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拎穩“菜籃子”,給設施農業升級(“一號文件”新提法傳遞哪些信號④)

發布時間:2023-03-10 15: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春茬蔬菜種植,育苗是第一環節。在北京市裕農(nong) 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有限公司楊鎮育苗基地內(nei) ,全自動噴灌車正在為(wei) 幼苗澆水。這裏有8棟溫室大棚,移動式育苗架與(yu) 地麵土壤隔絕,避免土傳(chuan) 病害。開年頭一個(ge) 月,育苗基地就接到了周邊農(nong) 戶大量訂單。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並首次將“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蔬菜設施改造提升”寫(xie) 入文件,首次提出“科學利用戈壁、沙漠等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

  設施農(nong) 業(ye) 將迎來哪些改變?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菜苗入住寬敞大棚

  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什麽(me) 樣?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市場與(yu) 貿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對本報記者介紹:“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是指利用新型的生產(chan) 設備和現代化技術,調控溫室、塑料大棚等保護設施內(nei) 的動植物生長所需的溫、光、水、土、氣、肥等環境條件,改善動植物生長發育環境,使動植物的生長不受或者很少受自然條件的製約,建立動植物周年連續生產(chan) 係統,實現高效優(you) 質生產(chan) 。”

  相比大田農(nong) 業(ye) ,設施農(nong) 業(ye) 克服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通過現代化的設施和技術,實現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對耕地和水資源的高度依賴,成為(wei) 緩解糧菜爭(zheng) 地矛盾的關(guan) 鍵抓手。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設施農(nong) 業(ye) 大國。在布局上,中國已逐步形成了黃淮海及環渤海、長江中下遊、西北、東(dong) 北、華南地區5大設施蔬菜優(you) 勢產(chan) 區,江蘇、山東(dong) 、遼寧、河北是中國4個(ge) 設施農(nong) 業(ye) 大省。目前,全國設施農(nong) 業(ye) 麵積約4000多萬(wan) 畝(mu) ,占世界設施農(nong) 業(ye) 總麵積的80%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種植蔬菜。黃瓜、番茄、辣椒等30多種蔬菜在設施農(nong) 業(ye) 幫助下擺脫了“靠天吃飯”。近年來,設施蔬菜與(yu) 廣西、雲(yun) 南等“南菜北運”基地相互配合,加上多級批發市場、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的發展,讓新鮮蔬菜更加觸手可及。

  設施農(nong) 業(ye) 的發展,不僅(jin) 有效解決(jue) 了國人吃菜問題,還使蔬菜成為(wei) 中國所有大類農(nong) 產(chan) 品中最具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品種。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chan) 國,產(chan) 量占全球50%以上,中國人平均蔬菜年占有量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蔬菜年貿易順差超百億(yi) 美元,連續多年是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大頭。

  眼下,春季育苗和播種正在有序推進。北京市順義(yi) 區13家集約化育苗場培育工作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可為(wei) 春耕提供超3000萬(wan) 株優(you) 質種苗。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華成蔬菜專(zhuan) 業(ye) 合作社3000多平方米的育苗大棚裏,翠綠的幼苗整齊排布,全市建成集約化育苗中心5個(ge) ,為(wei) 蔬菜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優(you) 質種苗。設施農(nong) 業(ye) ,已成為(wei) 中國蔬菜種植的關(guan) 鍵一環。

  傳(chuan) 統設施單產(chan) 偏低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設施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升行動”,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翟雪玲認為(wei) :“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居民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加快,蔬菜瓜果需求增加,但同時水土資源的約束日益增強,這就對設施農(nong) 業(ye) 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設施農(nong) 業(ye) 雖然在推廣麵積、技術進步等方麵取得明顯進步,但與(yu) 日本、荷蘭(lan) 、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設施裝備亟待升級。目前,中國設施農(nong) 業(ye) 在設施類型上基本以中小型塑料大棚為(wei) 主,在作業(ye) 方式上以小農(nong) 戶經營為(wei) 主,人工成本偏高。“整體(ti) 看,中國設施農(nong) 業(ye) 在設施裝備方麵投入偏少,導致設施的現代化水平以及生產(chan) 調控能力偏低。”翟雪玲分析。

  栽培土壤質量比較低。一些溫室大棚經過多年耕種後,土壤質量問題開始顯現,例如不溶於(yu) 水的一些礦物質在土壤中聚集,微生物含量減少,這些都會(hui) 造成土壤質量下降,進而影響設施農(nong) 業(ye) 作物的產(chan) 量和品質。

  科技創新支撐不足。與(yu) 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設施農(nong) 業(ye) 的創新能力不足,單產(chan) 水平偏低,機械化率較低。例如,中國種植的黃瓜畝(mu) 產(chan) 量僅(jin) 為(wei) 發達國家的1/4,番茄為(wei) 發達國家的1/3。在品種研發方麵,番茄、辣椒等高端蔬菜品種嚴(yan) 重依賴進口。

  此外,部分地區老舊蔬菜設施有的已經不具備生產(chan) 能力甚至空置,造成了土地空間的浪費;還有的蔬菜設施建設時間較早,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部分目前仍在生產(chan) 的傳(chuan) 統蔬菜設施也難以實現機械化,導致產(chan) 能過低。這就需要對老舊設施農(nong) 業(ye) 進行改造。

  讓“大棚”變得更智能高效

  設施農(nong) 業(ye) “改造升級”,今年將有哪些大動作?

  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區的設施將變得更“智能”。據了解,老舊設施將加快裝備升級,推廣現代化信息技術。包括改造棚型結構,推廣新型複合保溫牆體(ti) ,優(you) 化屋麵結構,提高保溫和蓄熱的性能等;推廣水肥一體(ti) 化的自動化調控設備,打藥機、物流運輸機等省力化作業(ye) 設備,提高整體(ti) 設施農(nong) 業(ye) 的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現代設施育苗中心正抓緊建起來。記者了解到,中國設施農(nong) 業(ye) 70%以上是以家庭為(wei) 單元的小農(nong) 戶經營,機械化水平僅(jin) 為(wei) 30%-40%。這種作業(ye) 方式在種苗培育、品種選擇等方麵都存在不足。建設現代設施育苗中心,通過擴大蔬菜的優(you) 質種苗,提高優(you) 質種苗的供給覆蓋率,將有效解決(jue) 小農(nong) 戶育苗難、成本高、質量差的問題。

  “大約5萬(wan) 畝(mu) 的設施蔬菜,就需要一個(ge) 現代化的設施育苗中心。因此,未來將會(hui) 從(cong) 設施蔬菜集中的區域來逐步推廣,根據密度建設現代設施育苗中心。”翟雪玲說。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設施農(nong) 業(ye) 方麵還有一個(ge) 新提法——“利用戈壁、沙漠等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這些地方如何發展農(nong) 業(ye) ?

  “戈壁、沙漠以及鹽堿地、灘塗等地方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是為(wei) 了更好利用水土資源。”翟雪玲分析,科技讓這些過去不能生產(chan) 農(nong) 產(chan) 品或生產(chan) 率非常低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改造。例如,甘肅、新疆等地通過引入現代化農(nong) 業(ye) 設施,大力發展戈壁農(nong) 業(ye) ,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甘肅的戈壁灘,通過打造日光溫室並引進基質栽培、水肥一體(ti) 化、物聯網控製等技術,已經形成了數十萬(wan) 畝(mu) 的戈壁農(nong) 業(ye) ;新疆在突破了水的限製後,充分發揮光熱資源優(you) 勢,生產(chan) 出了高質量農(nong) 產(chan) 品。

  現代化設施農(nong) 業(ye) ,更是拎穩城市“菜籃子”的重要保障。大城市人口集中,蔬菜消耗量大,土地資源緊張。專(zhuan) 家介紹,現代都市型的智慧設施農(nong) 業(ye) 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包括建設全年生產(chan) 立體(ti) 種植、智能調控的聯動溫室、植物工廠等,形成布局合理、高產(chan) 高效、能夠保障一定產(chan) 品需求的農(nong) 業(ye) 標準化園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