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推動“生態島”加速落地 守護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3月,正值春天。泗洪縣成子湖“生態島”試驗區開展的生態防護林工程即將迎來收尾——在這裏,近1.1萬(wan) 畝(mu) 的防護林,構成了成子湖“生態島”美麗(li) 的湖景“世界”:碧藍湖灣、層林疊翠、綠意蔓延,吸引眾(zhong) 多候鳥紛紛來此“度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江蘇的未來發展圖景必然是“綠意盎然”的。作為(wei) 全國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試點省,江蘇正奮力推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加速落地,進一步嗬護生物多樣性,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錦繡江蘇,守護萬(wan) 物和諧的美麗(li) 家園。
串“珠”成“鏈”,嗬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島”試驗區係指在長江沿線、大運河沿線、沿海濕地、近岸海域、裏下河湖蕩、低山丘陵等流域海域區域,根據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分布,以相對完整的自然地理單元為(wei) 基礎,以1個(ge) 或多個(ge) 縣(市、區)為(wei) 單元,科學劃定的片區。我省計劃用4年左右的時間建設約20個(ge) 試點,目前,省生態環境廳正在組織第一批“生態島”試驗區試點項目申報,旨在發揮試點項目示範帶動作用。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島”隻是一個(ge) 比喻,實際上可以是具象的天然島嶼,也可以是具備一定生態完整性的自然地理單元,如河口、山體(ti) 、湖泊等。通過若幹個(ge) “生態島”試驗區建設,並串“珠”成“鏈”,為(wei) 生物棲息、繁衍、遷徙提供良好場所和生態通道。
江蘇以占全國1.1%的國土麵積,創造超過全國10%的經濟總量。隨著國土空間高強度的開發,生態空間遭到不同程度擠占、自然生態破碎化趨勢加劇等問題隨之而來。2022年,江蘇決(jue) 定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這也是我省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重要創新。
“江蘇迫切需要在關(guan) 鍵區域先行先試,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偉(wei) 京介紹,研究院將采用基於(yu) 自然的解決(jue) 方案,對受汙染、受損害、受破壞、受幹擾的自然生態係統,實施科學的、積極的和適度的人工幹預措施,實現人工支持引導下的生態係統自我調節和正向演替,改善動植物生境,提高生態產(chan) 品供給和轉化能力,為(wei) 全省的生態保護提供長效路徑。
在江蘇省政協人資環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薛建輝教授看來,江蘇的生態環境容量相對較小,生物多樣性資源豐(feng) 富度相對較低,克服這些短板也有難度。“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可為(wei) 基於(yu) 自然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水環境質量全麵提升,尤其是沿海、沿江、沿湖地區生態文明創新建設提供示範和解決(jue) 方案。
此前,蘇州吳中積極探索“生態島”建設,為(wei) 全省開展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積累了經驗。2021年8月,《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正式實施,這是江蘇首例為(wei) 太湖島嶼專(zhuan) 門立法,“生態島”範圍涵蓋金庭鎮區域內(nei) 的西山島等27個(ge) 太湖島嶼和水域。當年年底,太湖生態島啟動一期濕地修複工程,目前已完成保護和恢複濕地麵積31.8萬(wan) 平方米。如今,“國蝶”寬尾鳳蝶和植物“活化石”鬆葉蕨紛紛現身。
在此基礎上,吳中西山“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正加速落地。“針對物種棲息地受影響、農(nong) 村麵源汙染仍存在等短板,吳中編製了‘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目前方案已通過專(zhuan) 家評審。”蘇州市太湖生態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健告訴記者,按照方案,吳中西山“生態島”試驗區將構建“三區五廊多節點”生物多樣性空間保護格局,用基於(yu) 自然的解決(jue) 方案實施六大建設行動,未來這裏將成為(wei) 充滿自然生機的太湖魚鳥樂(le) 園、生態經濟繁榮的共同富裕區、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湖島生命體(ti) 。
因地製宜,各地爭(zheng) 當“排頭兵”
春日暖陽下,泗洪縣成子湖畔,幾隻白鶴正在湖裏嬉戲。“這個(ge) 季節,成子湖經常是水綠交融、水鳥群飛。”宿遷市泗洪生態環境局局長李青說,“每年都有不少候鳥遷徙途中在此休息,這裏就像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功能齊全,是沿途‘棲息’的好地方。”
成子湖是江蘇珍稀瀕危物種最集中的分布地之一。圍繞建設成子湖“生態島”試驗區,泗洪縣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wei) 核心,構建了4個(ge) 大類10項具體(ti) 工程項目,意在為(wei) 野生動植物提供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不僅(jin) 是泗洪縣,我省“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方案和實施計劃印發後,各地積極響應,開展實施方案的編製。不到一年,“生態島”試驗區從(cong) 一個(ge) 創新的理念逐漸“浮出水麵”。
揚州三江營“生態島”試驗區位於(yu) 長江流域旗艦水生生物保護帶和京杭大運河重點物種保護帶交匯點。其中廣陵區為(wei) 126.10平方公裏,江都區為(wei) 44.73平方公裏,是全省目前唯一一個(ge) 兩(liang) 個(ge) 行政單元共同申報的試驗區。
“目前三江營生態島試驗區正在積極建設沿岸重點工程項目。”揚州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周建告訴記者,在三江營公園左岸開展重要指示物種保護工程,重塑恢複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生境,吸引鳥類等物種棲息繁衍;在三江營公園右岸開展珍稀水鳥遷徙通道建設工程,打通動植物生長遷徙通道。希望能夠為(wei) 各地跨區域聯動、左右岸協同治理探索新模式。
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濕地是我國現存最為(wei) 完好的潟湖型原生態濕地,目前記錄鳥類多達107種,是眾(zhong) 多鳥兒(er) 越冬遷徙的必經之地。“雖然一直在發力保護,但仍然麵臨(lin) 一些問題。”九龍口度假區濕地保護科科長孫蓉蓉告訴記者,比如,監測手段較為(wei) 薄弱,難以真實了解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此外,九龍口濕地周邊相關(guan) 建設、夜景光汙染等人為(wei) 因素將影響鳥類的生存與(yu) 遷徙。
力破難題,九龍口生態島試驗區的“計劃書(shu) ”近日正式出爐:試驗區將以“全麵保護、科學修複、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統籌推進入湖河網流域綜合治理、開展鳥類長期跟蹤監測、改善和保護野生動植物生境、推進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到2025年,九龍口生態島試驗區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物種棲息生境有效恢複,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基本形成,將九龍口“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成生態示範島。
建好管好,打造“和合共生”的美麗(li) 江蘇
“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是一項長遠的工作,如何確保建好、管好?
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為(wei) 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建設方向,《江蘇省生態島試驗區實施計劃》依托生物遷徙通道,構建了全省“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的“四帶三區多點”總體(ti) 布局,以生態資源分布、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和物種遷徙選擇為(wei) 重要依據,在全省範圍內(nei) 選擇了38個(ge) “生態島”試驗區作為(wei) 全省自然生態保護總體(ti) 布局的重要節點,並根據生態功能價(jia) 值、生境狀況和人為(wei) 幹擾程度將“生態島”試驗區劃為(wei) 一級、二級、三級。
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成立了“生態島”專(zhuan) 題研究課題組,開展了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和主要問題調查分析,聽取地方意見和好的做法,配套構建了“1+1+N”體(ti) 係,以《江蘇省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方案》《江蘇省生態島試驗區實施計劃》為(wei) 基礎,配套製定管理辦法、標準技術、評審細則、獎補辦法等政策文件,保障“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生態島”試驗區建成後,會(hui) 對建設完成情況、建設管理、指標現狀、質量控製等進行驗收,並開展定期跟蹤監測及管理維護。
據悉,省生態環境廳近期將會(hui) 同省財政廳加快出台資金配套政策,對試點項目予以一定資金補助。同時,加強與(yu) 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合作,給予低息貸款或貼息等優(you) 惠支持。
“生態島”試驗區的建設,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創新之舉(ju) 。在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要加強省級層麵的頂層設計和總體(ti) 布局,結合江蘇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特點、區域發展差異,循序漸進,在積累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薛建輝建議,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變“要我幹”為(wei) “我要幹”,加大地方政府的政策、資金投入力度,克服傳(chuan) 統的“等靠要”觀念。建立“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管理的長效機製,結合已有的河長製、湖長製等經驗,建立“島長製”,同時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學科、跨行業(ye) 協調機製,發揮好“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成效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此外,薛建輝認為(wei) ,“生態島”試驗區建設不隻是強調保護,還是為(wei) 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和改善民生提供資源與(yu) 環境保障,要加強宣傳(chuan) ,提高社會(hui) 力量和公眾(zhong) 的參與(yu) 度,通過“生態島”試驗區建設,讓當地老百姓有獲得感。(許海燕 姚政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