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導航賦能 產業發展提速(經濟新方位)
近日,由國內(nei) 企業(ye) 發起的“北鬥出行應用創新計劃”啟動,以“車道級導航”為(wei) 代表的北鬥創新應用將從(cong) 當前的8個(ge) 城市試點向全國普及。據了解,該計劃還包括基於(yu) 北鬥核心算力打造的動態紅綠燈倒計時、等燈狀態等功能,是北鬥高精度應用麵向大眾(zhong) 推出的創新服務,將助力北鬥在交通出行場景的產(chan) 業(ye) 化落地。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衛星導航與(yu) 位置服務產(chan) 業(ye) 總體(ti) 產(chan) 值已達約4700億(yi) 元;截至今年1月,北鬥時空智能服務的全球累計接入智能設備超15億(yi) 台;北鬥高精度時空服務月調用次數超過1700億(yi) 次,服務覆蓋全球超230個(ge) 國家和地區;北鬥成為(wei) 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的“標配”,高德地圖調用北鬥衛星日定位量超3000億(yi) 次。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北鬥已從(cong) 解決(jue) “有無”全麵邁入“更高精度、更加可信、更優(you) 服務”的發展階段。
規模化應用不斷擴大
在西北地區,種植棉花需要進行高精度的直線覆膜作業(ye) 。如果農(nong) 機手無法保證作業(ye) 直線精度,不僅(jin) 會(hui) 影響覆膜質量,造成“切膜”返工,也不利於(yu) 後期的打頂、收割等環節,同時會(hui) 造成土地浪費、產(chan) 量降低,影響棉農(nong) 的收入。
現在,有了北鬥導航農(nong) 機自動駕駛係統,棉農(nong) 隻需設置好作業(ye) 幅寬等數據,就可以保證農(nong) 機精準筆直作業(ye) ,點播種子、拉壟覆膜等程序一氣嗬成,播種效率和質量大幅提高。“近年來,我們(men) 打造的‘慧農(nong) 北鬥導航自動駕駛係統’廣泛應用於(yu) 拖拉機、插秧機、收獲機、植保機以及一些特定的自走式車輛,覆蓋耕整地、播種、插秧、開溝、植保、收割、平地等全作業(ye) 環節,作業(ye) 精度可達2.5厘米,係統累計作業(ye) 麵積超5000萬(wan) 畝(mu) 。”北京合眾(zhong) 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沈軍(jun) 說。
應用是北鬥發展的生命線,農(nong) 業(ye) 是北鬥應用的重點領域。近年來,北鬥支撐我國精準農(nong) 業(ye) 快速發展,基於(yu) 北鬥係統的農(nong) 機自動駕駛係統已超過10萬(wan) 台/套。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北鬥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係統集成應用。
從(cong) 交通運輸到農(nong) 林牧漁,從(cong) 智慧港口到電力巡檢,北鬥提供的時空服務如同水、電、氣等公共服務一樣,全麵融入基礎設施,深度賦能各行各業(ye) ,逐漸走進千家萬(wan) 戶,產(chan) 生顯著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
在繁華的北京商務中心區,具有北鬥高精度定位功能的共享單車停放在“電子圍欄”內(nei) ,方便用戶使用的同時,也便於(yu) 工作人員及時調度、清運。“這些共享單車搭載了北鬥高精定位模塊,可在空曠場景取得亞(ya) 米級(小於(yu) 1米)的定位精度。”美團單車硬件研發負責人竇科介紹,為(wei) 進一步提升定位的實時性和精度,他們(men) 已將共享單車的智能鎖芯片從(cong) 2G升級到了4G,並配置了更先進的傳(chuan) 感器,讓車輛調度更有序。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北鬥已經在20多個(ge) 行業(ye) (領域)實現應用。北鬥產(chan) 品應用總量已超過1550萬(wan) 台/套。目前,搭載國產(chan) 北鬥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單車投放已突破500萬(wan) 輛,覆蓋450餘(yu) 座城市;中國境內(nei) 申請入網的智能手機中,支持北鬥定位的手機出貨量占比超98%。
“如今,北鬥已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時空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北鬥所產(chan) 生的時空數據是數字經濟的‘血液’,數字經濟產(chan) 生積累的海量數據又為(wei) 北鬥應用提供了廣闊天地。行業(ye) 和大眾(zhong) 應用領域打造越來越多的北鬥數字化應用場景,有力拓展了北鬥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hui) 會(hui) 長於(yu) 賢成說。
與(yu) 新興(xing) 技術深度融合
數據想要互通、發揮有效賦能作用,需要有統一的時間和空間基準來進行“對齊”,隻有具備精確可靠的“時空標簽”,才能達成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的精準映射,實現基於(yu) 時空的感知、計算和協同。隨著北鬥與(yu)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5G通信等結合,北鬥應用也在向新興(xing) 技術領域延伸。
“車道級導航”就是時空智能的一個(ge) 典型應用,也是北鬥與(yu) 多種新興(xing) 技術深度融合的產(chan) 物。“所謂‘車道級導航’,是指用戶在駕駛過程中,可獲得手機導航應用提供的極高精準度定位;在此基礎上,當司機需要變換車道,比如臨(lin) 近快速路轉向路口或者高速匝道時,‘車道級導航’會(hui) 提供更精細的車道級語音播報和動作指引。”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介紹。
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金培說:“技術原理上,我們(men) 通過國家北鬥地基增強係統對導航衛星信號的觀測,經高精度計算引擎運算,向手機終端提供高精度差分改正數據。其後,手機將其結合衛星原始觀測數據,完成算法解算,得到亞(ya) 米級定位精度。最後,定位導航應用結合高精度定位地圖,為(wei) 用戶提供車道級的精細化導航指引。”
“車道級導航”的成功應用,離不開定位天線、定位算法、定位芯片、手機地圖等技術要素的全方位升級。從(cong) 2019年開始,國內(nei) 企業(ye) 就在多個(ge) 軟硬件領域開展聯合攻關(guan) ,在降低定位天線功耗、實時動態測量技術算法、主流芯片廠商的深度適配等方麵取得突破。
在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看來,新時代的中國北鬥堅持在發展中應用、在應用中發展,要按照“融網絡、融數據、融終端、融服務”的理念,做大做強“北鬥+”和“+北鬥”新業(ye) 態,大力塑造全產(chan) 業(ye) 鏈意識,打造創新聯合體(ti) ,實現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力爭(zheng) 在全球率先打通手機高精度定位全鏈路。
於(yu) 賢成認為(wei) ,時空信息、定位導航服務等作為(wei) 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隻有與(yu) 其他創新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配套,做到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能不斷保持技術的引領性和融合性,推動應用服務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更好地、更充分地實現時空賦能。
產(chan) 業(ye) 發展迎來機遇期
當前,北鬥規模化應用進入關(guan) 鍵期,同時也是整個(ge) 北鬥產(chan) 業(ye) 發展的機遇期。《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yu) 位置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白皮書(shu) 》顯示,2021年,我國包括與(yu) 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guan) 的芯片、器件、算法等在內(nei) 的產(chan) 業(ye) 核心產(chan) 值達1454億(yi) 元,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帶動形成的關(guan) 聯產(chan) 值達3236億(yi) 元。我國衛星導航與(yu) 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ye) 單位數量約1.4萬(wan) 家,從(cong) 業(ye) 人員超50萬(wan) 。
於(yu) 賢成表示,北鬥產(chan) 業(ye) 化應用正處於(yu) 重大變革期,需直麵競爭(zheng) 、另辟蹊徑、爭(zheng) 取優(you) 勢,通過突破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推進北鬥與(yu) 數字技術交叉融合,推進北鬥與(yu) 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
浙江湖州德清縣就是發展北鬥產(chan) 業(ye) 的受益者。這裏聚焦“北鬥地信”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拓展形成“北鬥地信+人工智能”“北鬥地信+通用航空”等產(chan) 業(ye) 集群,匯聚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ye) 研發中心22家,成功打造出“地理信息小鎮”這張名片,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推動北鬥導航與(yu) 位置服務產(chan) 業(ye) 發展是加速經濟數字化轉型進程,賦能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於(yu) 賢成說,“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促進北鬥標配化和泛在化發展,充分發揮北鬥作為(wei) 自主時間空間基準、提供泛在精準時空信息服務的作用,真正實現北鬥應用服務的規模化、市場化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5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