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政府預算“四本賬” 2023積極財政要加力提效
近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審查通過了國務院提出的《關(guan) 於(yu) 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yu) 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預算報告有“國家賬本”之稱,為(wei) 國理財,為(wei) 民服務,既關(guan) 係國家發展大事,也關(guan) 係居民衣食住行用,備受各界關(guan) 注。透視“2023國家賬本”係列報道聚焦今年的預算報告傳(chuan) 遞了哪些重要信息,如何體(ti) 現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對國民經濟運轉舉(ju) 足輕重。近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審查通過了國務院提出的《關(guan) 於(yu) 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yu) 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
預算報告中,展示了中國2022年財政發展情況,也指明了2023年財政收支方向。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持續加大實施力度,一係列穩增長政策與(yu) 接續政策出台並迅速落實,對穩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今年我國財政資金如何計劃與(yu) 核算、收支安排有何特點,我國財政體(ti) 係的“四本賬”值得關(guan) 注。
什麽(me) 是政府預算“四本賬”?在我國目前財政預算體(ti) 係下,政府預算“四本賬”由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hui) 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構成。
第一本賬是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於(yu)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麵的收支預算。稅收收入以及教育、科技等重要支出就在這本賬裏。
第二本賬是政府性基金預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一定期限內(nei) 向特定對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專(zhuan) 項用於(yu) 特定公共事業(ye) 發展的收支預算。鐵路建設基金、民航發展基金、土地出讓收入和專(zhuan) 項債(zhai) 也納入在該本預算裏。
第三本賬就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對國有資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預算。企業(ye) 向國家上交的國有資本收益及其支出就在這本賬裏。
第四本賬是社會(hui) 保險基金預算,是對社會(hui) 保險繳款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專(zhuan) 項用於(yu) 社會(hui) 保險的收支預算,比如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收入,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等。
“四本賬”雖然對應不同的用途,但彼此間可以存在一定資金往來:“第一本賬”可以從(cong) “第二本賬”與(yu) “第三本賬”調入資金;“第二本賬”在特殊情況下會(hui) 從(cong) “第一本賬”調入資金;“第四本賬”可以接受來自一般公共預算的財政補貼,但“第四本賬”不能調出資金,即專(zhuan) 款專(zhuan) 用,隻進不出。
預算報告稱,從(cong) 財政收入看,2023年國內(nei) 經濟有望總體(ti) 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後基數偏低,為(wei) 財政收入恢複性增長奠定了基礎。
預算報告顯示,“四本賬”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為(wei) 236330億(yi) 元,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wei) 123562.99億(yi) 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量為(wei) 5633.81億(yi) 元,全國社會(hui) 保險基金預算收入為(wei) 109356.63億(yi) 元。
在支出方麵,2023年整體(ti) 財政支出為(wei) 494570.24億(yi) 元。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5130億(yi) 元,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17962.99億(yi) 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3468.81億(yi) 元,全國社會(hui) 保險基金預算支出98008.44億(yi) 元。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突出加力提效,加力主要體(ti) 現在擴大財政支出規模。
數據顯示,在四本賬的支出中,除去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增幅為(wei) 2.2%,其餘(yu) 三本賬的支出增幅均在5%以上。從(cong) 2017年的20.31萬(wan) 億(yi) 元,到2022年的26.06萬(wan) 億(yi) 元,再到今年安排超27萬(wan) 億(yi) 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不斷增加。
財政的每一份收與(yu) 支,都反映著當前經濟運行形勢和國家政策導向。總體(ti) 而言,2023年預算製定總基調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定調,即“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誌恒表示,2023年的預算報告反映出財政政策的兩(liang) 個(ge) 基調:一是加力提效,對應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提到的穩增長、穩就業(ye) ,以及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的目標;二是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總體(ti) 來看,今年預算報告反映出2023年是一種“有克製的寬鬆、留有餘(yu) 地的積極”。
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預算編製和財政工作意義(yi) 重大。
預算報告顯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合理增加和優(you) 化支出上再下功夫,注重與(yu) 貨幣政策、產(chan) 業(ye) 政策、科技政策、社會(hui) 政策等協同發力,更直接更有效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
“加力提效是順應經濟形勢的要求。”羅誌恒表示,新的要求考慮了當前的經濟形勢,不同於(yu) 2022年的“提升效能,更加精準,更可持續”和2021年的“提質增效,更可持續”,2023年的“加力提效”將力度置於(yu) 效果之前,更接近2020年“更加積極有為(wei) ”的基調,與(yu) 2019年的“加力提效”和2018年的“聚力提效”相對一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