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古韻靈動 古城生輝(文化市場新觀察)

發布時間:2023-03-23 11:2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邯鄲學步、完璧歸趙、毛遂自薦……這些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指向同一個(ge) 地點——河北省邯鄲市。

  邯鄲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有3100多年建城曆史,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授予“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據統計,有1500多條成語與(yu) 邯鄲直接或間接相關(guan) 。

  近年來,邯鄲市深挖曆史文化底蘊,不斷創新成語典故的講述方式,通過融入日常、數字賦能、沉浸式體(ti) 驗等形式,讓成語文化潛移默化融入日常生活,讓成語典故之都綻放新活力。

  融入日常

  潛移默化氛圍濃

  驅車駛入邯鄲,打開地圖軟件,會(hui) 自動彈出多個(ge) 成語發生地地標:叢(cong) 台公園(胡服騎射)、學步橋(邯鄲學步)……這是邯鄲市聯合百度共同推出的“邯鄲成語地圖”。

  點擊學步橋圖標,一鍵導航即可抵達。學步橋位於(yu) 邯鄲城北,李白曾留下“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的詩句。學步橋是邯鄲的成語文化景點之一,緊鄰的學步橋廣場景色宜人,成為(wei) 當地居民休閑放鬆的好去處。學步橋及廣場上豎立的“鷸蚌相爭(zheng) ,漁翁得利”“前倨後恭”“曹衝(chong) 稱象”等成語故事花崗岩石雕群,是孩子們(men) 感受成語文化的生動教材。

  近年來,邯鄲充分利用雕塑、石刻、書(shu) 法、牌匾等,讓成語元素遍布街頭巷尾、公園廣場,與(yu) 豐(feng) 富的成語景點連接成網,讓成語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學步橋西行2公裏的趙苑公園內(nei) ,百餘(yu) 名書(shu) 法名家書(shu) 寫(xie) 的100多條成語典故刻於(yu) 奇石、碑林、亭台、門楣之上,成為(wei) 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這是我們(men) 一家人常來休閑放鬆的地方,可以一邊欣賞石刻、書(shu) 法,一邊給孩子講成語背後的曆史故事。”邯鄲市民付強說,“兒(er) 子今年上四年級,在生活中感受、學習(xi) 成語典故,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滋養(yang) 。”

  夜幕之下,漫步於(yu) 龍湖公園步行街,“四海為(wei) 家”“圍魏救趙”“邯鄲學步”等500個(ge) 成語燈牌垂掛在夜空中,與(yu) 點點星光互相輝映,綻放出成語文化的獨特魅力。

  每晚6點開始,市民遊客增多,他們(men) 或興(xing) 致勃勃觀燈遊覽、拍照留念,或與(yu) 家人朋友在夜色中共品成語文化的妙趣,感受古城文化魅力。

  “成語特色燈展是今年新推出的展覽活動,人氣持續旺盛。春節期間入園人數達60多萬(wan) 人次,高峰時日均客流量達10萬(wan) 人次。”邯鄲市城管執法局城管支隊亮化管理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胡少波介紹。

  數字賦能

  虛擬形象交互強

  邯鄲市博物館內(nei) ,諸多成語典故點綴其中,生動形象。博物館二樓的數字成語館,外觀造型如藍白絲(si) 帶圍攏而成、時尚現代,與(yu) 所承載的厚重曆史文化形成巧妙“對話”,成為(wei) 邯鄲傳(chuan) 承弘揚成語文化的新亮點。

  步入數字成語館,一場接龍大賽已然開始——“‘邯丹丹’,我們(men) 來成語接龍比賽吧!”初二年級學生周振鴻發出邀請;對麵的柱形屏幕上,身著古典服飾的“邯丹丹”欣然應邀,她是邯鄲推出的成語文化數字虛擬代言人。

  “胡服騎射——射石飲羽——羽翮已就——就地正法……”近20個(ge) 回合下來,賽況激烈,“邯丹丹”略勝一籌。最後,她以一段絢爛的舞蹈回應了大家的掌聲。

  “‘邯丹丹’設計造型優(you) 美,其‘大腦’是一個(ge) 強大的數據庫,具有快速學習(xi) 能力,在助力成語文化傳(chuan) 播方麵潛力巨大。”數字成語館負責人徐國棟說。

  在數字成語館的漫畫互動區,遊客根據提示化身漫畫中的參與(yu) 者,與(yu) 該成語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共同完成內(nei) 容創作。漫畫作品可通過社交軟件分享給好友或現場印製在文創T恤上。遊客還可以根據現場提示,進入“元宇宙”成語典故之都遨遊。

  “很多市民遊客從(cong) 剛開始不知如何使用,到深度體(ti) 驗後流連忘返,數字成語項目帶給他們(men) 互動性更強的文化體(ti) 驗。”徐國棟介紹,自1月10日數字成語館開館以來,日均體(ti) 驗人數超300人。

  沉浸體(ti) 驗

  傳(chuan) 統文化表達新

  翹角飛簷,青磚黛瓦,酒旗飛揚,邯鄲市叢(cong) 台區回車巷曆史文化街區內(nei) ,遊人絡繹不絕。來自北京的遊客楊達忽然停下腳步,對著“空氣”開始拍照。不一會(hui) 兒(er) ,手機屏幕上就出現了他與(yu) 曆史人物藺相如的虛擬合影。

  回車巷又稱邯鄲道,總長僅(jin) 540米,卻集中了邯鄲行宮、李景濂故居、邯山書(shu) 院等文物古建。“邯鄲通過將增強現實技術融入曆史古街建設,讓人們(men) 在遊覽實景之時,收獲難忘的虛擬體(ti) 驗。”回車巷曆史文化街區運營負責人李寶峰說,“目前回車巷已被打造為(wei) ‘成語主題數字街區’,內(nei) 設多個(ge) 成語增強現實互動場景。遊客掃碼下載APP,持手機遊古街,就可看到多個(ge) 成語典故的實景,還可在遊玩中獲取消費券、代金券,用於(yu) 購買(mai) 文創產(chan) 品。”

  近年來,邯鄲市不斷搭建沉浸式成語體(ti) 驗場景,通過主題式遊覽,傳(chuan) 播成語文化,激活文旅市場。回車巷成為(wei) “成語主題數字街區”後,客流量提高了30%以上。

  從(cong) 邯鄲市主城區一路向南,來到磁縣,一座占地1000畝(mu) 的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le) 園,同樣備受遊客青睞。

  “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今天坐上遊覽車,一路向前,車體(ti) 在故事情節中穿梭,畫麵投射在布景上,體(ti) 驗感特別強。”來自山東(dong) 聊城的遊客劉佳說,“每個(ge) 成語背後都有一個(ge) 難忘的故事,我和孩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成語典故。”

  “樂(le) 園借助智能控製技術、數碼影像技術等,以形象生動的場景激發遊客對成語典故的思考和感悟,寓教於(yu) 遊,弘揚成語文化。”華強方特(邯鄲)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棟說。

  “黃粱一夢”“百發百中”“登高望遠”等兒(er) 童遊樂(le) 項目、“飛龍在天”“扭轉乾坤”等大型曆險類項目……一係列以成語命名的遊樂(le) 項目,讓遊客們(men) 身臨(lin) 其境,樂(le) 享成語文化。

  “胡服騎射風雨行,開源萬(wan) 物敢人先。負荊請罪將相和,胸懷天下英雄漢……”今年初,一首名為(wei) 《成語之都邯鄲人》的網絡歌曲走紅。豐(feng) 富多樣的成語典故,激發了市民的創作熱情,自發創作了一批成語歌曲、成語情景劇短視頻等,多方位展現成語典故之都的亮麗(li) 風采。

  傳(chuan) 承千年的成語典故,是曆史文化穿越歲月長河,持續散發璀璨光輝的生動寫(xie) 照。“通過創意和數字化技術,把獨具特色的成語文化傳(chuan) 承好、開發好、宣傳(chuan) 好,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讓古韻靈動、古城生輝。”邯鄲市委書(shu) 記張維亮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3日 12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