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麗水雲和“非糧化”整治整出農業好“錢景”

發布時間:2023-03-20 10:23:00來源: 麗水日報

  春耕正當時。連日來,在麗(li) 水雲(yun) 和縣崇頭鎮後垟村欄頭農(nong) 場生態田魚養(yang) 殖基地,養(yang) 殖戶洪聲富正忙著給2023年新流轉的70畝(mu) 農(nong) 田加高田埂,為(wei) 擴大田魚養(yang) 殖規模做好準備。

  “我家的魚很好賣,去年銷售到杭州、寧波等地。客戶電話預定好後,自己前來采購,我還會(hui) 讓他們(men) 自己來抓,提升客戶的體(ti) 驗感。”洪聲富嚐試套養(yang) 的第一年,坦言“肉質鮮美的田魚供不應求”,讓自己意想不到。

  後垟村平均海拔800多米,全年氣溫偏低,山泉水灌溉農(nong) 田,獨特的生長條件為(wei) 田魚的好品質提供了保證。今年58歲的洪聲富,於(yu) 2020年回到家鄉(xiang) ,花了三年時間讓荒田變為(wei) 糧田。他還研究推出了“牛糞—田魚—水稻”的生態套養(yang) 模式,施肥、撒藥等成本減少的同時,農(nong) 業(ye) 生態化水平也得到提高。

  2022年,雲(yun) 和大力推動的“非糧化”整治也讓洪聲富鼓足信心,當年便流轉了120畝(mu) 田地,套養(yang) 了48畝(mu) 田魚,一年下來增收近30萬(wan) 元,其中,僅(jin) 田魚就賣了12萬(wan) 元。

  與(yu) 此同時,該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派出8支共富技能服務隊,也分赴全縣各地指導農(nong) 戶春耕備耕。洪聲富的基地裏,得到了市級專(zhuan) 家帶隊在科學化、規模化生產(chan) 上的指導。

  “現在全村開墾了500餘(yu) 畝(mu) 田地,我想在後垟推廣稻田魚套養(yang) 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洪聲富說。

  在雲(yun) 和,“非糧化”整治“整”出了深層次的新成果,衍生出了稻田魚、稻田鱉、耳稻輪作,以及釀酒高粱種植等多種“一地雙收”模式,為(wei) 山區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探索出新途徑。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