元,同比增長118%,視聽節目已成為(wei) 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的重要力量。

  “如何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借助光影裏的中國故事走向更廣大的受眾(zhong) ,是兩(liang) 會(hui) 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話題。”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會(hui) 長饒曙光認為(wei) ,“要實現有效的國際傳(chuan) 播,我們(men) 還需要堅持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注重表現普通人的生活,塑造鮮活立體(ti) 的人物形象,表現當代中國人對於(yu) 美好生活的追求。”

  不久前,德國雷根斯堡德華友好文化交流協會(hui) 主席王華女士帶著“中華文化之角·尼山書(shu) 屋”的圖書(shu) 《我會(hui) 用筷子啦!》走進德國幼兒(er) 園,現場示範活動受到德國小朋友的喜愛。山東(dong) 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張誌華介紹,我國眾(zhong) 多城市與(yu) 國外城市結成友好城市,山東(dong) 推出“中華文化之角·尼山書(shu) 屋”項目,在國外城市設立書(shu) 屋,開展交流活動,已實現海外13個(ge) 國家21個(ge) 書(shu) 屋落地。

  一根竹竿,一襲白衣,在兩(liang) 岸櫻花映襯下沿江起舞……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景區,貴州遵義(yi) 獨竹漂非遺傳(chuan) 承人楊柳正在演出。“這條演出視頻的點擊量已經超過30萬(wan) ,收獲不少國外粉絲(si) 。”楊柳說,“希望代表委員多關(guan) 注非遺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議案提案,讓非遺傳(chuan) 承人信心更足。”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廣大幹部群眾(zhong) 表示,將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自覺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

  (本報記者張賀、任姍姍、王玨、鄭海鷗、潘俊強、王雲(yun) 娜、薑曉丹、蘇濱、畢京津采寫(xie) ,統籌:陳圓圓)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9日 07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