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記者看兩會)
高質量發展澎湃新動能
人民日報記者 廖睿靈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聽到代表委員提及最多的一個(ge) 關(guan) 鍵詞就是“高質量發展”。“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總量攀上新台階,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121萬(wan) 億(yi) 元,何其不易,難能可貴。”“今天的中國,正堅定不移地走在高質量發展大路上。”代表委員這樣說。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山西代表團小組會(hui) 議上,中國寶武太鋼集團董事長盛更紅代表介紹,太鋼生產(chan) 的“手撕鋼”厚度已達0.015毫米。“從(cong) 傳(chuan) 統鋼論噸賣到尖端鋼論克賣,太鋼的華麗(li) 轉身,正是因為(wei) 堅持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圍繞科技創新,代表們(men) 信念堅定:“山西實現轉型發展,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高質量發展。”
放眼全國,去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與(yu) 試驗發展經費達到3.1萬(wan) 億(yi) 元,首次突破3萬(wan) 億(yi) 元。近年來,我們(men)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緊緊依靠創新提升實體(ti) 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代表委員都滿懷信心。乘勢而上,團結奮鬥,我們(men) 有底氣、有能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新動能。
優(you) 化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信心
人民日報記者 葛孟超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我采訪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一個(ge) 突出感受。
“審批提速,服務提質,讓企業(ye) 發展信心更足。”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誌祥代表分享自己的經曆。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經營主體(ti) 來說不可或缺。不少來自企業(ye) 的代表委員坦言,新時代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企業(ye) 獲得感不斷增強。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廣東(dong) 省佛山市市長白濤代表表示,要始終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破除製約民營企業(ye) 公平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的製度障礙;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譚文英委員說,持續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廣西來賓市副市長楊遠豔委員表示,要建立營商環境問題投訴處理機製……代表委員建言獻策,體(ti) 現出各地區各部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穩預期強信心的決(jue) 心。
近年來,“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為(wei) 經營主體(ti) 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新征程上,隨著營商環境進一步優(you) 化、惠企利民政策措施不斷落實,廣大經營主體(ti) 必將煥發新活力,助力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鋪展壯美畫卷
人民日報記者 張偉(wei) 昊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來自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的楊昌芹代表的故事讓我深有感觸:“我的家鄉(xiang) 赤水是全國十大竹鄉(xiang) 之一,竹資源十分豐(feng) 富。‘赤水竹編’又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將竹編產(chan) 業(ye)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融合發展,一定大有可為(wei) 。”
接受采訪時,楊昌芹代表興(xing) 致勃勃地展示她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製作的竹編產(chan) 品,竹提包、茶杯、花籃……作為(wei) “赤水竹編”的傳(chuan) 承人,楊昌芹代表致力於(yu) 發展壯大竹編產(chan) 業(ye) ,助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她說:“賣竹子,一根不到10元,但經過殺青、破篾、染色、拉絲(si) 、編織等20多道工序後,製成竹編工藝品,價(jia) 值可提升到幾百甚至幾千元。”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不少代表委員帶來了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關(guan) 的議案提案。新時代十年,我們(men) 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廣袤鄉(xiang) 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nong) 民生活條件大為(wei) 改善,一個(ge) 個(ge) 生動場麵匯成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美畫卷。
說變化、話未來,代表委員信心滿滿。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幹。鉚足幹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希望的田野將更加充滿希望。
創新發展充滿生機活力
人民日報記者 邵玉姿
“2022年,廣東(dong) 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ye) 達6.9萬(wan) 家,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比重升至29.5%。”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廣東(dong) 高科技產(chan) 業(ye) 商會(hui) 會(hui) 長王理宗委員展示的一組數據令人眼前一亮。
放眼全國,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培育7萬(wan) 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40萬(wan)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數據的背後是強勁的創新“脈動”。創新驅動下,我國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優(you) 勢日益凸顯,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步伐穩健有力。
創新,是記者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采訪時聽到的高頻詞。代表委員分享創新故事、共話創新成果、建言創新發展。近年來我國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優(you) 化評價(jia) 和激勵機製,全社會(hui) 支持創新、投入創新、參與(yu) 創新的熱情高漲。創新熱度高,折射出在黨(dang) 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更傳(chuan) 遞出我國持續推動創新發展的信心與(yu) 誌氣。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這個(ge) 春天,向“新”而行,聚焦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中國企業(ye) 必將實現繁榮發展,中國經濟必將釋放更大活力。
中國製造大有作為(wei)
人民網記者 馬昌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我印象最為(wei) 深刻的是在首場“代表通道”上,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代表向大家報告好消息:“曆經十年努力,徐工先後攻克了行業(ye) 公認的七大項關(guan) 鍵技術,完全形成了千噸級起重機的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裝備製造業(ye) 是國之重器,是製造業(ye) 的脊梁。作為(wei) 世界工程機械技術“珠峰之巔”,超級移動式起重機被認為(wei) 是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產(chan) 品之一。
回首過去,超級起重裝備主要依靠進口。如今,國產(chan) 起重機不斷刷新全球吊載能力新紀錄,產(chan) 品批量進入國際高端市場,中國成為(wei) 全球少有的能夠自主研發、製造千噸級超級移動起重機的國家之一。
徐工在起重機領域實現的突破,隻是中國製造創新發展、勇攀高峰的一個(ge) 縮影。采訪中,不少代表委員都以自身經曆和企業(ye) 發展實踐,講述中國製造持續做優(you) 做大做強的故事。麵向未來,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製造將為(wei)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
兩(liang) 會(hui) 傳(chuan) 遞中國信心:中國製造大有可為(wei) ,也必將大有作為(wei) 。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人民日報記者 溫騰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我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新聞中心采訪室采訪全國人大代表。代表們(men) 積極建言獻策,綠色發展成為(wei) 熱門話題。
“把綠水青山的顏值有效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價(jia) 值,讓沿岸老百姓吃好‘山水飯’。”廣西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戰略發展處副主任湯建偉(wei) 代表接受采訪時說,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作已初見成效,進一步擦亮了漓江這張旅遊名片,增強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時代十年,我們(men)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liang) 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不僅(jin) 經濟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而且綠色經濟加快發展,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能源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發展“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同步提升,綠色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在和代表們(men) 的采訪交流中,我感受到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也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工作重點之一。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美麗(li) 中國正不斷變為(wei) 現實。
拚搏實幹傳(chuan) 遞希望信心
人民日報記者 劉軍(jun) 國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采訪浙江代表團,“地瓜經濟”一詞頻頻被代表們(men) 提及。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麵八方,但根莖還是在這塊土壤上,藤蔓是為(wei) 了吸取更多的陽光、雨露,發揮更多的光合作用,生動形象地比喻了敢為(wei) 人先、敢闖敢幹的浙商和浙企。
采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浙江企業(ye) 家的拚搏精神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心。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代表說,去年年底,浙江多個(ge) 招商團參展團漂洋過海,搶抓訂單,開拓新市場,吸引到更多的外資來到浙江。“擼起袖子加油幹,要把耽擱的時間、進度搶回來!”胡成中代表信心滿滿。
麵向未來,浙江的不少企業(ye) 家代表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要加快轉型升級,奮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更具韌性、活力、競爭(zheng) 力的“地瓜經濟”。
“我們(men) 要更多地轉向高質量發展,提高綜合競爭(zheng) 力。”今飛控股集團董事長葛炳灶代表說,要加快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從(cong) 技術端的突破中找機遇。萬(wan) 事利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屠紅燕代表說,要堅持把提升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亞(ya) 波代表說,三花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拚搏、實幹,傳(chuan) 遞出未來的希望和發展信心。
幸福生活越來越好
人民日報記者 鄭海鷗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采訪中,我深切感受到民生改善的點滴細節。
重慶市民政局副局長鄧琳委員講述了當地創新推出“五社聯動”,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故事。“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在學校周邊開設‘四點半課堂’,建設社區裏的養(yang) 老驛站……社區、社會(hui) 組織、社工、社區誌願者、社會(hui) 慈善資源等協同發力,讓社區基層治理真正‘活’起來。”
“各行各業(ye) 都有了我們(men) 的聲音。”中國殘疾人聯合會(hui) 理事楊洋委員說,絕大部分聽力殘疾學生能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接受融合教育。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每個(ge) 人都有可觸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許多議案提案都與(yu) 民生相關(guan) 。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委員說,要加強快遞員群體(ti) 的權益保障;吉林省公益慈善基金會(hui) 會(hui) 長劉啟芳委員建議,引導更多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鄉(xiang) 村公益……
“幸福生活越來越好!”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連成代表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裏話,也充滿了實現夢想的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