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東平縣“巡河員”擦亮河湖美麗底色

發布時間:2023-03-17 15:14: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仲春時節的東(dong) 平縣彭集街道戴村壩景區,綠意蔥蘢,水波搖蕩,40多隻瀕危珍禽白枕鶴在水中盡情嬉戲,岸邊的攝影師正專(zhuan) 心記錄這珍貴的畫麵......在這張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詩意畫卷背後,凝聚著一群巡河員的默默努力。他們(men) 日複一日、周而複始地在河岸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用執著和汗水,唱響一首生態保護的新曲......  

  今年60歲的孫兆芳是土生土長的彭集街道南城子村人,同時也是戴村壩的守護者——彭集街道大汶河段巡河員。天剛亮,風還呼呼地刮著,孫兆芳像往常一樣,拿著工具,穿上巡河馬甲,騎上電動車開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他邊走邊講起自己從(cong) 一名打漁人到巡河員的故事。“禁捕前,我經常到大汶河裏打漁。頭幾年,一網下去最多能有百十斤魚。後來捕上來的魚體(ti) 型越來越小,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少,我覺得這樣下去就是自絕後路。禁捕政策實行後,我們(men) 街道組建巡河員隊伍,我馬上報了名。”孫兆芳說。

  在成為(wei) 巡河員後,孫兆芳的工作從(cong) 務農(nong) 變成了照顧這條“母親(qin) 河”。雖已花甲之年,他在巡河工作中卻一點也不遜色於(yu) 年輕小夥(huo) ,撿垃圾、查看河水水質,下個(ge) 坡、翻個(ge) 坎,挽起褲腿,到河邊撿拾垃圾,對於(yu) 他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當了街道的巡河員後,我又多了一項任務,就是保護咱大清河,保護咱戴村壩的生態環境。建築工地的下腳料,附近村上產(chan) 生的生活垃圾、廢棄用品都經常倒在河裏,要是不及時清理肯定會(hui) 汙染環境。這個(ge) 清理過程是很費勁的,而且一不小心雙腳還會(hui) 陷在泥裏,但看到自己辛苦的工作換來河道環境的改變,再苦再累也覺得是值得的。”孫兆芳一邊清理河道上的垃圾袋,一邊說道。

  在東(dong) 平,像孫兆芳這樣默默無聞堅守在一線的巡河員還有很多,他們(men) 常年與(yu) 江河為(wei) 伍,與(yu) 溪水為(wei) 伴,與(yu) 綠色同行,圍繞河道亂(luan) 采、亂(luan) 建、亂(luan) 堆、亂(luan) 占等情況進行全麵細致的巡查,守護綠水青山,造福子孫後代。彭集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屈克誌說:“我們(men) 彭集街道堅持全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創新河道管理新模式,選聘了12名專(zhuan) 職巡河員,每天對12.6公裏的河道區域進行巡查。同時,建立專(zhuan) 職巡河員與(yu) 河長辦、環衛辦、派出所、執法分局的聯動機製,確保對巡河員發現的問題及時響應、及時處理,有效推動了轄區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近年來,東(dong) 平縣堅決(jue) 扛起守護生態環境的政治責任,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成效顯著,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平穩向好,幸福河湖建設探索推進,河湖管理工作成效顯著。秀美河湖,生態家園,美麗(li) 東(dong) 平新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馬曉婷)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